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华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 11:30 新浪财经

  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07年6月22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华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分论坛现在开始,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星期天的时间来听我们这个论坛,我本人叫柯银斌,来自本论坛支持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

  下面我们欢迎本次论坛的嘉宾入场。

  今天上午的议程安排是这样的,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议题是华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主要围绕服务业来谈。从我个人看法来讲,整个海外的华人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三个阶段。在1978年之前海外华人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之间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独立的发展状况。78年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华人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海外华人资本进入中国,海外华人把中国的产品带到全世界。中国加入WTO以后,海外华人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进入第三阶段,背景就是全球化的前提下,海外华人经济的转型,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样一个大潮流形成的新形势。这个新形势导致海外华人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进入了第三阶段。那么第三阶段有哪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上午上半节要讨论的,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解读这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同志演讲。

  胡司长是管理学博士,原来在外资投资司司长,去年在刚刚成立了的服务司做司长,胡司长不仅是一个官员,而且也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出了好几本自己的著作。

  胡景岩: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华商朋友们共同探讨,如何在世界经济产业转型过程中,华商如何发展中国的经济,如何适应更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一、发展服务贸易的必然性

  产业结构调整大家看到,我们讲世界产业过去习惯讲制造业,我看现在大家在世界上更多的,更实际的谈到到我们要转向服务业。在世界上来讲,一个国家更多讲服务业的概念,从全球概念来讲,我们就要讲服务贸易概念。作为服务贸易来说,应该也是我们现在全球一个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服务贸易发展,有它客观的理论基础。过去我们讲货物贸易的时候,对于各国的服务贸易之所以交换能够产生,应该说还是有各国的差异性。实质上也是这种比较利益学说,以它为基础,只不过不像货物贸易那么直观,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形态。

  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大家看到服务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科技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引发了世界产业结构的改变,也使服务业不断的发展。最近世界上最畅销的就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使现在整个生产方式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大家可以说在互联网平台上共同操作。

  我们看一下科技革命的发展,是本身产业结构不断的提升,几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从农业进入到工业,以及进入到电气化,自动化,以至到现在的信息化。70年代发展硬件,80年代发展软件,21世纪就是信息化。

  科技进步使原来不可贸易的许多服务领域现在可以进行跨国贸易。大家平常用的Google,搜索引擎使很多服务交易成为恩可能。

  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世界经济发展有普遍规律,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越来越高。OECD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00年占70%,03年占73%,我估计还要增长。而且世界产业的重心也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目前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已经是60%。

  我记得20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还讲当时过去几十年前人们更多的强调货物贸易,几年前讲的是直接到外国投资,这二十年也验证了这一点,跨国直接投资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大家看到学者们已经预测到,未来到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有人讲可能过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这是反映的趋向。而且现在整个经济服务总量当中,新兴的服务业,金融、保险等在迅速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推进了服务业全球化。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的跨国公司在这些制造业最初的时候,主要在本国发展。然后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全球的普遍趋势,就是制造业进入全球以后,它逐渐形成了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我举的例子,像GM,过去在底特律,然后逐渐走向海外投资,包括在中国上海投资这类企业。它在底特律的时候,这些很多的服务业企业都在围着它转。它走到国际上以后,进入到中国,大家看这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服务业的跨国公司,仍然也要随它走到全球。而且很多国家基本都这样。美国的跨国公司走到哪儿,它的服务业、制造业就走到哪儿。它的企业开户,美国银行愿意到花旗银行,日本企业就愿意到瑞士银行。服务业本身可以说也在形成全球化,形成服务业的集群。

  科技革命的发展使服务业本身也在全球化,本身也在细分。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北京看病体会最深,中国看病首先排队挂号,然后到医院看病,医生写病例等等这些程序。在西方,在美国,科技的发布使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去看病首先要预约,预约都是电话、网上做的,这个服务谁给你服务?不是美国人在为你服务,而是印度人为你服务。然后你看病的时候,整个过程都录音,然后晚上传到印度,整理出来以后反馈到美国,今后你查病例的时候,有文字,有录音,你做CT,做X光,检查当时的结果不一定都出来。他把诊断的片的情况,都发到印度,印度有一帮人专门做这种诊断的。印度是白天,它是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所有结果都放在医生的电脑上。为什么美国人不做?成本太贵,美国人电话预约,录音,要几百美元,而印度只用一百美元。这是科技进步使产业分工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

