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王瀚骏:量化营销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10:26 新浪财经

  6月30日,商战名家-第5届中国企业培训大会暨2007商战名家排行榜系列会议在广州举行,活动围绕“培训讲师、企业、培训机构”三大市场主体为核心,以“战略性的企业大学构建”主题为切入点,策划与实施“培训讲师和培训机构”两大板块的大型系列评选。以下为原百事可乐(中国)市场总监王瀚骏的演讲。

  王瀚骏: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很多企业朋友,以及培训公司的朋友,有这样一个机会见面。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营销的量化。当然量化不仅仅是在营销领域,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等方面都需要量化。今天下午的主题是营销,我们怎样在营销上进行量化的判断呢?首先我们看一看对于目前企业在营销方面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近几年营销是企业很关注的,各种各样的理论也在不断的推出,比如说前几年曾经有人说营销首先要定位,好像有一个零,准确定位,营销工作就可以全部完成了。紧接着推出了概念营销、事件营销、体验营销等等,众多新型营销理念或者是营销原理,营销的理念和原理不断的推出,企业也在不断学习,但是最终的结果,企业学习了很多新的营销理论和原理,但是发现这样的营销理论和原理,在企业运用实际过程中,有多少是被我们用到、被消化了呢?我们很难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工作中,因此学习了很多知识,也接受了很多理念,但是我们实际的工作却仍然靠着以往的经验和决策者的创意来进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而且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在很多的企业都普遍存在。首先是心态的问题,刚才尚老师也说了,如果要想有行为的改变,首先是思维要有改变,如果思维没有变化,行为很难形成习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新的营销理念,不能用到自己的企业实践工作中,我觉得就是一个思维惯式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本身,就是接受知识方,当然还有一方就是传授知识方。首先我们讲接受知识方,企业方,我们的思想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呢?我接触过的企业很多是这样,当然我们在营销上遇到了问题,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就象我们看

武侠小说,希望能够找到营销方面的九阴真经,当在营销上遇到问题,把九阴真经拿出来,这个问题这样解决,那个问题那样解决,希望在一夜之间把营销问题全部解决掉,这是我们对所谓的新知识、新理念的一个期望。这种期望对不对?当然对。但是有没有这样的营销理论呢?

  企业在接受信息、接受理论时,这是一个心态。当然还有传播知识,传播理论方也存在着一个心态的问题。传播知识、传播新营销理论,为了去迎合企业的心态,有一些工作做的过了。我们不是说营销不需要定位、不需要概念、不需要事件、不需要公关等等,但是如果片面的强调,定位清楚了,就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有了概念就一切问题可以解决,那么我认为这样就有一点夸大其词了。营销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思考,需要我们把营销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部做好,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方案,这样最终的结果才能够如愿。

  什么是系统、全面的营销解决方案呢?其实从国际上来讲,这样的答案早已经提出来,所有的跨国公司,他们普遍使用着同样的一种营销模式和手段,甚至是流程,这种方式就被称之为量化的营销。在座可能就会问了,王老师你说的好,我同意,那么确实,有很多所谓的新的营销理念和知识,片面扩大了它的作为,但是您今天来了,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叫“量化营销”,那么量化营销是不是也在此范畴呢?

  这个答案不是我告诉你,不是我回答,我是希望通过一个小时的,不能说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一个小时简简单单的介绍,在座各位对量化营销给出自己的答案。量化是什么?我今天跟大家沟通的只是三个问题,量化营销量化什么?这些东西怎么量化?全球使用量化营销体系最后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今天既然说营销,我们营销一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或者说根本的困难点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其实营销之所以难,难在哪里呢?难在决策。营销有很多需要决策的地方,而当需要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样的情况,在众多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出我们正确的判断呢,这就是营销难的地方,而为什么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做判断难,那是需要我们做判断的地方缺乏了标准。如果说你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标准,这件事应该怎么做,YES或者NO,只要在标准的衡量下很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只好靠什么?只好靠经验。

  量化营销就是在我们营销中,那些需要我们做出决策的关键点上,我们为它设立一个判断的标准过程。而这个标准,这个判断的标准是对营销的对象、营销的手段,以及生成手段的流程,这三个方面,我们依次设立所谓判断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怎么设,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营销,两个方面,有两门知识必须要掌握。一门是消费者的行为学和心理学,所有营销手段的生成都来自于行为学,这门知识营销的决策者、营销的管理者们必须掌握。第二门知识是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就是市场调研,我们只有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了解,那么我们的营销方案,或者是营销手段就自然形成了。

