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龚曙光:报业集团数字化发展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4:35 新浪财经

  

图文: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

  2007年6月28日-29日,“2007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背景下的报刊经营管理与创新”。新浪财经直播了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图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经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批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2007年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于2007年6月28日在长沙举行。全国近百家媒体和媒体集团的社总编辑出席会议,一同讨论数字化趋势下中国报刊的经营管理。以下为龚曙光先生做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报业集团数字化发展进程》:

  龚曙光:

  各位传媒界的大老,各位报刊业的同仁,刚才明华董事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

  在近年来的上市中,尤其在文化板块的上市中这是最漂亮的一带,而且未来的经营模式是在改变中国文化板块有概念有故事,无项目无产品的格局,所以他今天的演讲我觉得他像中国的传媒界,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报刊业,展示了一个新的蠕动。

  我自己改了一个题目《想法决定活法》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题目,其实任何时候想法都在决定活法,这也是很低层次的题目,因为想法决定活法,实际上农民都…但是对于中国报刊界来说,对于中国报刊界于网络的关系来说,他依然是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认为中国报刊界对于新技术,尤其是对于网络媒体的了解、理解、掌控还在想法决定活法的层面,而没有到更高级的层面。

  其实我们跟网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场遭遇战,因为我们的报纸2001年创刊,那个时候中国的几大新闻网站正在如日中天,实际上我们在互联网的时代创造了一个纸质的老产品,就是拿一个生不逢时的产品来跟网络打交道,其实我对网络的了解非常早,我在设定潇湘晨报的模式的时候,就关注了这个网,最开始叫蜂网,后来因为合作人的关系一直没有把这个网站弄好,后来我一直寻求一定要在网站上有所突破,我想过给晚报合作,他们有一个星辰在线,那个时候新闻网站资质非常难批了,那个时候我对网络的理解仅仅是局限在做新闻的网站,但是他们不同意。到05年的时候,我斗胆地给部长提出,我有不情之请,我想把红网收购,他当时一愣,就问为什么,我说,湖南最大的平面媒体没有网站,就支撑不下去,红网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现在另外的一个股东是一个钢铁股东,这样的股东你作为宣传部长没有办法掌控,我一收购该百分之百变成你的,如果我不收购的话,这个网站只有一半是你的。我们的部长高瞻远瞩,决定把省委的股份划拨给我,终于我们有了一个网站。所以我是从微观的意义上来谈网站和报纸的关系。

  一、打造一个异质的产品

  想法决定活法从三个层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我认为要打造一个异质的产品,我们做互联网究竟是要做什么样的产品,很多的报人来说,还是一个问题。我最先的想法就是我要有一个网站,也就是说我带把我的报纸放在网站上去,实际上真正进入网站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一样,网站的功能其实应该是的异质产品,而不是一个同质的产品,我们总认为报纸做互联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方说我们有可靠的内容渠道,更准确地说我们有可靠的事实渠道,认为我们有优质的人群,第三我们和互联网有纸质媒体,实际上我觉得前面亮点都不是。

  所谓可靠的事实内容来源这是一个渠道,但是在法制还不健全的国度,在版权还十分不健全的领域,实际上我们这样的优势还不是。所谓的人才优势,如果说我们的人才还有优势,来只有一个优势,有一群对于内地提供坏有热情和执着追求的一群人,但是他还有劣势,有一群执着纸质媒体去提供内容的人,我认为只能提供单一的互联网的产品,不能突出新媒体建设的这样的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劣势。第三个优势,那就是在今天互联网依然可以和传统的媒体相互形成计较之势来共同发展。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独立的总数,越来越的新人群进入互联网。

  我们做互联网不是因为有优势,而是因为没有办法,我们吃了传媒这碗饭,就必须做下去,我们是卖老产品,而别人催促我们做新产品的人;充分通过技术的功能来打造出意志的产品。

  红网论坛的讨论就推动了报纸的报道,所以红网现在的流量,新闻页面占到的流量只占到14%,红辣椒评论的论坛占到30%以上的流量,这就表明红网已经不是简单的潇湘晨报的电子板,也不是简单的数据板,它在给晨报提供很多的新闻来源,我们大概有15%左右的新闻来自于红网和湖南其他网络,实际上我们每天新闻平均网络的新闻占到20%。

  我们现在认为很虚拟的社会已经在每天持续提供新闻。所以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产品,实际上还是一个社会产品,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把红网打造成为湖南网上生活平台,而不是简单的新闻平台,这是我们基本定位,所以我们在新闻上所用的力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二、改变配置方式

  每一个党报都有一个网站是我们自己有感于互联网发展趋势,有感于报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需要来建立的,这些网站已经发展成熟了,有的还不太成熟。但是总体来说不如商业网站发展的顺利,来势强劲,原因很简单,这是我们培育模式的问题。

  1、懂电脑,懂互联网的人利用能够用的资源去培植它。我们心中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采取并购的方式,而不执着于自己创建一个网站,我花钱买人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或者已经有一定模式的产品,比我去派自己的人做,第一省钱、第二、省时,第三是最小限度地,红网互联网的优势加上我们渠道的优势,才真正形成了订购制的资源优势,简单地利用资源优势是利用不起来的。这才可能是一个真正资源优势的整合,这一点是任何一个人都要下决心的,怎样安排手下的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数字产品不能这样,如果这样的话,一定是支付最高代价的一种选择,在这种问题上,普天之下,某非王侯,就我们集团来说,数字产品推出一定是用激进模式。如果按照我们投资一个项目必须要回报的方式,永远进入不了数字产品成功者的行列。

  三、缔结一种多赢格局

  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讲都可以,宏观的角度已经说了,我仅仅说微观。红网是05年的10月份正式的并购过来,到07年的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200万到2000万,还不包括重要的因素。去年红网并购来之后,我们晨报增长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一部分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方说这次做了一个活动,和美容的企业来做的,做的网络宝贝的宣传,因为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我们通过红网搞这样的一个活动,他把美容美发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我们仅仅说SP,湖南重要政府宣传基本上都在红网,这与报纸毫无关系的,他需要通过报纸发公告,比如说湖南十大女杰的方式评奖,必须在报纸上来公布,也要把结果在报纸上公布,实际上跟报纸没有关系的产品,变得跟报纸有关系了,通过报纸的推广加大了这种评选,关注度、和参与度。所以这种多赢的格局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

  包括我们的手机报,手机报应该和报纸和网站也是有区别的,包括新闻的写法也是有区别的。手机报本身具有的容量的限制性,决定了网络和报纸的一个概念,包括一个简单的新闻事实,把深度阅读交给报纸和网站,实际上也形成了多赢格局,手机报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报纸在深度报道,网络在进行深度地跟踪,甚至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跟手机报和报纸提供了新的新闻资料的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从资源性还是从收益性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当然我一直认为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进军的步伐,其实还很蹒跚,想法决定活法这样的趋势没有变,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