  从国际产业转移最主要的载体应该是外国直接投资。产业转移靠什么,靠跨国公司到全世界各地去投资形成的。20年这种投资主体是制造业,现在投资主题就是服务业。到2005年服务业在求FDI总量占到20%。

  而且服务贸易随着经济的服务,越来越成为各国的竞争焦点。在世贸谈判当中,各个国家,也包括我们国家,服务贸易谈判始终是最困难的,是个焦点问题。

  作为美国,它本身的发展也是在把服务贸易作为整个进入全球核心竞争的关键。为什么这么?因为服务业增加值在美国已经达到85%,服务贸易占整个出口比重28%,很显然美国要把服务贸易进一步加大,因为这是它的比较优势,主要干的是服务业,当然要在全球加大市场份额。

  为什么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因为它有高技术含量,环保节能,这是全国很多企业都在追求的。大家很多人看阿童木,日本在发展动漫方面比较快,去年一年出口到美国的动漫是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对于日本钢铁出口4倍。如果这50亿美元要换成钢铁厂的话,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造成多大的污染。而动漫就只是在屋里做就可以了。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我简单做一个描述。

  1、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从整个增长趋势来看,服务贸易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

  2、服务贸易的调整也在加快。80年代的时候服务贸易主要以旅游运输为主体,占60%,最近这几年逐渐的下降,现在下降50%,新兴的服务贸易在上升。

  3、服务贸易地区格局不平衡性加剧。

  4、商业存在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现在商业存在形式已经达到50%左右,商业存在是通过跨国公司,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到你这个市场。

  这种情况大家看一下这个图,美国95年的时候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跨竞服务,对美国的服务业企业,沃尔玛、麦当劳在全球发展是相当活跃的。

  5、服务外包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方式。刚才讲世界是平的,实际上就是这种互联网的发展使这种外包成为可能。所以我们讲ITO、BPO,现在很多企业把这些业务大量的外包。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大约4000到500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约400亿美元。现在印度也好,咱们国家也好,做软件开发等等迅速流行。印度做外包的企业达到几万人,我们国家现在成长也很快。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定位

  1、我们现在情况是起步晚,增速快。我们看到整个增长速度是快于全球的速度。

  2、占全球比重不断上升,82年只占0.7%,现在增长到3.5%,这跟我们投资、开放,相关性非常强。开始使我们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比重也在上升。

  3、服务贸易出口跟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服务贸易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来讲,中国是7.3,印度42.9,印度,主要发展服务外包。

  4、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看这个图很显然服务贸易就比较少。

  5、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并呈现扩大趋势。

  6、区域发展不平衡。

  7、管理还要进一步提高。

  四、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潜力还是很大。

  我们跟国外差距大,差距大就意味着潜力大。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跨国公司服务业偏偏要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这些跨国公司是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力,中国13亿大市场,服务业水平相对比较低,它进入到这个领域有它的发展空间。对于我们来讲,应该是的确有增长的潜力。

  服务贸易进口方面还有余利,还有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承受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外开放始终是不断的发展。最近这几年外商随着加入世贸的承诺,领域不断开放,外商进入到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也是不断的增加。但是他们占有的市场份额还是有限的。

  我们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大家看到你们海外华人在海外能看到,中国的服务业企业到海外真正设立企业看到很少,可能偶尔在西班牙看到中国银行有个分行,或者其他的,零售,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医院,其他的教育,我估计大家很少看到。就是做餐饮,大家看,这是中国最那首的,但是我们在海外,基本上没有这种连锁,是不是?你看麦当劳、星巴克,它可以是全球喝咖啡,号称要几万连锁。我们华人也好,国内企业也好,大家很少说喝茶叶几千年搞一个连锁,没有。所以我说这还有空间,中国人不能说没有能力,也不是说没有这个特长,所以空间还是很多的。

  中国的服务要进入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我举几个数字,大家可以我们增长空间潜力。看到我国的电影收入在海外2亿美元,美国电影是258亿。包括动漫,我们现在原创的东西不太多,我们也希望做一些品牌的东西。

  说到这儿,我们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绝对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现在要做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要政府相应加强这方面的扶持,同时我们这些企业要打造服务贸易的品牌,能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当然我们也希望和华人、华商很好的联系起来,因为大家在海外,毕竟是熟悉海外市场,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和国内的企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我想中国在海外市场服务贸易领域绝对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大家看国外服务贸易领域好多东西赚大钱,你们看欧洲的大河之舞,每个巡回演出赚多少钱。中国的武术、杂技,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这种产业也好,我们的产品也好。所以我们希望也是通过这个会议,海外华商能够和我们国内企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把握住这种机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商机。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胡司长精彩的演讲,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胡司长提问,跟胡司长交流一下。

  提问:

  我刚才听你的演讲,我想问你中国服务行业做服务贸易最大困难,最大壁垒是什么?