  首先看营销是什么?我们从定义上来看,营销其实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价值交换过程,而这个交换的过程用什么来体现呢?你有一个产品,要卖给消费者,整个是一个营销的过程。这个营销的过程,最终的体现方式是什么呢?是消费者买了你的产品,付了钱买了你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产生了购买的行为。因此,营销既然是为了行为而生的,因此消费者是否发生购买行为,其实就是我们判断营销的一个基本标准。营销能不能做好,其实就是看行为是否发生?我们说既然营销是跟行为相关的,要量化营销,其实等于是在量化什么呢?我们在量化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如果能够把消费者的行为量化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营销的过程和手段量化,消费者的行为可以不可以量化呢?我们就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出发,消费者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

  在座做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时间更长的营销工作,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消费者打交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消费者的行为越多发生越好,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请问在座各位,你们生产一个产品,你们有你们的目标客户、目标消费者,你们的消费者为什么购买你们的产品?哪一点打动了他?在座各位可能会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的产品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对吗?因为有这个需求,所以购买了我的产品。可是需求是什么呢?比如说你如果是一个服装的生产商,你的消费者买你的衣服是为了什么呢?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穿衣服?我们在座各位为什么要穿着衣服?我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为了遮羞、我们为了御寒。好,这是消费者的需求,没有错,买衣服有部分的需求是为了这个,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满足遮羞、满足御寒这样的需求,你花三十块钱买一件衣服就够了,为什么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钱购买一件衣服呢?多出的钱你购买的是什么呢?是为需求而来的吗?

  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就可以思考了,看来消费者购买我的产品还不单单是因为需求,他还有其他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对于消费者行为的产生原理,在大概三十年前就有过一个公认的结论,这个结论是由谁提出来的呢?并不是某一个营销大师提出来的,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解释了人类的行为怎么产生。他是怎么讲的,他说在所有的人心目中,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就象我PPT画的,只不过这个三角形横亘在我们的心里。这个三角形的三个点,一个是别人眼中的我,在座每一个人你都很在意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另外一个角是自己眼中的我,就是我自己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第三个角实际的我,你实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心中的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代表不同的意义。

  在这个三角形的中间,我们有一个轴,这个轴串着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在我们心中保持平衡。这个轴叫什么呢?这个轴叫自我。当我们心中的这个三角,在心中是平衡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类就没有任何的行为产生,也没有任何的欲望产生,这叫什么?这叫无欲无求、心如止水,和尚、出家人就是这样,心中很平衡。但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三角形的三角歪了,就会产生一种扭力,这种心理的扭力导致行为的产生。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看到在前排就坐的漂亮的女孩子,也就是二十几岁,年轻、漂亮,一看就是企业白领管理人员。这么长时间以来,她在自己心里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年轻、漂亮的知识女性,二十几岁,别人也是这么看待她的,实际上她也是这样,所以这位漂亮的女同学心中是平衡的,所以她安静的坐在这里,正在听课。但是如果我走下去,对着这位小姐说,我说我觉得好像咱们俩是高中的同学,只不过不同班。我今年接近四十岁,我68年生的。这位女士一看就只有二十几岁。我说咱们俩是高中的通届同学,我后面隐含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看着比较显老。这个时候你想想这位女同学,她心里会怎么想?

  首先我在她心目的三角形,哪一个点一个力呢?别人眼中的我。当我这个力给到她,有可能把她心里的平衡打破,大家想一想这位漂亮的女同学会有什么反映呢?她立刻起身洗手间,干什么,讨出镜子看一看,哎呀,我今天是不是脸又有皱纹了,抬头纹还是眼袋出现了,为什么王老师说我跟他是同班同学呢?后来找后面的同学问我是不是很老呢?我已经串通好了,如果问就说是,是比上次见到你显老了,坏了,紧接着她会怎么办,自杀?不会,还不到这个程度。下面的课不再听了,起身出门了,直奔美容院,往那儿一坐,给我做个什么。两个小时过去了,算完吗?没有完,做完美容直奔

化妆品柜台,什么产品不怕贵,同时自己规定九点钟前一定睡觉,一天两斤水果四瓶水。为的是什么呢?难道是她真的老了吗,是真的需要这些产品吗?那她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产生呢?其实她是为了恢复自己心里的一个平衡。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所有的人,我们之所以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这种行为产生,还有相当的时间,那个东西其实对我们不重要,我们是要找到心理的那个平衡。依此我们想它对我们营销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他提出了是不是有了需求,或者你的产品满足了他的需求之后,他就会购买,也就是把以前我们对营销的一个认识,我们往深挖了一下,那么除了需求还有什么呢?人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既然我们说要把行为量化,如果能够量化行为,我们就可以量化营销。现在我们知道行为是这样的一个原动力,是这样产生的,那它产生的路径是什么呢?

