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公司如何成功进入海外市场论坛讨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16:11 新浪财经
7月14-15日,第三届东亚投资论坛在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跨越障碍——中国公司如何成功进入海外市场论坛的嘉宾讨论。 冯炜: 感谢格拉斯先生的发言。 您是比较资深的人士,对历史比我们更熟悉一些。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您过去在欧美待的时间比较长,处理并购、跨国投资的案子很多,日本、韩国企业在70、80年试图进入欧美市场,想必他们也碰到过同样的挑战,历史经验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借鉴? 道格拉斯.格拉斯: 进入欧美市场真的不容易,而且日本、韩国公司付出了血的代价,那时有贸易保护主义,而且有排外的倾向,这些公司很难进入到欧美市场,而且他们学了一些教训,转型成为本地的公司,花了很多钱用在公共关系建设上。比如索尼公司,是美国人最信赖的品牌之一。最开始进入美国的时候,美国电子设备产业司非常反对,比如RCA,而且那些公司现在已经基本消失殆尽了。现在如果走到美国或者欧洲的电子产品商店,会看到三星、索尼这些著名的品牌,已经融入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来,他们的产品具有很高的质量,服务很完善。美国有一句老话,我们现在不是老大,所以永远要努力。这些公司走入到欧美市场的时候实施了本地化的方针,很成功。这是索尼和三星等其它公司的经验。 中国企业是不是应该走上同一条道路呢?中国人学得很快。 冯炜: 最近政治家和外交家都在谈一种新的保护主义,就是国际投资保守主义,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警告。前几天中国商务部刚刚公布了一个报告,对中国海外投资的评估,政治风险列为第一位,作为非商业的障碍。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不这样认为。潘考夫斯基先生认为第一位的不是政治风险,应该是非政治风险,或者更多的属于经营性的、管理性的、商业性的风险。 夏晓东: 最主要是在这个领域。举个例子,如果是信息技术领域收购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投资一家信息安全的公司,不管是美国公司还是欧洲公司,这时候就会有很多的风险,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如果投资的公司跟航空技术相关的,过去可能还可以,零部件还行,如果是关键技术也没有可能。这是我的第一个发现。 第二是能源问题,中国就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 牛文文: 新的保护主义,不管是投资保护主义还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出现,事实上中国企业往外走,收购海外公司,近两三年以来,海外资本在中国收购企业的步伐也大为加快。我所了解的很多中国企业都非常乐于和海外一些私人股权基金,就是和PE合作,比如高盛、凯雷、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公司,不少在竞争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先企业都有类似的想法,非常欢迎私人股权基金投资他们的公司,在2%以内的股权,希望接受这笔股权带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希望接受这样投资的五年以内能够整体重新在海外上市。我了解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人还是比较欢迎的。 另外一方面,对一些产业投资人,比如在最近中国非常热闹的案子,就是达能和娃哈哈的例子。法国的达能公司收购了中国所有乳品行业的领先公司和饮料行业的领先公司,按照中国过去的法律可能是允许的,按照现在的法律就不一定允许。当入股所有的同类企业,如何跟本地合作伙伴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就非常重要。我们在达能身上看到了一种非常强硬的姿势,导致它跟乐百氏、娃哈哈都发生争议,这样的争议都变成了国际争议,也给中国的企业家很多提醒。我了解的企业家都不太愿意在接受产业资本的投资,或者同行跨国公司的投资,他们更愿意接受金融资本,就是PE这样的投资。 我不了解国外的公司。我了解竞争领域的企业家没有看到政治上的壁垒,不让收购,非垄断的,当然我也知道联想在收购完IBM之后,在美国和其它国家碰到不友好的行为,比如认为联想收购IBM会导致IBM品质下降,会丧失国家机密。但是这样的传言很多是竞争对手散布的,我没有看到来自政府或者是其它方面的障碍。 冯炜: 还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商业竞争。 吴妍: 中国走出去这几年是初级阶段,所以目前企业主要考虑的原因可能从最容易突破的行业和最容易突破的国家入手,现在大量的产业界投资的主要趋向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寻求的是资源类的产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突显了政治风险。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风险都比较高,发生概率也比较大。另外,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海外投资的高端,已经到了高级阶段,所以他们注重的是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中国企业目前在高级阶段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少,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技术壁垒。中国出现的国家风险在产业界的国家风险,未来几年国家风险还会突显,会让大家越来越重视。 牛文文: 中国认为是国家利益的一些行业,比如说金融、能源,所谓大公司全部海外上市,并且引进了海外的战略投资者,这是非常开放的姿势,我们能看得到。当然有一些股权的限制,说收购不能超过百分之多少。包括民航业最近也在酝酿着向国外投资者开放股权,在中国并不存在很多的保护。当然,中国企业到海外去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以政治名义出现的商业借口。 冯炜: 实际上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新的保护投资主义,现在大家都在警告,互相指责对方在搞投资保护主义。美国是老大,美国副财长克米前几天来中国,劝中国不要采取保护主义,不要封闭市场。其实中国在指责美国,说美国在搞贸易保护主义。 牛文文: 尤尼科事件对中国企业的刺激很大。 冯炜: 很有意思,全世界是相互指责声成一片。大家的共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都说是对方的问题。