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选择和攻读EMBA项目的12法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3:38 《经理人》

  读EMBA,跟同学大佬搞关系做几单生意,这些目的当然很重要,但不应视为根本

  王一凡(化名)是一家知名企业的CEO,出于工作的需要,他如愿地上了北京某著名大学的EMBA班。开始上课的时候,他发现,EMBA老师讲课理论性太强,老师讲的案例不多,听不太懂。

  这时候的王一凡开始有点失落:该不是花了二十几万学费,买来的是这样的结果吧?王一凡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是选错了EMBA,还是没有掌握好读EMBA的方法,或者是高学费带来了不应有的高期望值?

  事实上,王一凡现象在EMBA学员中并不限见。对那些阔别学校多年,又新回到课堂中的公司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选择好适合自己的EMBA项目,掌握正确的EMBA学习方法,是“不后悔、不失落”的关键所在。

  择校的学问

  通常来讲,EMBA作为当前中国教育体系中价格最高的

奢侈品,虽然有的领导者觉得二三十万不算什么大数目,但如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于自己的项目,对企业家来说,不仅仅是浪费金钱,更关键的是浪费时间和资源。以前,报了一个学校的EMBA项目之后,又悔约改嫁其他学校的EMBA事情,时有所闻。那么,选择EMBA项目,通常要考虑什么因素呢?

  1. 学校师资质量。特别是每门课授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学校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教师的商业背景如何,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了解情况如何,都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有一个简单的衡量师资质量的办法:看这个学校讲课讲得好的牌教授有多少,如有口皆碑的吴敬链、周其仁等教授。

  2. 学员的质量。在美国,西北大学招EMBA学员,只看重企业领导者的现实经营业绩,而在沃顿商学院,不仅看重学员的经营业绩,而且看重学员的文化素质,也要参加GMAT考试,且分数不低。在国内,有些商学院做法像西北大学,只要学员有资本力量,即使学员的文化素质不好,也可以就可读。但已有学员反映,跟这学员讨论分析问题时,很难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和平台,难以交流,“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在这种情况下,对真正想学习而不只是拉关系、搞哥们精神的学员,自然会影响学习的效。

  3. 衡量自身情况及读EMBA的目标。对一个人好的EMBA项目,对另一个人可能就完全不适合。排除正常的知识学习目的外,还要结合学员所在行业的特色,如有的行业政府关系很重要,学员可能去念一个政府官员及国企老总云集的EMBA班,会比去一个外企高级经理人云集的班,效果要好;反过来,某个老总的客户如果主要是外企客户,他可能就应该去中欧等外企学员较多的EMBA项目。如果是一个创业型的民企,他选择一个民企老板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又有部分外企及国企学员的EMBA项目,就有利于交流创业和民企管理经验。现在很多EMBA班都声称自己的外企、国企、民企学员各占三分之一,还有大牌政府官员,对这些把自己的学员结构说得完美无缺的,一定要事先擦亮眼调查清楚。

  4. 要看学校的案例库建设情况。案例教学是EMBA教育的一种重方式,但目前中国很多商学院在案例研究上,存在较大的缺失,教学方式经常还是老套套讲理论。有的商学院即使案例不少,可能也是买国外的案例居多,这种脱离中国商业环境的案例,通常无法给本土企业领导者提供太多的启示。有的可能讲的都是大公司、跨国集团、国企集团的案例,这可能对快速成长的民营老总,有时意义亦不大。

  5. 看商学院办学历史及所在大学合实力。学校的整体环境和学术文化底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形成的,有些新创办的EMBA项目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一个母体大学的环境支持或者是母大学的综合实力不强,这可能也会影响EMBA学员的资源平台建立及学习效果。

  6. 看工作所在区域。通常来说,一些大牌商学院的EMBA项目都分春季班和秋季班,不少每年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开班。因此,对一级城市的企业领导者来说,读北京高校的EMBA班,未必就要跑到北京来,可能在上海就能上了。

  实际上,了解EMBA各项目的途径有很多,如媒体评价、学校网站,EMBA学员跨校的交流活动也很活跃,经常有各种各样的EMBA俱乐部,俱乐部活动不少采取单次活动AA制,每人只交几百块就可以参加。如果找机会去参加一两次,也可能从当前学员那里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攻读EMBA的诀

  不少人一提起EMBA,认为是“老板班”、“CEO俱乐部”,反正入学不必考试,学习期间的考试老师一般也不会为难,因此大家去那里是为了搞关系的。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印象和想法。实践证明,在EMBA学习期间,学生不好好学习,教师不好好讲课,这种情形对越来越重视学院品牌的EMBA主办方不答应,即使是学员们也在修正自己的想法。么,应该如何读EMBA才对得起包括二三十万的学费及交通、交际等一二十万的成本呢?

