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专题三:且看中部论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23:34 新浪财经

  2006年12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开幕式在汉举行。与会的逾百位嘉宾、代表,共聚一堂,为中部人才战略出谋划策。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优秀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待遇

  徐冠华在昨日论坛上作报告时说了一件“小事”:许多留学海外却不愿回国的中青年尖子人才对我说,他们不想回国的原因其实与待遇高低无关,而是害怕国内没有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为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思考最多地是如何培养和吸引自主创新型人才。他在围绕此题作报告时指出,人才难得,应特别珍惜,中部崛起需要进一步为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部部长周济:

  中部的优势——科技、教育、人才

  曾长期在湖北任职的周济在报告中谈到,中部最大的优势是科技、教育、人才,科教兴中部,人才强中部。

  周济说,他在担任武汉市领导期间对外招商引资时,外商普遍反映,他们之所以选择来中国投资,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最好。而湖北正是个人才大省。

  他认为,当前,湖北应考虑如何将所拥有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

  培养扎根中部的中青年人才

  湖北院士和专家很多,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施中部崛起人才战略应起到带头作用。

  这些院士、专家应为中部崛起做好以下三件事:培养能够扎根中部地区,为中部崛起作出贡献的中青年创新人才;开展人才战略研究,把握中部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多做好的咨询和建言。

  共享共赢,中部人才一体化新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热点:7年前的西部大开发、3年前的“振兴东北”、珠三角“扩容”、长三角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随着这些地区的“崛起”和发展,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中部六省人才合作指明了方向。

  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典型的经济协作区域相比,中部地区区域合作总体水平比较低,中部地区人才合作也面临着种种难题。本报曾于去年4月围绕中部人才状况做过大幅报道,一年后,中部六省人才总量大幅提升,此种情形下,中部人才合作模式怎么构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哪些?如何解决这些棘手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省份人事厅相关人员和有关专家。

  “助阵”经济一体化 人才合作走向深入

  经济一体化决定人才一体化,人才一体化推动经济一体化。“加强中部人才开发合作是促进中部崛起的紧迫任务”。有关领导在去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中部人才论坛上指出。

  两届中部人才论坛加速了六省人才合作进程。中部六省在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开始不断走向深入。

  六省约定,逐步推动人才资格证书在六省范围内互相认定。六省还正在共建两院院士、政府特贴专家、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以后哪个省急需什么样的高层次人才,直接可以在信息库内确认。

  截至今年年初,两条有关中部省份人才队伍建设的消息更为“中部人才一体化”注入了一股“强心剂”。湖北人才流动近20年来首次出现增长。山西高层次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由2002年前的1∶4转变为近年来的2∶1。

  人才环境同质性强 想合作须给竞争“套箍”

  这种情势的出现无疑是可喜的。“但不可否认,拥有3.6亿人口的中部六省,是人力资源大省,却不是人力资本大省。人才资源结构相近,优秀人才普遍缺乏仍是六省存在的共同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廖非指出。

  采访中,廖教授从电脑里调出一份国家统计局去年的部分人才统计数据: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993.4万人,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二;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201人,低于全国平均241人的水平。“一个人才,这个省也要,那个省也想引进,较之京津冀、长三角,中部人才合作更为困难”。

  目前,中部地区某些人才竞争缺乏理性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你给重金,我给高位;你给汽车,我给住房,盲目攀比,让用人单位心力交瘁。

  相关人士指责了这种人才无序竞争现象,并透露,六省近几年来在争夺高层次人才时,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相互争夺人才时,动辄开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再加上几十万的住房补贴,还有的配汽车,大大提高了人才聘用成本。

  “如果没有制度性机制的约束,在各自利益驱动下,各省之间的竞争必然会比合作多”,江西省人事厅厅长廖如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应该以制度性合作来逐步减少这种人才无序竞争现象的发生。”

  从《中部六省人才开发合作共同宣言》到《中部六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协议》,应该说,两届人才论坛正在以制度化的合作营造中部六省无特别差异的人才开发制度环境。

  “多边合作”趋势明显 做大争强实现共赢

  中部曾经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为“崛起”,承载起了许多诉求,成了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名词。记者和每个省的人探讨中部人才是该携手结盟,还是该各奔东西,大部分人都说该“合”,但说到各省的打算,或向南,或向东,大部分人又都赞成依傍毗邻的“人才大区”。

  山西更愿意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开展合作,湖南的南部城市正在融入珠三角,安徽、江西基本算是长三角的“后花园”。如果仅仅是依傍也不足为奇,但各省都有大量高层次人才被这些“人才大区”吸纳走,这种现象不得不让六省“倒吸一口气”。

  “主动对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并不影响‘中部人才一体化’合作进程,要解决人才以及资源的流失,就要把中部人才一体化做大做强。加快中部人才一体化进程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前不久记者采访的中部问题研究专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六省尽快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双向联动人才协作机制。仅仅限于六省之间的联动协作明显不足,这种联动协作还要体现在中部与国家、中部与典型经济合作区域,化单个省份的人才资源优势为区域优势,从而提高中部整体人才

竞争力,让中部崛起早日实现。”

  “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只其一”,还有专家呼吁,“让国家的一些支撑性项目和重点企业落户中部,以项目为纽带,促使高端人才集聚中部,从而推进中部人才一体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