  这就是人类行为的达成路径,换句话说,它就是所有营销手段的产生之源,我们所有的营销手段都在这个消费者行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只不过这种手段为了迎合这个过程中的这个阶段,这个手段在这个方面更好的让消费者符合他的要求。还是拿刚才的例子讲,我说了一段话,我说这位小姐,你好像跟我的同学,这是一种信息传递出去。这个信息一传递,这位小姐听到了、感觉到了,同时进行了判断,到洗手间去照镜子,也找人问了,然后她相信,或者是记住了,信息记住了就会产生行为吗?想一想,刚才那个小故事,我这一句话一说,后面描述的行为她都会产生吗?一定会这样吗?不一定。那跟什么有关呢?别忘了这个三角形中间还有一个什么呢?还有一个轴串着呢。换句话说,还跟这个轴的摩擦力有关,如果这个轴的摩擦力很大,也就是说这位小姐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那么我这句话一讲,她左耳朵进右耳朵就出了,说王老师开玩笑。轴的摩擦力大,所以她可能踏踏实实还在这里听课。但是如果这个摩擦力小了,也就是她的心理承受力弱的话,那我这一句话,可能比后面的行为还复杂。

  根据我刚才的描述,你说这些信息一传递,首先会被什么过滤了呢?自我,这种自我在营销中被称为什么,或者行为学中称为什么呢,被称为人类的个性,而个性是什么呢?是天生的。中国有一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不同,由于你个性的不同、爱好不一样、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行为方式也有区别。因此这样的信息,首先就会被个性过滤,如果说个性强的,这个信息就被弹回来,只有那些符合了这条信息葛星的话,这个信息才会穿过来。这是行为的第一步。

  而这个第一步,个性,我们想如果用到营销当中,会被它用在营销中的哪一个手段呢?他们属于个性强的人,他们属于个性偏弱的人,这是我们营销中的哪一个手段?市场细分。因此营销中市场细分这个环节最好的划分标准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人的个性。但是目前据我所了解,我接触过的国内的很多企业,在市场细分环节上采用的标准,年龄、收入、学历、性别,以这样的标准细分消费者。在座各位为什么不仔细想一想,如果这样的标准能够把消费者分开的话,大马路就简单了,走到马路上立刻就能分出来,你们是属于

北京大学86级的学生,你们是清华大学97级的毕业生,为什么?因为你穿的衣服一样、使的东西差不多,说话的模式、喜好都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届的大学毕业生、同届的同学年龄相似,学历一致,收入差不多,那你们的行为方式就应该一样,所以走在马路上穿的衣服、使的东西都应该差不多。但是我们在马路上真的可以这样分出来吗?人与人不同是在哪里?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拿那样的细分方法、细分标准去细分消费者,你可以发现找不出差异,而且方法也不对,为什么方法不对?因为你后面没有真正的营销理论支持。

  我们用个性将消费者分开了,但是是个性相同的人就一定会产生,如果我是卖化妆品的厂家,这位小姐就一定会来购买我这个牌子的化妆品吗?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即使相同性格的人,有的人就希望王老师一讲,我现在就要改变,我现在就要行动,他心中改变自己的欲望怎么样?比较强。其他人,虽然信息打动了我,但是我这种欲望相对弱一些,而欲望的强弱在行为学中被称之为人们做事的动机,而动机在营销中被我们使用在哪里了呢?我们用什么去把消费者那种购买的欲望激起来呢?我们用什么营销手段做这件事呢?不就是对你那个产品概念的开发,你要赋予你产品一个概念,因此对于动机的研究就被我们用在产品的开发或者产品营销中。