  明确攻读EMBA的目标。有的人读EMBA,是为了混张文凭,镀一下金,将来在单位好评职称;有的人读EMBA,是为搞关系,为了跟同学大佬做几单生意。这些目的,在中国现实下,当然很重要,但不应视为根本。事实上,EMBA教育,更多是企业高层领导者借助系统的商学教育,对过去实践经验行反思,跳出过去狭隘和有局限的思维方式,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理念,特别是获取和借鉴别的EMBA学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因为在中国环境下,不少企业家的成功有局限性,有的企业家会把自己在一时一地取得成功的经验视为根本,但如果放在一个更宽阔的视野中来看,这些经验有可能是错的,是不能视为根本的。从目前各家商学院总结的规律来看,纯粹为了搞关系而的人,往往做企业的层次都不算太高。混个认识和熟悉只是个敲门砖,真功夫真本事才是长久共赢地做生意的关键。

  明确EMBA主要学什么。中国当前三四十岁这批CEO和企业领导者,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都没有受过现代商学教育的系统培训,因此,EMBA学习,要求学好“一硬二软”。“一硬”是指对财务、人力资源等工具性课程,是必须学好的硬功夫。有的EMBA学员认为自己已经是企业的CEO,财务会计如何记账自己是不必去学的,关键是学会做战略。事实上,这种想法有所偏差。因为,可能CEO不必具体去记账,但他必须会运用各种财务及金融工具,去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做出正确的战略保驾护航。同时,他如果懂企业的运作过程,在下属汇报工作时,也能帮助他更好地把握住重点,各种好的管理工具也能防止下属拿错误的息误导甚至骗了自己。“两软”首先是指他们必须修炼自己的

领导力和领导艺术,培养自己既不照搬西方理论,又不拘束于中国现状的、中西结合的创新精神;其次是要培养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政府的社会职能逐渐转到企业中去,企业已成为影响社会各方面的主体,作为当家的企业家必须能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对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随着社会宏观政策环境的完善,将来如果只做一个唯利是图、不顾员工死活、不关心员工福祉、不顾环境保护的“吸血资本家”,是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当然,“两软”不是商学院所能强加的,只能靠企业家自己去修炼。

  处理好理论学习与案例学习的关系。目前,有的商学院的教学方法相对还是比较传统,理论灌输,鸭式的满堂灌,案例不多,有的EMBA学员觉得难以理解和领会,因此可能对理论学习有所反感。而有些案例是从西方引进的,太多是从跨国公司总部如何控制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的角度来讲,商业环境跟中国也很不一样,难以达到效果。面对有些EMBA项目的不足,不少EMBA学员之间,自发地相互把自己企业的实践做成案例,在同学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高。同时,有的商学院则开始有织地指定一些学员把自己企业当作案例,拿出来讨论。在分享案例的同时,也应注意老师讲的理论框架,这样才能更系统。

  应用一些新的学习技巧,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EMBA通常只利用周五至周一的四天上课,时间非常有限,课后的很多参考书目也可能来不及读。于是,有的学员开始采用“小组学习法”,几个同学组一个小组,一块去读一本书,如某本600页的书,每人分工去读100页,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各自讲自己所读部分讲了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通过讲出来,再加上讨论,也加深了理解和认识。

  善于利用EMBA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EMBA通常按各种主题组成各种俱乐部,或者按体育休闲活动组成各种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经常会组织一些沙龙,如讨论人民币升问题,也有可能请一些名师和政府官员来做讲座,去一些企业参观考察。EMBA学员一定要参与进去,最好自己充当组织者的角色,不仅能锻炼组织领导一群高能力的大腕的水平,而且共同策划参与过团队活动,同学情感能更进一步。

  对其他学员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一般来讲,读EMBA的人,都是各行各业里的顶尖人物,他们在所处领域往往都有传奇般的故事。群“武林高手”突然变成了学校里的一名学员,往往一下子放不下架子学习别人的东西,谁也不服谁。这就要求学员要抱着学习和开放的心态,既要不抱戒心地拿出自己的经验和别人分享,也要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