  胡景岩:

  现在应该说中国的企业过去20年到海外,我们还有很大的制约,现在我们的企业到海外的比例不断提升。制造业到海外迅速增长,投资将近160亿美元。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条件和时机越来越好,要说再有什么太大障碍呢?作为一个企业本身,一个是你对这个国家,要进入的市场充分的了解,它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等,另外你自身的一个能力的培养,你本身的语言,国际的经验等等。我觉得他们现在还缺少这种实践。因为投资毕竟有一个过程,可以由小做大。我觉得现在有些企业第一要提高这种认识,认识上去了,你能在海外比国内赚钱肯定多。第二,本身的能力还要提高,人才的问题,对海外市场认知度问题。第三,也需要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

  提问:

  谢谢胡司长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报告,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政府在这方面有哪些支持的政策,第二个,您觉得中国的企业在服务贸易哪些行业最有前途?

  胡景岩:

  我们看到政府应该说很关注这个事情。首先我们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把中国服务贸易达到4000亿美元,目前在05年的时候是1500多亿,意味着每年增长20%。要达到这个目标政府要有政策, 前不久发布了有一个《关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意见》。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机构,商务部专门成立商务贸易司制定政策共同推进。另外对于一些重点行业,我们商务部也在做,发展外包,发展软件,国家也做了一些扶持。包括软件、文化等等,我们尽可能根据它的特点,它进入国际市场,政府对它的引导,它进入国际市场和贸易就不一样了,根据它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引导。当然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财税等等政策,符合扶持这些企业。

  作为海外华人也好,作为我们的企业也好,我觉得还是要根据中国自身的一些特点,我觉得中国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比如说做传统的服务贸易,一个旅游,一个运输,这两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成长壮大,到中国的旅游越来越多,他来的多,我们服务贸易旅游出口就越来越赚钱。中国的货物越来越发展,进入全球第三,今后可能还要不断的晋升,你的货物运输相应要发展。而且我们其他中国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等等,包括我刚才提到了杂技、武术,这些东西进入全球市场,我觉得都有我们的一些空间。

  谢谢!

  提问:

  我想提一个问题,听说了胡司长的讲话,我觉得讲的非常好。现在服务贸易这个概念在海外华人当中还不是很不清晰,一提服务行业首先想到餐馆。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今天我认为服务贸易是一个服务行业更广义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好。实际上海外华人,包括欧洲的华人,我们司长说了这些行业都有,但是非常不规范,一个针灸医生,自己租个房子,立个牌子就干起来了。旅行社弄个小地方,买卖机票等等。他们的范围几乎全是华人,但是它反映的服务贸易在扩大,市场经济已经存在了萌芽。我想请教司长,像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如果说能够在海外得到推广,它非常有利于改变海外华人经济,提升海外华人环境的品质。如果国内能有一些龙头的核心企业能够走出去,收编这些队伍,改造这些队伍,海外服务业就能发展,对海外华人经济的转型大有好处,国内是否可以帮助他们?

  胡景岩:

  这个问题非常好,咱们海外华商也能感受到,如果国内的企业走到国际上,在这个领域国内的企业在国外实力越强,华商在外头发展这个行业可能越方便。目前有一些领域我们也在加快发展,比如说运输领域,中远实力也很强。大家知道我们这些领域一下进入到全球,成为老大,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建议大家做一些有优势的产业。比如说你做餐馆,到国外到处都是连锁,比如你做商店,到处都是连锁。有些企业在国内已经形成连锁了,比如说全聚德、同仁堂,在国内都是连锁了。它的品牌,它的影响度,和华商迅速结合起来,一定要定位在全球,为全球各个国家,各种文化能够接受的,这样才能形成全球的连锁,我觉得这个大家合作的空间会很大。

  提问:

  我来自香港,我是做律师的,在我们做对外服务的业务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国内的专业人士,我很高兴听到胡司长把专业服务业作为一个高端的领域。我的问题是我们这么多的律师、会计师,我指的是国内的,还有咨询公司,这些企业现在出不去,出不去的原因就是资金的问题,政府政策的问题,政府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或者时间表,给这些服务业资金上的支持,让他们迈出国门?