  消费者有多少种动机呢?告诉大家,12种,人类就这么12种做事的动机。你这个产品的概念之所以可以打动他,一定是符合12中某一种动机,如果不能打动,一定是没有找准动机。好了,我们找到了打动消费者动机的一个产品,消费者就一定会购买吗?不一定。这位小姐想改变自己的容颜,但是她可以选择的产品有无数种,可以做美容、吃水果,当然也可以购买我准备卖给她的化妆品。你提供的产品只是在消费者众多需求中的一种,你需要对她的所有需求进行仔细的细分,然后把她整个的需求方向引到你自己卖的这个产品中来。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往往只用在营销中的哪一个环节?产品的开发上,换句话说,我这个产品的卖点、功能点到底是什么。

  对需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产品,或者是产品的卖点进行研发,但是我有了产品的卖点,产品也符合了消费者的需要,就会产生行为吗?就会产生来买我这个牌子的化妆品的可能吗?我是一个化妆品厂家,我把这个小姐的需求方向也聚焦到化妆品上了,美容院不去了,水果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觉她也不睡了,就买化妆品,但是就会买你这个品牌的化妆品吗?又有多少选择,又有N种,我是选择SK2,还是选择兰蔻,或者是其他的,这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态度。

  消费者对品牌一共有多少态度呢?一共是七类。当我们知道到底是哪七类态度时,你也就知道你如何去说服她。所有宣传计划的制订、广告的制订、促销的制订、营销推广手段的制订等,只不过是针对这七种态度来设定的。就算消费者已经坚定了态度,比如说这位小姐,就买宝洁SK2的化妆水了,态度已经很坚定了,就会把SK2的神仙水一定买回去吗?还不一定。为什么?出门了,本来头脑中带着坚定的态度,我要买SK2的化妆水了,但是刚一出门,接到了一个电话,谁打的?男朋友的。男朋友说了,男朋友说我觉得咱们俩不合适,这一个电话,就会影响到这位小姐当时购买的情绪,所以她立刻就忘了原来的态度,去解决其他的事情。也许明天、后天还会买,或者解决完问题还会买,但是今天她的行为怎么办?没有产生。

  我作为一个营销的策划者,或者是管理者,我能知道你属于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我可以找准清晰的目标市场,我也可以发掘你做事真正的动机是什么,进而给出产品概念。我同时还可以研究你的需求,研发我自己的产品提供给你,同时我还可以研究你到底属于什么样的态度,我让你把你品牌的指向我,这些我都可以做,或者我都有方法做。但是我管得了你男朋友什么时候给你打电话,我管不过来。但是营销的魅力就在这里,也就是说即使很多工作你做的很好,但是仍然有你不能把控的因素。所以就算你营销整个的方案做的天衣无缝,但是也只能追求消费者行为的大多数,绝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整个行为的过程中,有我们营销管理者管理者、策划者把控不了的环节。好,她没有接到男朋友的电话,也就是没有情绪影响她,她就会把我的产品卖回家吗?本来她要出门去买的,但是刚一出门,从面前过来一辆公共汽车,汽车上有一个车身广告,写着兰蔻化妆品买一送十。这是一个偶然的情景,你也控制不了,这个时候如果你看到买一送十,兰蔻啊,什么会改变?动机不会改变,需求不会改变,态度改变了,那我就买兰蔻了。或者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个路牌,或者看到兰蔻正在做一个秀,这些都可能是她购买之前突然发生在她眼前的情景。

  我们为了这之前不再发生问题,所以运用了大量的手段,户外、线下DM等等手段,其实是为了在情景这个环节下,让消费者的态度不要发生转变,或者是希望在这个前提下,她的态度从别人那里变到你这里。而所有所谓的对于户外的宣传研究,在整个消费者行为中的这个环节,是对他的一个解释。好,你没有看到任何的情景,你走到了化妆品的柜台,SK2的柜台,也就是你走到了终端。好不容易,你到了终端就会购买我的产品吗?你一进我的专卖店,发现十个灯九个不亮,你发现销售代表一个一个精神颓废,穿的像叫花子一样,叫十声不应一声,你的什么又会改变呢?你的态度又改变了。而我们那些对终端话术的要求、对终端陈列的要求,我们对所有终端表现的要求,其实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让消费者在环境因素中不要态度发生改变,或者是从别人的态度变成自己的态度,因此你只要研究在环境因素中,都有那些因素是可以影响到态度,你在所有的终端表现都可以游刃有余了,你也是大师。

