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两岸EMBA高峰论坛 三地商人唇枪舌剑话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23:03 新浪财经

  “台商猛,温商狠,宁波商人稳,绍兴商人猾,豫商好像有点犹豫,鄂商仿佛还不够饿……”,来自台湾中山大学的EMBA学员,主持人王日昇用这句话拉开了论坛的序幕……

  谈到台商的商业名片,我们会想到王永庆、台积电、郭台明……,谈到浙商的名片,我们会想到娃哈哈、南存辉、鲁冠球……当谈到“鄂商”和“豫商”的商业名片,你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刻的犹豫?甚至,你会怀疑他们是否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帮,因为,不少人也许是在今天才第一次看到“鄂商”“豫商”这样的字眼。

  的确,相对名声远扬的浙商、温商和台商,鄂商和豫商的称谓着实有些尴尬。鄂商该以何种姿态在商界崛起?鄂商和豫商该如何在中部崛起中发挥作用?如何借鉴浙商、台商的成功经验?此次“2007两岸三地EMBA高峰论坛——助推鄂商崛起,把脉中部商机”成功聚集了来自台湾、沿海、中部等地的企业家,试图在这样的一个高端对话中,找出这些问题的些许答案。

  林一中:我就是带着“温州人”这张名片在做事的

  来自温州泰珠集团有限公司的林一中董事长显然对自己“温州人”这张商业名片相当满意。主持人王日昇问到他如何看待温商时,林董事长带着温州人一贯的爽气说到:“在我看啊,温州商人就四句话:追求金钱,四海创新;观念创新,白手起家;头脑灵活,精打细算;最后应该就是团结合作了。”在谈到温州人创业之初的艰辛时,林一中说到:“温州是三面环山,一面对海,不是山洪爆发就是台风袭击,好在我们温州人够顽强,房子被台风吹倒了,马上建,绝不犹豫的。而且,想想我们真的不像内陆,人均不足三分地的窘境我们是经历过的,政府不到6个亿的资助逼着我们不得不走出去赚钱。”

  的确,温州的经济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闯市场,敢为天下先,敢闯敢做,创造并形成了自己的经商特色。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

  职建中:河南人给中国人的感觉,就像中国给世界的感觉

  河南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建中,有着河南人特有的质朴也有着不太像河南人的精明。他用“河南人给中国人的感觉,就像中国给世界的感觉”来形容河南人给人的印象。他说:“首先看人口,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再说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河南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省;再看看人才,中国的人才都到外国去了,河南的人才都到外省去了!”职建中这番话一出口,会场顿时爆出掌声,他对河南精辟而深刻的见解让大家着实惊叹了一番。

  其间,来自台湾中山大学的主持人王日昇说到:“我觉得河南的名片就是少林寺。”由此,职建中又谈起了令他分外自豪的河南的文化和历史。2007年的中国依然没有出现杰克•韦尔奇这样的商业天才,但聪明的河南商人正试图从范蠡、计然、白圭、桑弘羊等古代豫商那里找回他们的自信。既然日本人能把《孙子兵法》视为企业成功的法宝,河南商人为什么不能从先祖那里得到启示呢?

  斯丽娟:杭州政府,不管商人

  白色碎花的

连衣裙,黑色小坎肩,细跟
高跟鞋
,咖啡色卷发,漂亮大方的斯丽娟坐在台上很有几分江南女子的妩媚,身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处长的她还有着女强人惯有的雷厉风行。直率的她,说起话来,又有了几分北方女子的豪气:“我的性格好直的,我认为,事情没有做好,自己是不应该给自己找理由的。”

  而在说起自己的工作时,她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我是来自政府的,在这里,我可以说杭州的政府真的是不管商人的,我们只想给企业一片好的土壤,其他的,就看他们自己能不能健康成长了。今年的五一,我们政府决定西湖周围的公园一律不收门票,结果今年五一结束之后我们发现旅游业的收入是往年的两倍。用我们政府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用开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而不要总是对世界抱怨说,你怎么不来拥抱我。”

  诚然,对于大批浙商涌入外地投资创业的举动,浙江省一直以开明开放的态度对待,这也是浙商群体的藤蔓得以快速向全国各地延伸的有力保障。如今,浙商已是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及经营者群体。

  白志勇:中部商机——“大”

  这也是一个温文儒雅的浙商,白志勇,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到中部商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字:‘大’!大的长江,大的东湖,大码头,大政府,大学校。将来,肯定会有大企业家!”