  胡景岩:

  律师、会计师这个行业,我们的确在海外目前实力不强,他们在海外设立的商业机构还不多,资金是一方面,但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我们这些律师事务所要精通外语,精通国际上的法律,我们这种涉外的律师还不多,会计师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这些所缺少对海外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国内也忙,在国内也很赚钱。但是我接触他们也很多,也是希望出去。政府要给他们创造条件。但是企业走到国际上不能光依赖政府,现在很多要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怎么适应国际市场,怎么适应这个环境。政府尽可能提供一些方方面面环境上的支持。

  主持人:

  谢谢胡司长。

  今天上午我们这节论坛当中是三位嘉宾,官、产、学三位,第二位是许金和董事长,许金和因为跟海外客商有一个谈判,所以没有来。我觉得他并是没有参加这个论坛,而是在他们公司开了一个直接华人经济转型的分论坛。

  下面一位演讲人是康荣平,他90年代初就展开了企业国际化研究,在近些年,康荣平教授一直在研究华人公司,2002年出了一个华人跨国公司成长论,对全球148家华人跨国公司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出华人跨国公司跟其他跨国公司的一些区别。2001年以后康荣平教授又在华人跨国公司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华人跨国公司新阶段,就是从2000年开始,全球华人跨国公司的发展,新阶段有哪些特点。

  下面我们有请康荣平教授。

  康荣平:

  谢谢大会给我一个机会跟各地华人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可能从胡司长服务业走回来了,我研究的是制造业。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历史,大家可能一谈到跨国公司,就是日本、欧美的跨国公司,我们华人的跨国公司,比如说我们的规模还比较小。假设你在总部以外另一个国家有一个生产性的实体,就算作一个跨国公司的话。我想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由华人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小型的跨国公司,第一个是谁?有没有人知道?大概在什么时候?看来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历史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

  我这里华人的定义是一个广义的定义,世界各地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不论其国籍。

  华商我这里用的是由中国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给的一个定义,全球包括大陆在内的所有的有华人血统的商人。

  跨国公司我用的是联合国的一个定义,其实也是很简单,就是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形成的企业。

  华人跨国公司,就是由华人通过股权或者管理实现控制的企业。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超越本国的范围,并且在国外拥有和控制生产性机构或研究设计机构。这是我对华人跨国公司的一个定义。

  现在给大家展现的这个表,是联合国从1993年开始,它每年发布一个发展中经济,当中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这个表每年发布一个。其中符合我前面定义的我统计了一下。

  最下边是1993年,1993年发布的时候只有17家符合我上面那个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香港的有3个,台湾的有7个,那时候大陆还没有,新加坡有3个,马来西亚有2个。去年公布的数字是2004年的,已经达到28个。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我把这个表展现给大家呢?因为我最新的研究等于是从2000年开始的。大家看到2000年以后华人跨国公司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已经达到28家。我估计2006年这个数字肯定是超过30家。

  刚才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华人创办的跨国公司,最早是哪些家?

  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整个20世纪里面,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萌发期,1900年到1945年,代表性有四家:

  1、黄仲涵公司,现在在印尼,它实际上是189几年这个企业就开始存在了,它等于是世界上第一代糖王,它从甘蔗开始榨汤,存储、运输,在全世界设立了贸易公司,基本上3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跨国公司的雏形。标志性就是1936年,它在中国建立了一个酒精厂投产。30年代,它在亚洲比较大的城市都建了仓库和贸易公司。

  2、华昌公司,最开始做钨的,大家知道钨,中国是储藏量第一的,钨的冶炼方法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就是华昌公司。它在后来主要是冶炼设备都在美国,在40年代初也形成了跨国公司。

  3、永安集团,这是华侨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建了永安果园,做水果的买卖。后来他们到香港设了永安百货,这个现在还在。也是一个上市公司,叫永安国际。他们在1920年前后已经在上海建了永安百货。到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家纺织厂。所以按我前面的定义,我觉得应该是把永安集团算作华人所创办的第一家跨国公司。