  消费者是从一个信息获取,跋山涉水,最后才有一个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什么说有的时候,我们以往有一些营销的理论被片面的夸大,定位讲的是这里,概念讲的是这里,需求讲的是这一段,整合传播讲的是态度的形成,情绪虽然你把控不了,但是你可以营造一个气氛,让它保持良好的情绪,因此就出现了公关营销、事件营销。为什么要做公关?为什么要做事件?是为了有良好的情绪。而我们对户外、线下的一些营销理论,是为了在情景环境中保持态度,我们对销售、我们对终端的一些要求,是为了让消费者在环境这个因素中,能够把态度一直保持下去。因此我说量化营销告诉我们,整个的行为产生,或者是营销,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片面强调那一个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最后,看到消费者没有产生行为,你的一个方案结果不理想,你会怎么办?新产品要推出了,发现消费者没有行为,你会怎么办?你会很容易的想,我整个策划方案有问题,我要改,但是如果你要改,你必须要知道什么地方没有做好,不然的话…,我一看这里不对,改方案,老兄啊,你第一次方案中,这七个环节可能就是这个环节没有考虑清楚,所以最后的效果不太好,第二次一改,你把这里改对了,另外一个地方又改错了,发现效果又不好。如果你不了解行为形成的规律,在这个规律中的关键点,就会发现即使你成功过一次,你这次成功却没有得到复制的根本原因。如果你要知道你这次成功是为什么成功的,每一步的环节是怎样的,每一个环节的判别标准是怎样的,你就可以知道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成功的。

  量化营销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想把营销的手段可复制,提高成功概率,我们希望要了解行为是怎样达成的,在这个行为达到的过程中,有那些关键的指标是你必须要掌握的,也就是为这种行为达成的关键指标判别决策制订一个刚性的标准。当有了这个标准,你就会发现决策容易做了,而且决策可以交给别人做,因为不管什么人做这个决策,都要依照这个标准,这个时候所谓管理中的放权问题解决了,所谓的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而这套系统,结果是什么呢?跨国公司新产品上市的成功概率,基本保持在70%,用这套体系做的。而咱们国内企业的新产品上市成功的概率,据统计小于30%。

  另外它的第二个好处,让新员工顺利的进入工作。我进入百事,老板告诉我两个星期之后奥美要来做报告,你也要做决策,我是学光学的,现在让我跟奥美的创意总监坐在一个屋子里,我来评价他的广告,他做20年了,我怎么办?我跟老板说我不会,我不懂什么是广告,老板告诉我没有关系,出门左拐公司的资料室有对广告评价,所有的流程及评价标准,我一看“广告评估SOP标准操作流程”,打开发现评价一个广告,第一步评价什么指标是多少,第二步评价什么指标是多少,清清楚楚,再不懂,边上还有一本案例,打开一看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拍广告的时候,第一步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第二步出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我把标准操作流程对着案例看,两个星期后我脑袋里一百个问号变成十个,我把我的十个问号问我的上级经理怎么办,他根据他的经验告诉我怎么办。15天之后,我就坐在了我们的办公室里,对面就是奥美20年广告从业经验的创意总监。我就告诉他别跟我说那么多,这个广告第一步的指标达到了吗,有数据了吗,他说做了,那么好,接着讨论第二步,对了吗,对了,第三步,一旦不行就回去重做,我不管你什么创意。通过这样的模式,使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我的工作要点。所以这是第二个好处。

  第三个好处,我们追求做一百件事,哪怕99件事都失败了,一件事做好了就成名了。但是跨国公司,一百件事如果80件事打80分就是优秀的,放眼来看,我就可以在几十年里,众多的事件中我的成功概率比你高得多。这是这套思想可以保证我们在营销方面80%的事情,不敢说做到一百分,但是你可以合标准,也就是说你可以稳定的向前发展。

  我今天的主题只对量化营销的核心脉络进行了研究,跟大家进行了一个探讨,最终结果是什么,营销虽然复杂,但是复杂在我们的人心中,它的规律早有人帮我们理清了,规律原本就存在了,你的认识只不过是逐步清晰的,随着你认识越来越清晰,你就会发现营销在你心中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所以掌握了整个的营销规律,你就掌握了所谓的优秀营销创意的方法。

  最后我们用宝洁老板的话结束我今天一小时的演讲。人家都说我们宝洁市场工作做的好,觉得我们很神秘,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可神秘的,我们之所以跟别人不同,我们在品牌的建立、营销领域有了一套量化的标准。这是他的原话,那么因此宝洁可以做到一个品类,洗头水一个品类,七个品牌占有70%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它可以成为国际上最受人尊重的消费品公司。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