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四川省绵阳市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6:01 新浪财经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绵阳市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工业“两个拳头”——着力培育“参天大树”,全面建设“生态绿洲”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国家和省、市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地推动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完成民营工业增加值9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77.56亿元,增长31.3%。

  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完成工业增加值7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狠抓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市中小企业局坚持以创业促发展的方针,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培育创业主体为重点,以创业基地为载体,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根据省上《关于开展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机遇,结合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2006年将魔芋加工企业最集中的安县安昌镇、涂附磨具产业较为集中的三台北坝工业园、集中发展印务产业的永兴工业园通过规划、指导,申报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为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争取到了发展空间。

  2007年将分别在我市的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梓潼县新规划、培育、申报4个具有特色产业的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省上申报,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资金和项目的支持。

  同时,根据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市“十一五”规划期内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发展规划,争取到“十一五”末,使全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经省级验收合格达到14至16个。 扶持和发展为我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到“十一五”末,使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经省级验收合格达到10个以上,并通过省上申报,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2、狠抓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依托我市的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百亿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城配套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在科技城核心层的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地形成了近100户电子类配套企业集群,40多户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群,在江油市形成了近60户冶金、机械加工企业集群。

  二是发展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结合区市县的特点,积极指导、培育和打造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安县魔芋产业集群、三台涂附磨具产业集群、高新区永兴工业园高档数码印务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区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①以长林集团为龙头,发展好梓潼县的肉、食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②以自然天堂茶叶公司、平武茶叶公司为龙头,发展好北川县、平武县的茶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③以志达丝绸公司、绿神丝绸公司为龙头,发展好盐亭县的丝绸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④以四川棉麻纺织有限公司、佳联印染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好三台县的纺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⑤以光友薯业公司为龙头,发展好全市的红薯深加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并向省外延伸,做大做强红薯产业。

  三是积极为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争取政策支持。2006年,通过规划、指导、申报,我市的农科区已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肉猪加工示范基地”,长林集团、光友薯业公司、都乐魔芋公司等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3、狠抓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与市商务局合作,努力培育100户出口创汇骨干中小企业(出口额达100万美元以上)。打造中小企业出口创汇名牌产品。加大对出口创汇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积极支持出口创汇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出口创汇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出口创汇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交流,提升出口创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出口创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充分利用每年的“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广交会”等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展示会,组织企业参展、参会。中博会以“小中见大、博览天下”定位,成为国内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舞台。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国--意大利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于2006年9月中旬在广州举行。我市组织了17户中小企业、32人参会参展,13个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参展企业占到了全省的1/5。我市参展企业精心组织,高质量、高水平布展。会上的积极表现先后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省经委主任彭渝、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文义、副局长张国斌等领导的肯定和赞扬。17户参展企业有的签下了大订单,有的促成了项目对接,有的结交了新朋友,实现成交1.03亿元。参会人数和招商项目都位居全省前列,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计划组织20户以上企业参加“中博会”,完成参展销售1.5亿元,为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搭建平台。

  二、强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与融资担保工作,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1、为银企对接搭建平台。

  结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金融生态模范城创建工作会议”的要求,主动为银企搭建平台。2006年,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分别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会”和4次“银企座谈会”以及 “信用担保机构联席会”,与各专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了有效对接。通过加强信息,共推荐了企业项目276个,其中各金融机构共选中项目176个。2006年,我市各专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到186亿元,其中新增贷款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

  2、专题调研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为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市上几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于2006年3月初至5月底,采取实地走访座谈的方式,对全市134户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一边了解一大批优势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一边为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尽快促成银企对接,在整个活动中,共为融资条件成熟的69户中小企业协调贷款1.83亿元,有效地推动了加快银企对接的时间。

  3、鼓励发展担保机构。

  截止2006年底,我市共有担保机构10家,其中,2006年新组建5家。10家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99亿元,从业人员93人;全年担保企业340户,担保金额总额接近10亿元。担保范围已履盖全市14个县市区、园区。有7家担保公司已获得备案登记,有2家公司已获得免税政策的支持。

  2007年,计划新增担保公司3家,使全市担保机构达到1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3.5-4亿元,累计担保总额达到10亿元-15亿元。

  4、开展“万户企业诚信创建活动”。

  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市中小企业局与人民银行合作,计划用4-5年的时间在全市中小企业系统中开展“万户企业诚信创建活动”,通过“诚信创建活动”的开展,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为全市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5、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加强与华泰证券公司、上海证券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推荐10-20户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在短期融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等方面取得成效。 并制订了“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作的目标:2007年力争促成四川利尔化学有限公司1户企业上市;2008年力争促成富临运业上市;2009年力争促成东材集团上市;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培育四川龙华化工有限公司、绵阳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丰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绵阳宏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上市后续力量。

  三、推进以培训为主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政策支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绵阳市中小企业八大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针,重点构建

信息化体系、信用与融资担保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管理咨询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创业辅导体系、市场开拓体系、政策法律服务体系等八大服务体系建设。

  2、突出重点。

  市中小企业局与绵阳电信公司合作,以“整合资源,携手共建,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工作目标,推动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2006年4月, “中国中小企业绵阳网”正式启动,为全市中小企业搭建了信息平台。同时还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免费培训暨优秀信息化解决方案推荐会,全市200余家中小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并在江油组织了区市县一级建立中小企业网的试点,使我市的中小企业信息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面。

  2007年在进一步巩固、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用与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教育培训、政策法规、管理咨询三个方面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绵阳市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设立“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奖”,在全市中小企业系统开展争创“科技进步奖”活动,促进全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三是建立绵阳市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着力提高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法律

维权水平;四是建立绵阳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通过梳理、整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理顺对中小企业市场化的管理咨询服务体系。

  3、强化培训,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素质。

  建立绵阳市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通过申报在绵阳职业培训学院建立“四川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在绵阳市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建立“四川省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培训示范基地”,重点培养一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外贸人才等多方面人才。

  一是举办全市中小企业“万户诚信企业创建”骨干培训班,共计培训120-150名,培训对象:县市区、园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股长,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市级金融机构分管负责人、业务科长,担保公司、部分骨干企业负责人;二是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培训班;三是培训100名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服务机构管理人员,提升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四是培训100名外贸出口创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出口创汇企业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五是培训300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六是培训100名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在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系统营造一种奋发学习、不断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七是举办电子信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培训班;八是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骨干培训班。

  总之,2007年绵阳市中小企业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抓住“三大要务”和“五个加快推进”,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务实求真、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着力营造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创新、开放的科技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