  4、永安堂虎豹兄弟公司,是把中药现代化的鼻祖。我不展开讲了。

  这个期间华人跨国公司雏形的产生和发展,有这么几个特点:

  1、几乎全都是由华侨创办的企业。

  2、企业以家族所有和经营方式为主。

  3、如果按企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出四个基本类型。

  规模经济型,以黄仲涵公司为代表,全球一体化,从甘蔗的种植开始,这个产业链几乎全都包了,一直到最后的销售,到全球各地的销售和仓储、运输都有。

  技术主导型,以华昌公司为代表,创办人叫李国钦,是钨冶炼方法的掌握者。

  销售网络型,以永安集团为代表,它先建立了跨国的公司,这是华人所创办的服务贸易型跨国公司,它是在悉尼、香港和上海建立了一个网络。它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上又投资生产性的机构。最多的时候它在上海附近有五家纺织企业。

  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型,以虎豹公司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缓慢生长期,1946到1979年。经过二战炮火摧残,生存下来的华人企业,在这个时期陆续开始海外直接投资,向跨国公司形成迈出头几步。

  这个时期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

  1、在中国30、40年代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要是上海一代的纺织工业,这些劳工密集型的加工业,他们在40年代末迁移到香港、台湾以后继续发展。一部分企业在50、60年代开始向海外扩展,例如南洋纺织,永泰集团,友宁纺织等等都是这样,还有太平洋电缆,这个是台湾的。

  2、70年代起,东南亚各国中战后新兴起的华人企业集团开始向海外发展,如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就是郭鹤年的,就是中国香格里拉酒店都是他的企业。另外像丰隆,马来西亚集团,泰国的CP,菲律宾的亚世集团都在向海外投资。

  3、这些企业的海外发展为80年代华人跨国公司的蓬勃兴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第三个阶段,高速发展期,1980到1999年。80年代初开始,华人跨国公司进入了一个蓬勃兴起的时期,无论是东南亚,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无论是北美,还是东南亚,都有许多华人跨国公司在兴起。这个期间代表性的企业是美国的王安电脑,王安电脑在全球华人高技术企业发展当中,是一个非常具有楷模性的企业,虽然它最后等于是失败了,但是它确实让很多的后来者,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建立了信心,觉得华人在高技术行业同样可以建立起全球性的行业领先跨国公司,是完全可以的。还有冠群电脑,就是CA。泰国的正大,在这个时期真正发展成一个跨国公司,台湾的台塑,宏基,还有香港的和记黄埔,日本的日清食品,大家知道方便面的发明人是吗?就是日清食品,是一个台湾人到日本发展起来的。

  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个地区的华人跨国公司成长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它在相当的程度上减缓了华人跨国公司成长的速度,也由此使第一个高速发展的结束。

  第四阶段,从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以后的2000年起,华人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实际上就是第四个阶段。大家看到我前面列的表,就是在2003年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排名榜上,华人跨国公司已经占了一半,28个,超过25。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跨国公司迅速成长,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加入WTO的影响,中国大陆和台湾跨国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大陆,97年是中国经济从短缺型向过剩型的转折点,由此催生了一批常规型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它是从中国的本土自然而然的成长起来,到国内的竞争比较激烈以后,才开始自然而然向海外发展。

  加入WTO以后,全球化巨大的压力,像助推器一般加快了中国企业跨国化发展步伐,因此使中国跨国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像海尔、中石油,中海油、联想、TCL等等,都是新时期形成的跨国公司。

  另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大批华侨的沿海地区,又出现新的国际化的商帮,就是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浙商,他们登上世界工商业的舞台,他们像潮水一样漫向全球,逐渐产生新的跨,像万向集团,哈杉公司,飞跃集团,康奈集团都是他们的代表。

  我稍微介绍一下康奈,康奈是跟服务贸易相关的,也是中国大陆的企业和海外的华商相结合的一个新典型。它是以康奈皮鞋专卖店作为全球网络开始建设,而且都是在发达国家大城市建的。它充分利用了海外华人的资源,它基本找的浙江籍海外华人,双方建立一个合同,按一定的标准,这边提供统一的店面设计各个方面的服务,双方达成一定的协议,利用海外华人的这部分资源来建立它的专卖店的网络,而且打的都是康奈品牌。以我个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资源,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康奈是一个最成功的典型。另外康奈在意大利也建了它的研发中心。它从去年开始在俄国的远东地区也开始建立企业。

