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华商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商帮”北大圆桌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6:08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韩国全南大学于2007年6月9—10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华商、韩商发展论坛暨创东北亚繁荣合作国际大会。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分论坛“华商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商帮’北大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 黄文夫: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在本次论坛开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台上的各位嘉宾。晋商代表北京金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女士,浙商代表德士风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水荣,渝商代表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我们的专家学者是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晋商研究专家张正明,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粤商专家王理宗、叶丽真,北京大学吉利大学校长罗晓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建波。

  大家知道,随着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从地域来区分商人群体,有山东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江三角洲商帮等被称为中国新五大商帮。与此形成对比是兴起的追过十大商帮只能是那个时代的光荣。现在涌现出的中国新商帮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所以接下来我首先请各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先简要的发表一下各自的观点,首先请晋商代表刘毅女士。

  刘毅:在中国市场经济开放的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所有商帮经商的精髓实际融入了一个共同的东西。谈到晋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做人,做人是我们晋商的一个根本,所以山西晋商从它的经济条件、交通等等优势都没有,但是晋商能够从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站住脚,我想可能是晋商让大家感觉到非常坚强,也可以用顽强两个字说,它不具有沿海城市的便利条件,比如水陆两通的交通便利条件。首先从资本的流量上,近几年不是晋商的优势,但是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勇敢沉淀在里面,诚信是晋商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有时候外边来的大的金融集团给我们中国商人对立时,我们往往感觉到信息不是对等的,可能经济实力也不是对等的,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就两个字诚信,我就说这两个字,我不信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刘总,请浙商代表。

  董水荣:我同意刘总的观点,我们也经常讨论几大商帮,其实商帮构成并不是因为地域的特点,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浙商从精神层面上讲它及时就是一个浙江精神,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浙江范围内的商人,而不是全球浙江商人的思维模式,而是浙商代表精神的一种体现,谢谢!

  主持人 黄文夫:请叶总。

  叶丽真:粤商代表应该是董明珠代表,因为他不能来,我作为粤商代表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对于粤商它的文化很多东西非常接近,我本身也是浙江人,十几年前来到广东地区,广东地区商业具有一个很大的代表,第一是以潮汕人为主的文化,第二是以客家人为群体的一种文化,第三种是大量新兴时代的年轻人到深圳创业的这一支队伍,这三支队伍构成了粤商代表,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新兴粤商代表他们的价值观、精神层面是不同的。

  主持人 黄文夫:请尹总。

  尹明善:这次大会让我来做发言,我简单先说几句话,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形成中华商人,但是因为地域环境不同、富裕的程度不同,每个地区确实有每个地区的特色,就像重庆的棒棒军,他们属于最苦的一群人了,而渝商也一样,在那里是穷山恶水,所以决定了渝商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勇敢的精神,否则都活不过来,这是环境造成的,谢谢!

  主持人 黄文夫:像尹总代表的渝商,尽管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新兴的力量,对起着决定作用,请专家学者对这个特点发表一下意见。

  张正明:明清时候才出现了商帮,过去不是没有商帮,也有商帮,但是明清时候出现的商帮,商帮是现代人给起的名字,但是有个根据,叫做帮是一定要有所表现,帮意味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变化,以前商人是散的,没有形成帮,为什么形成帮呢?有几个标志,一个是以汇款决定,地域性质决定,大家在哪里就在哪里汇款,尽管是松散的。第二个标志是形成了子母公司,大商管小商。当时出现了票号,意味着中国的资本走向金融资本。西方也是这样,金融家就是需要有金融资本家出现,需要银行家出现,我们早期的银行家就是票号,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地方,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商帮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后代学习的地方,他的精神是进取精神、敬业精神,进取是不怕困难,经营的理念第一是讲究信,第二讲究利。对于衰败的问题,衰败的原因有很多,一句话说不清,我觉得一个是受时代的局限,当时时代造成了局限性,第二是没有改革的机遇。当年发展也是抓住了机遇,失败也是没有抓住机遇。我希望大家看一下《立秋》话剧。比如票号应该改组为现代的银行家,但是没有,根据这个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现在的企业家、现在的各个帮,我的看法是和上午几位嘉宾讲的差不多,东北亚、中韩如何联合,现在我还看到一篇文章《中日应该结盟》,但是现在做不到。我们东北亚的经济要发展,我们企业家如何能适应时代,能跟着时代步伐前进,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下去,如果不能跟着时代发展,那么和明清的晋商一样,可能会走向失败。

