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四川新津:构建中国西部民营经济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6:04 新浪财经

                                      中共新津县委 新津县人民政府

  新津县是四川省首批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区。民营经济是新津县域经济的最大特色所在和潜力所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围绕 “构建中国西部民营经济高地”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

  一是高度重视,营造氛围。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组建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在全县积极倡导“三重三不”,即重实践不争论、重引导不干预、重服务不压制;大力实施“三放三给”,即放胆发展给政策,放手发展给环境,放活发展给保护,全力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鼓气、壮胆、撑腰。政治上,适当增加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和党员代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民营企业代表人士的名额,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待遇。经济上,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筹集资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民营企业的技改贴息、产业引导等。社会上,每年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大力表彰贡献突出的“纳税大户”、“纳税光荣户”以及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企业。通过评选“十佳”民营企业、“十佳”民营企业家和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形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社会地位,在全县营造了鼓励创业、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大力实行全民创业计划,充分调动民众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实施产业配套中发挥突出作用,尊重民营企业的首创精神,使其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二是建设园区,打造平台。编制完成了全国四家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的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省级工业园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累计投入近10亿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园区内道路骨架及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园区对项目的吸纳承载能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异地落户“三分政策”(对异地落户园区项目,实行引荐乡镇(部门)与园区按照7:3的比例分配招商引资任务数、项目税收、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考核指标),坚持项目选址“三不政策”(对不按规划选址的项目,规划不审批、计经不立项、国土不批地),确保了所有新引进和技改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截止目前,园区规划面积19.34平方公里,建成区已达8平方公里,聚集民营工业企业216户,其中规模企业104户。拥有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全国最大的日化洗涤企业-纳爱斯集团,西部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希望食品公司,西部最大的路桥机械生产企业-新筑路桥公司,西部最大的软磁生产企业-恒力磁材公司,形成了以食品饲料、机械路桥、精细化工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和包装、建材等一批重点行业。

  三是创新体制,提升层次。针对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速度减缓的趋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发展层次。体制创新上,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产权多元化、融资社会化、管理科学化迈进。目前全县80%的民营企业是股份制企业;机制创新上,引导企业建立“竞争、激励、约束”三大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带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泰华、新筑、美好食品等多户民营企业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科技创新上,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实施科研开发、技改升级和品牌战略,建立了人才站和人才中心,帮助企业引进各类急需技术人才。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建立了29个民办科研机构,实施名牌战略,民营企业已拥有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的项目6项,培育和引进中国名牌5个、驰名商标5个、国家免检产品9个,四川名牌6个、省级著名商标8个。

  四是扩大开放,增强后劲。依托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平台优势,打响“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希望集团诞生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品牌,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实效,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上门招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带队到沿海地区进行招商,主动与企业接触,有力促进了项目落户新津。实施以商招商和区域招商。依托香港秀峰集团,重点瞄准“珠三角”地区进行招商;依托温州高邦集团,重点瞄准“长三角”地区进行招商;依托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瞄准福建、台湾地区进行招商。实施产业链招商。聘请专业机构对全县产业特色、比较优势进行系统分析,错位发展,确定招商方向。依托希望、美好、三旺伍田等品牌企业,引进了北京大北农、河南白象等企业,初步形成了食品饲料产业集群;依托浙江纳爱斯、上海路加等项目,引进了成化股份、华英化工等企业,初步形成并壮大了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范了现有的60多家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引进并推进富达康、天津北辰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依托新筑、成筑两家龙头企业,打造路桥构件及机械产业园。目前,食品饲料、精细化工、路桥构件及机械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已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民营企业引进资金占全县引资总额的80%,重点企业近半数是外来企业。

  五是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五个环境”。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对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施扶优扶强的意见》和《鼓励饮食、住宿、娱乐等服务型企业的若干优惠政策》等系列文件,取消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0余项,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全省率先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定期为企业进行法制宣传咨询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实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县级某些部门授权的方式,扩大园区管委会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设立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津办事处,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信用担保。加强与金融系统的联系,争取了开行、农发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为民营企业打造了更多层次的融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围绕打造“成南门户,水城新津”的目标,突出生态休闲特色,加大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主要成效

  通过几年努力,新津民营经济实现了新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了拉动新津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成为新津最为亮丽的一张“名片”。在四川省(市、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市)县。

  一是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截止2006年,全县共有民营经济户数16332户,98%的中小企业为民资、民股、民办、民营的企业,全县民营企业累计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7.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6%。

  二是民营经济税收成为财税收入的主体。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充了新津的税源,增加了税收。2006年,全县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05亿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83%,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8%,民营经济税收已成为新津税收增长的重要支点和财政收入的主体。

  三是民营企业成为劳动就业农民增收的主体。2006年,全县民营企业共吸纳劳动力就业3.6万人,占全县劳动力就业人数的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62元,其中在民营企业务工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在2000元以上。

  三、下一步发展举措

  今后,我们将以成都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发展。

  1、完善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创业热情,让更多的财富和智慧在新津得到充分的涌流。

  2、招大引强,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托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品牌和平台优势,加大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商力度,尤其加大税源型、科技型等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力争新的突破。

  3、扶优扶强,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总量。加大对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抓好微小企业的培育,通过融资试点、技改贴息、科技创新等政策扶持,使其尽快发展成为规模企业。

  4、强化支柱,做强民营经济发展特色。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围绕新津食品饲料、精细化工、路桥机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扶持壮大希望、美好、纳爱斯、新筑、成筑等龙头企业,提高其

竞争力和带动效应,引导相同产业的企业集中布局,积极发展与其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空间优势和现代产业集群。

  5、资本运作,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继续发挥市中小担新津办事处的融资平台作用,加强与有关民营担保公司、民营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与联系;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加大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6、加强引导,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产品科研开发力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建立企业技改基金,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实行贴息支持,鼓励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引导企业走品牌之路,积极争创品牌产品,以品牌来拉动企业发展壮大。

  7、强化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大力表彰诚信守法、社会贡献大的民营企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尊重企业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