  台湾企业由于岛内市场很小,国际化倾向一直非常强。其中一部分企业得益于大陆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像鸿海,广达电脑,明基、宝成等等。

  2、新行业的发展。

  由于赶上全球IT产业发展的浪潮,诞生了一批IT产业的华人跨国公司,比如说联想、华为、趋势科技,UT斯达康、优派、新浪、盛大网络、台积电,新加坡的科技创新。在技术密集的制药化工行业也产生了新人的华人跨国公司,如美国华升值药,万全科技,万全科技注册在一个英属的群岛,所以应该算哪儿呢,我也搞不清了,像中国的蓝星。

  3、新的生产方式。

  以并购的来成长为跨国公司,已经在这个时期频频出现。比如像2003年TCL并购法国的汤姆逊电视。04年联想集团并购美国的IBMPC,05年和记黄埔并购法国英国最大化妆品连锁店。这种方式越来越多。

  4、进入世界级行列。

  联合国每年发布一个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从90年开始发布,它是以海外资产作为衡量指标,有的人把世界100大直接等同于100强是不对的,我前面介绍的50家发展中经济最大的跨国公司,是权威数字,世界投资报告。香港的和记黄埔在1999年首次进入世界100大跨国公司行业。第二个华人跨国公司是新加坡电信,是2001年进入榜单,2004年第三家华人跨国公司中信集团,也登上100大的榜。2004年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榜只有5家,另外两家是第59位的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第56位的韩国三星公司。

  5、产生无母国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诞生一百多年,最基本的就是单母国型跨国公司发展出双母国行跨国公司,典型像联合利华和壳牌。后来又产生出多母国型跨国公司,典型如宜家。经济全球化催生出无母国跨国公司,典型代表是米塔尔钢铁公司,这是一个印度人创办的。他实际上在印度没有产业,他注册在一个荷兰岛上,私人行政总部设在英国伦敦,他的企业是遍布美国、俄国、欧洲,去年因为并购原来的世界第一阿塞罗,名声大噪,他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这个趋势从跨国公司发展来说是一种进步。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趋势科技,1988年是台湾人张明正在美国创办的,是网络防毒软件全球第一公司,财务总部设在日本东京,营销总部在美国硅谷,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台北和南京,全球客户服务中心在菲律宾的马尼拉,行政总部在爱尔兰,它1998年在日本东京证交所上市,日本独栋只占25%。他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由来自六个国家的13位高管组成,它是一个很典型的跨国公司。万全科技也可以归为这个类型。

  小结一下,跨国公司几种成长模式。

  分成两类,先优势后跨国,先跨国后优势。后一类是经济全球化下一个新特点,你可以通过跨国形成你的优势。

  成长模式有六种:技术主导型,规模经济低成本优势型,范围经济和综合集团型,获取技术资源,获取销售资源,获取原料资源。后面都有相应的案例。

  最后谈一点,我对华人跨国公司的发展的几点预测,是到2010年。

  1、在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排名榜中,华人跨国公司公司将达到70%左右。这个排名榜一直排到2003年,都是50家,2004年它把规模扩大了,排到100家了。但是我们比较只比较前50家,在前50家里头能达到35家左右。

  2、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中国两岸三地的跨国公司将达到5家。

  3、华人跨国公司将完成100亿美元的并购项目。

  4、华人跨国公司在全球电信行业中将占有一流地位。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康老师。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康老师从历史100多年的华人跨国公司的起源讲到2010年的预测,这可以高康荣平猜想,就是2010年,我们华人跨国公司能达到的一个位置,要达到这个位置要靠在座企业家们努力才行。

  康荣平:

  刚才跟胡司长在下面交谈的时候,我希望政府部门应该提供一点研究的支持,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华人的。因为我这里面重点为止还是制造业的,我也希望把服务业的跨国公司研究提出来。

  提问:

  康教授,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面临转型的华人经济,刚才您提到的王安电脑公司,它就是一个转型失败的例子,它在产品转型方面有了严重的失误,然后他的接班人能力问题。这两个方面导致了他们公司的您的研究领域一面,关于华人跨国公司,有没有在转型方面很成功的例子呢?给我们讲讲好吗?谢谢。

