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新民:以所谓的国际潮流来衡量中国大学不恰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22:37 新浪财经
7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财经新闻图片 对于从国外引进的EMBA项目,虽然在中国已经历五年风雨,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7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就诸多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以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演讲。 张新民:您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特别重大的一个问题。因此给一个判断也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面,有一种风。我也挡不住这种风。比如高水平的大学教师,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我们国内最好的学校里面,他的评价可能不是在中国发表论文,可能不是为中国的发展,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可能不是在学校里面做的很重要的学术报告,而是到国际所谓的一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他不再关心谁能读得懂,而是关心你到哪里去发表。这是过去高校里面出现的潮流。就是在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里面,以所谓的国际潮流来衡量我们的大学是不是恰当?我们现在恐怕还得再走一段时间。 还有国际认证一阵风。大家觉得ISO9000一开始认证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大家可以去评价。大家认为走国际认证,商学院有欧洲的认证,有美国的认证,当然英国和美国形成了两大系列。大家认为,你的高质量的商学院,应该通过国际认证,认证了就是商学院了。大概几百所国际大学,通过了美国AACSB的认证。这个认证通过的大学里面,绝大多数是美国的大学。 这个数字本身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点,这个国际认证,所谓的国际认证,属地化,或者本地化的色彩非常浓厚。这个数字本身绝对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欧洲的学校?同样的道理,欧洲的认证,也大量的是欧洲的学校,欧洲外的学校很少。也同样说明了这个认证区域色彩非常强。 所以谈的第一个问题,区域色彩非常强。第二个问题,众多的一个国家的大学,都纷纷通过认证了,难道这种认证就一定代表高质量吗?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绝不相信五百名的学校,比欧洲的没有入他的十几名的学校水平高,我绝对不相信。 我们现在看到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国人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不去谈这些东西,而是反复的以加入这些东西为荣,当然应该为荣,因为他们做的确实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加入这样的潮流呢?我觉得有条件的可以加入,没有条件的不用加入。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能力加入这个里面,毕竟这种认证就是重在建设的过程,认证的过程,实际是提升你的全方位的,比如你的办学理念,让你的目标连在一起的很重要的过程,我觉得未必是认证的一种结果,让大家看到的是一种过程。 我们的这种价值表现,我们的质量高低,是不是一定通过这种认证来表达?那是另外的事情。所以我是对这个认证谈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也强调关于国际化的问题。国际化在我们过去几年高校里面也谈得非常多了。去年就有一个记者问我,他发现美国的大学也在谈国际化。我们中国大学也在谈国际化,他说有什么区别吗?这个问题对我来讲,我就在思考有没有差别?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美国的大学,或者发达国家的所谓国际化,一个核心概念是市场;我们的国际化,一个核心概念是差距。 就是教育的供给相对充分,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做的市场招生的行为,绝不是提高质量的行为。而我们中国的内涵是差距。就是通过国际化的进程缩小和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但是我们现在用偏了,认为国际化就是高质量,其实国际化代表往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这是我理解的国际化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在国际化的进程里面,不能失去自我。我们中国的国际化要有自己的骨气,就是不能到了迷信的程度,已经不是崇拜了,已经在商学的同行看来,对美国的商学教育,不仅仅是崇拜了,已经是迷信的程度了。 我们说不能失去自我,如果仅仅有单向学习的能力,你永远不能得到他的尊敬,在国际化进程里面,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案例是可以提供的。至少我们中国很多很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我们的一些特色的东西,完全可以在国际上去讨论,或者是借鉴的。为什么自己的东西不去学,反而用舶来品呢?这个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东西。 我们大量的学校是以中外合作办学,是以给外国人贴牌为荣,展示自己国际化的能力。很少有的学校为什么不向国外输出我自己的教育?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始办了纯英文的教育,这个办得非常好。当然本土输出也是可以的,他来让他走,同时必要的时候,我们到国外去输出我们的教育。大学到国外去,跟他合作办学,授予我们的学位,这才是我们应该想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向国外学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