  主持人 黄文夫:下面请周教授发表意见。

  周建波:张老师是明清商帮的专家,中国古人一句话:风水轮流转,明天到我家。假如从商帮的角度来讲,从明清到现在,我们从历史、时间来划分,可以分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从地域分可以分为沿海商帮、内地商帮。在鸦片战争前是内地商帮崛起,沿海商帮发展力度远不如内地商帮,内地商帮包括徽商,包括四川等,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呢?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在交通、通信不发达时,内地是联系亚欧的桥梁,内地商起着大陆桥的作用,而沿海商帮肯定受到限制,因为大量资本到了内地。

  鸦片战争后,海上运输成了联系亚欧大陆,起着大陆桥的作用,它的市场更大,所以它起来了,但是随着沿海商人的发展,沿海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一定会把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带动起来,党中央提出开发西部、东北振兴、东北崛起都与这趋势联系在一起,我的看法是为了给沿海商人大发展,重点是国际化、海外市场大发展,另外内地要在交通方面大发展,对于沿海和内地商帮,我感觉今后前途都很好,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界、中国人的世界,这很有道理。

  主持人 黄文夫:周先生的观点是:风水轮流转,下面听听王秘书长的观点。

  王理宗:我非常赞同几位专家的论述,但是我有不同的观点,我们更多的讨论古代商帮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讨论今天的商会,实际今天的商会就是古代的商帮,从这种意义上说,我是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下面有六千家科技企业,这是非常巨大的商业群体,我觉得更重要是讨论主流商帮,就是目前主流商业精神是什么,什么叫主流?主流一定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势,在国际社会进程当中有极强的竞争力的企业家。

  刚才周教授说了,沿海文化、内陆文化现在分化,古代是以黄河为界,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的五大商帮或者商群的崛起,意味着已经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下午是不是重点讨论一下,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主流商帮的商业本领、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商业的代表人士和主要的商业文化以及它的商业精神,可能会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王秘书长,王秘书长代表着新商帮,因为他属于商会,他说古代的商帮就是今天的商会。下面听听北京吉利大学罗晓明校长的意见。

  罗晓明:这次大会把我叫到这里与大家见面,我现在吉利大学也在设立一个学院,叫浙商研究院,在这个研究院里可能会对新浙商的兴起进行研究,在今天的讨论上我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浙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际上会前也说了,其实浙商兼容了老、新商帮,以前说宁波去上海创造了上海的文明,宁波人到台湾区创造了台湾的文明,整体来说因为宁波更靠近沿海,我觉得宁波走的更快,现在新浙商不仅仅是宁波这样一个群体,实际温州商人、台州商人一样,走的很快,在北京我们有48万浙江人在北京经商,我们统计,有7200个浙江企业在北京注册,注册资金超过2500个亿,浙商兴起是与浙江历史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因为浙江一直是山地多、耕地少的省份,地域条件逼得他走两条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经商。从统计来看,两院院士总量在600人,没有扩大之前,有50%的人是浙江人,现在两院院士扩大后,浙江人还占了三分之一,所以它就是一个读书的地方。第二,建国这么多年来,浙江很少有国家的投资,因为在台湾边上,本身就是准备战争的地带,有人统计,温州市在27年时间里,国家对温州总的投资,所有加起来不超过50亿人民币,所以温州人没有办法只好走出去了,是逼出来让浙江人去做生意的。

  由于这几年的努力,就形成了浙商精神,以前归纳的是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而现在归纳为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认为困难是在这客观存在着,如果现在只考虑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今天讨论新商帮跟老商帮的关系,讨论沿海商帮跟内陆商帮的关系,可能对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罗校长。毫无疑问,商帮的崛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或者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崛起,新商帮在经济上的成功应当归功于他们创造性的发展了当地的商业模式,就像刚才尹总讲到的,渝商就从棒棒军开始的。下面想听听尹总的观点。

  尹明善:刚才专家们的评论对我们多一些,我在思考,到底重庆商人有没有特色,前面几位评论家讲的商业精神、商业理念、商业道理一下子我还做不到哪里去,但是我想给大家讲讲重庆商人确实有它的特色。重庆直辖虽然只有十年,但是解放前、解放初期都直辖过,自古以来,重庆有其特色独立于四川,实为巴蜀。过去重庆山和水都不是蓝的,一百年前隔山难隔水更难,在这种条件下只有穷则思变,只有出新招,渝商必须要有新招,否则活不下来。第二,中国多数城市,成都也好、北京也好,都是地处平原,农耕作为发展,而重庆大江大河,无地可耕,靠贸易、码头为主,所以重庆开始就以商业文明,而不是农耕文明,商业文明更重视创新。重庆没有办法重农,只有重商。