  康荣平: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而且你举的例子也很正确,包括像王安,一般人可能只提到他传子不传贤导致的失败,其实他产品转型也是一个失败。

  这个问题把我考住了,我现在想到的是万向,万向海外发展等于一开始用的职业经理人,但万向的老头非常厉害,后来把这个职业经理人变成了家里人。实际上在华人跨国公司发展当中,我刚才想起来香港做船运的那个公司,等于找女婿,找的女婿都是职业经理人,一个比一个厉害。因为谈到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加州企业问题,美国企业比较特殊,美国企业的发展,美国企业在全球所有的企业当中可以说是家族传统最弱的国家,美国企业发展出一种职业经理人最强的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在人类发展中是一种特殊。美国以外所有的国家,或者说大部分国家,实际上都是家族传统非常强的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还是美国以外的拉丁美洲,这里头尤其要提到的是中国,因为全世界文化当中,家文化最强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企业发展也好,华人企业发展也好,你从继承文化,传统的角度,你不可能抛开家族文化谈企业的成长。

  怎么样把现代化的管理因素,和你传统的家族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这个是全球华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学习一下沃尔玛,我觉得沃尔玛是一个家族企业和美国式的经理企业结合的,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个典型。当然了大部分华人企业都没有在美国,你没有美国那种职业经理人的环境,怎么样在华人企业比较多的地方,结合本企业的,或者你能抓到这些因素发展你的转型。这可能是摆在所有华人企业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一个课题。

  主持人:

  谢谢康老师。

  看来华人跨国公司的转型有两种,一种是业务上转型,同时从内部管理上也要转型。如果这两种转型加在一起是不是困难很大?

  康荣平:

  这种转型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难度更大,你等于把风险叠加。本事最大的企业家不是敢于冒险的企业家,而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企业家。这种情况下,尽可能避开同时进行。

  提问:

  我对多母国跨国公司比较感兴趣。如果中国企业都变成了这种多母跨国公司,政府可能失去了监管能力,因为我们现在做的大力案例都是朝这个目的努力的。跨国公司一个目的就是扩大市场,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不会为哪个政府服务。从私利的角度,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不同的地区设立不同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将来会不会政府打击这个问题?再一个是税收上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尽可能发展多母跨国公司,对于税收来讲对政府就没有太多的好处。如果在印度本土有一个很好的运作方式,没有生产、没有研究,把控制中心都挪用到其他国家,印度政府收不到他的税,这是不是政府不鼓励的行为?

  康荣平:

  你提了一个难度非常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理论的高度,有点太大了。我只能简单的回答,有可能讲的不是那么详细。

  首先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讲,谈到跨国公司的历史,大家可以可能不会忘记,人类早期对跨国公司是一种什么评价,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早期的跨国公司是一种帝国主义,是一种垄断、剥削的概念。为什么这样呢?很大程度是由于母国性造成的,它更多的是为母国服务,而不是为东道国服务。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去母国化,或者叫本地化。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拼命的来比,谁的当地化做的好,因为你当地化做的不好,你在这个国家就很难盈利。按这个趋势推论下去,将是一个什么现象?就是我说的去母国化。

  21世纪,人类在做的几个重大的实验,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做的,超过十亿人口的现代化,怎么现代化,这个是人类没有的?原来的现代化都是一亿人口的现代化,现在要解决十亿人口的现代化。还有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就是欧盟现在做的就是让民族国家消失,这也是一个人类巨大的进步,他们在带头做这个尝试。

  其实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欧洲提出来,说回来,中国本来严格意义上不符合它民族国家的定义。我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人类的发展正在朝着政府民族国家弱化的趋势发展。你去欧洲后会感受到,国家管的越来越少。让市场,让企业去为大众服务,因为你不服务,你服务好了,你不当地化,老百姓就不买你的东西,你在当地就做不好,而且你用大量的当地的干部才能做的好。这个都是促使整个当地经济更繁荣。

  当然这个发展可能要为人类提出一些更新的课题。就是说对跨国公司全球性的管制。联合国在70、80年代做了很多公司,但是90年代之后这个工作有点停下来,我估计未来这个工作越来越多。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

  谢谢康老师。

  因为时间关系,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康老师私下交流。

  按照会议日程,这个议题就告一段落,休息10分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