  “有时候把事情想得无限大,你的机会就来了。企业家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就是看你是把事情做到无限大,还是足够大。”白志勇带着浙江人的浪漫给出了他自己“无限大”的概念。而浙商天马行空,敢想敢干的气质也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觉得,东湖的开发就不要再去招商引资了,那样太慢,你直接将它40%的股权给纳斯达克,给高盛去上市,看它的发展快不快,那个时候,湖北在商界的崛起简直就是肯定的。”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得不承认,浙商的奇迹也许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当别人还在犹豫,他们已经在行动,这就是浙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张文举:鄂商,还不够“饿”

  武汉和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文举,如同一位社会学家,带领着现场的各位从湖北的兴衰谈到了武汉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他还

幽默的用自己的四句话为湖北的现状做了总结:“面临中部崛起,鄂商比较欣喜。历史成就辉煌,现在比较迷茫。”

  在说到武汉的文化时,他再次提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九头鸟”:“我每次出去只要一说我是武汉人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到,‘哦,九头鸟啊!’也许九头鸟文化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存在了这么久就一定有它的价值。九头鸟的九个头,多聪明啊,多有生命力,但它就只有一个胃,这就像极了武汉人,他们窝里斗。”

  而张文举最精辟的言论,莫过于说到鄂商还不够“饿”了。的确,鱼米之乡的湖北,衣食都有了保障,真的很难再想去赚大钱。“而武汉特有的码头文化又使武汉的商人产生了过客心理——赚一笔是一笔。武汉的品牌大都不能持久。他们重商贸,轻工业,他们看重现金。”

  是的,不东不西的武汉既赶不上东南沿岸的政策,西部大开发也挂不上钩,长期滞后的体制,导致武汉人观念落后。随着中部崛起号角的吹响,武汉人开始意识到:天时,地利俱全的他们,缺少的是创新的精神,缺少的是“舍我其谁”的风险精神,缺少的是钉子般的坚韧精神。武汉经济发展滞后是被自己打败的,是被思想和观念打败的。

  耿翊顺:台湾一直在隔岸观火

  白色衬衣,金黄色领带,茶色眼睛,被精心梳理的咖啡色头发。来自台湾太睿国际开发股份公司的耿翊顺董事长更有点像台湾的明星,精致的服饰让他儒雅的气质中多了一丝风流。在说起自己的态度时,耿翊顺笑称台湾人一直在隔岸观火,在海峡对岸看中部局势的变化。“不过,看这些年台商来大陆投资的趋势就知道,大陆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商机的。都说人往高处走嘛,大陆就是我们眼中的高处了。”

  说到武汉,耿翊顺说到了“九省通衢”:“‘九省通衢’这点真的是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就怕他会变成‘九省通道’,中心区位处理好了就是高地,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会很快变成洼地。”

  “中部要崛起,就先要承认现在的落后。我们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就要来定义问题。不过,我觉得中部的发展很像当年台南地区的发展,也许,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镜子,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对你们有用的东西。” 耿翊顺言语犀利,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他对中部发展的关注,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深情。

  后记:由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台湾中山大学、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2007两岸三地EMBA高峰论坛——助推鄂商崛起,把脉中部商机”5月26日下午5点半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准时结束,也许三个小时的对话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但这样的对话,无疑是给我们EMBA学员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路。

  面对中部崛起这个机遇,中部地区能否好好把握呢?而鄂商、豫商,是否也能在若干年后如同浙商、台商一般扬名世界舞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找到答案。

  (管理学院新闻信息中心 于小雅 记者团 陈永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