  我们看看渝商创新的成功,第一个例子是菜肴,改革开放短短20多年,重庆餐饮创造了许多新鲜菜,什么酸菜鱼、啤酒鸭等等,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的,都是新菜,尤其名闻海外的是重庆火锅。从菜肴上就可以看出重庆人的创新。另外在技术创新上,我这里有个表,是全国工商联2006年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上,得出中国4万多家民营企业专利申请的排名,第一名是重庆,第三名是重庆,第八名是重庆,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无形中形成的把第一、三、八名都被抓住了,什么原因?是逼的,没有办法,如果不搞点新技术、新特点怎么跟沿海拼呢?所以是这些原因造成了重庆的餐饮业、制造业涌现出了那么多技术创新。其实重庆除了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外,在用人上的创新、营销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也可以讲上一天一夜。

  渝商第二个特点是重社会责任,是这样的吗?农耕文明是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跟任何人不发生往来,但是商业文明首先要交往,无论船工也罢、码头工也罢,都需要依靠社会,所以重庆的商人出生第一天开始就知道必须要与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当他对社会回报时也就显得不奇怪了。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些可能大家没有听过的例子,第一个例子,白公馆埋葬着十多位重庆商人,第二个例子,解放后重庆汪云松先生办了一个留法培训班,解放后毛主席专门设宴感谢了他,陈毅说是培养了三位副总理。

  再说说重庆市的胡子昂,11月30日解放,解放前两个多月,49年9月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他出席了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选择了中国第一届领导人,因为那时候重庆没有解放,被反动当局发现,查封了他开办的银行,宣布他为通敌罪犯。

  这些年来,重庆商人捐款方面,中央拨款1400多万,重庆商人高达1800多万。另外当代渝商参政议政也走在前面,全球七个工商联会长四个副主席是重庆商人,我也有幸选为重庆政协副主席。

  最后我也讲讲渝商的不足,渝商喜欢单打独斗,每个人都了不得,喜欢个人干,不愿意打“群架”,这可能是渝商的不足。

  我的结束语:莫道巴渝商路遥,山城无处不飞花。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尹总精采的阐述,引入到下面一个话题,比较一下新的商帮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或者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特别是我们商帮的代表,有的兼有双重身份,比如刘毅女士,她是晋商的代表,实际她在北京投资,先请刘毅女士谈谈晋商和京商各是什么特点?

  刘毅:刚才听了尹主席的阐述,其实每个商帮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突出的优秀品质。我经商多年的一点感受是,作为现代的企业家,尤其像我们以民营为主体的公司,倡导的精神应该是博采众长。另外是我们国家经济体制的问题,我们现在倡导着要完善市场经济运营机制,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底子比较薄,大量的人才聚集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这个平台是不对等的,首先是人才的匮乏,其次是经济实力的弱势,包括信息,包括企业建设,比如说制度方面、运行机制、市场占有份额,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刚才尹主席讲了,像四川面对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企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我觉得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肯定沉积了很多东西在里面,现在讲的管理模式,我认为这些管理模式更主要是借鉴,更主要是要创新的运作。

  晋商在与国外接轨过程中,国外有很多的企业发展得非常成功,但是是否适合我们的企业,这不一定,我们要照搬会误事,我们照办有可能是“夹生饭”,我还是赞赏台湾曾志强老师讲的“中国式管理”,我们晋商在我们原有的基础上怎么来把我们的优势集中起来,结合中外的优势,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点是民营企业家与国有企业家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环境下共同竞争市场,怎么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把这一块与外面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结合起来,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现在的企业家也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推到了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肯定要比自然人要多,作为企业首先要考虑它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公司运作起来,还要考虑它的客户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把这些凝聚到一起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企业家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是肩负起社会责任,这可能对我们各大商帮都是一个新的问题,企业要找到发展思路的话,再回头看看中国涌现出的传奇人物,比如胡雪岩,国家到了危难时挺身而出,这举不胜举。