潘考夫斯基先生有没有观点? 潘考夫斯基: 谈一谈管理的问题,因为管理问题很多都是有与政治有关,但是在当地层面都处理得很好。比如说一些当地管理者会比较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想法,因此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免当地的很多问题。我在过去13年里了解到很多中国的商人以及中国的文化。当中国人走出国,到美国做生意,即便他会讲很流利的英语,也要花很长的时间了解美国文化,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公司里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在当地雇佣的。同样,如果你到美国或者到其它国家开展业务的时候,必须跟当地公司合作。这就是我强调的两点。 冯炜: 潘考夫斯基竟然几次被中国选做中国十大最佳雇主,说明亚新科在中国非常适应水土,非常和谐。但是从他成功的故事后面,不知道跨越了多少障碍,最后才达到了优化自己的战略的目的。 提问: 我是美国南卡州在中国代表处的。南卡州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运作,最大的企业是海尔,另外有7个中国企业,分布的领域有汽车配件、家电、机械、印刷、建筑承包、化工是南星集团,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天津保税区,也是第一个中国政府在美国的搞的工业园,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的规模、多样性,在当地雇佣了两千多当地老百姓,一共有一亿三千多万美金的中国投资。 潘考夫斯基先生,您在汽车领域有相当多的经验,有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两年前购并了一家企业,当时只有12个人,两年后的今天,现在一共雇了150几个人,全是当地人。中国企业在购并方面有一些障碍、困难,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虽然这家公司整个产值现在才一亿两千万美金。我个人认为中国汽车整车往美国出口是十年后的事情,但是通过这个例子,中国的汽车配件行业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优势,不知道您认不认同我这个观点? 潘考夫斯基: 中国在美国的汽车零配件行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50亿美元,在过去两三年里不断提升。我认为这个趋势最终会有所改变,最终中国会向美国整车出口,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吉力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在美国本地的生产企业,与“科索”进行合作,开展了更加成功的市场。中国的整车出口现在逐渐向全球开展开,也包括美国。 夏晓东: 这里有概念上的不同,中国制造和由美国和日本制造是不同的。 潘考夫斯基: 坦白来讲,他们来到中国是因为看到中国的市场更有竞争力,他们并不关心是由谁管理这个公司,更加关心公司了解如何在世界上进行竞争,以及要掌握的规则,这样能够提供比较一致性的战略和政策。他们希望中国公司合作来共同拓展国际市场。现在有很多国家到中国投资,未来的技术革新将会对中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白礼德: 谈到跨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我们有一个列表可以把它列出来。国际商会现在在全世界推广这些海外投资的机会,发达工业国家已经在网上列出了在投资方面可能遇到的麻烦,以他们作为基础来评价每一个国家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遇到的风险,这样能够更好的了解在当地投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开展有效的谈话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快就将扩展到亚洲。 冯炜: 非常对,白礼德先生是德勤公司的前总裁,国际商业协会的主席,事实上协会做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工作,第一条就是要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 提问: 主持人、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中国广东佛山顺德市,这也是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地区之一,佛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比较壮大,就现在来讲,整个顺德市就有两千多亿的闲散资金,中小企业在国际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走向海外市场,走出去容易,但是走进去立得住非常难,也是中小企业家现在非常困惑的问题。希望嘉宾支一招。 牛文文: 佛山的确是中国经济非常典型的地方,我经常说佛山制造等于中国制造,佛山有很多的制造企业非常发达,有很多中小企业。 头一轮都是大公司,大部分是一千亿左右销售额的公司在走国际化,但是很小型的制造企业更成功,尤其是江浙一带,他们用隐性惯例,市场、客户、供应链的关系已经国际化,只是资本没有国际化,也没有去海外收购企业。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中小企业,不一定非要收购才是国际化。长三角,尤其是浙江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做很大的海外生意,但是自己不一定做海外收购。 冯炜: 今天的会议非常有启发,讨论非常好。多听几次这样的会,EMBA课也不用上了。 走出去要跨越障碍,跨越什么障碍呢?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走出去,就会遇到不同的障碍。企业要出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清晰、清醒地分析市场,找出障碍所在,逐一设法解决。解决的关键就是人,潘考斯基非常清楚的点明了这一点。毛主席教导过我们,“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障碍,要求用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解决,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合适选手呢?可能是内部人,也可能是外部专业人士,今天参会的公司都是可能的选择,人只要找对了,任何问题都有解。对你是问题,但对拿着金钥匙的人来讲,可能就不是任何问题。 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各位嘉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