  我想说的是各大商帮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文化精髓。前两年在杭州有个十大商帮论剑论坛,各自讲各自的优势,讲完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们今天论坛的意义是让我们从这找到一种理念。我经商这么多年,我的想法是公司要制度化的管理,但是经营需要创新去经营,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我们中国最优秀的东西,我还是要说诚信最可贵,当然还需要更可贵的品质在里面。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 黄文夫:我们来自深圳的叶总,虽然代表着粤商,据我了解她是从浙江到深圳去投资的,我们听听她的意见。

  叶丽真:刘大姐他们都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我作为新代的企业家,我想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在深圳创业的体会,新一代企业家与老一代企业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目标也不同,在深圳这个范围内,粤商最大特点是开放、包容,另外它们有个很大的信息量,国际化信息有很多,在内地让我们感觉到,很多信息他们不知道,我们却知道了。另外人才,在深圳创业人才不需要担心,不像在温州感觉到人才匮乏,在那里不需要担心,只要你公司有很好的理念,有很好的价值体现,大量的人才愿意聚集到你这里来。另外深圳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与温州创业不一样,而且政府干预也不多。刚才刘大姐讲到社会责任,因为我们企业比较年轻,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可能开始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企业到了一定程度后他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慢慢承担起来。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叶总,请浙商代表发言。

  董水荣:我说三个问题,一是浙商精神的个性内涵,另外浙商群体面临着困境,第三浙商群体最新的投资动向。这只代表我个人一间,不代表浙江商会的集体意见。首先汇报这三个问题前简要勾勒一下商会的状况。

  浙商在全国范围内总共有25个商会,已经明显体现出了浙商文化的特点,浙江无论还是到商人个体,都非常重视。在全国有400万浙商,在省境内有40万的私营企业,180多万户个体户,到06年达到1.2万亿GDP,占财政收入50%以上。海外浙商100多万人,总投资额6400亿人民币。

  浙商这个群体针对其他商帮而言,它的个性以及精神内涵,浙商已经超越了它这个地域,我们把两类人称为浙商,一类是在浙江出身的,特别是在浙江有童年背景的,我们研究的商帮文化不是指后续培养的文化,每个人经过教育、磨炼都会有后续的修养,但是内心深处本能的与生俱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跟浙商有关的杂志、报纸大概有十多种,省一级的浙江商会都有比较完善的机构、网站、媒体,我总结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界的说法,是个人之言。

  我觉得浙江商人个性内涵有五个方面,第一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创业精神。为什么浙商小老板多,超级大老板少,这跟这很有关系。第二是以越王勾践作为榜样的卧薪尝胆的精神,我们企业家有句话是不看谁现在有多风光,而注重谁小的久、笑的健康、笑到最后,讲究中长期的投资回报,就是卧薪尝胆的忍耐精神。第三是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吃饭七分饱的意识和谐性。第四是浙江商人对内有序竞争和联手对外。浙江商人之间也有很厉害的竞争,但是他们想着要超越你,而不是有些地区说要打死你,我不行你也不行。第五是浙商善于学习、独立思考的政治经济学意识,我们北京商会就有党支部,定期有组织生活,比一般机关不会落后的学习党的最新文件和动向,我们会请很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到我们商会来讲学。

  对政府关系采取若即若离的依靠和不依赖的态度,我们认为政企关系的良好处理非常重要,对于各方面的政策是:用好政策,有机会绝对用好用足,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做好准备,有红线绕道走,绕不过去打转转,坚决不过红线,但不停步。

  下面说说浙商发展的几点困惑,主要四方面。第一,为什么浙商缺少大巨人,几亿、几十亿有,上百亿为什么没有?这可能缺少更高层次的胸怀、机制,从商帮文化角度,浙江丘陵地带,大山大海少。第二,目前面临着接班人断层问题,浙商是改革开放起步早的问题,第一代企业家都面临着交权,但是面临着交不上权的问题。第三是如何提升素质,从感性到理性,从体力多脑力,从跟风到独创,体现企业家整体素质的问题。第四是成长方面的烦恼,是客观存在着但不可怕的烦恼,包括土地资源的紧缺,水、电、煤的紧缺,还有环境的破坏,从又快又好要达到又好又快。

  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投资的新动向,第一是产业升级,从产业上,从普通制造商向营销商过渡。从贸易方面,从小打小闹的炒房、炒电、炒煤、炒油到现在炒商业街等。另外从传统的制造业比较看好的三大领域,第一是金融领域,包括担保、典当、银行,另外是文化层面行业,第三是知识产权投资方面。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文夫:刚才几位企业家都谈到各自商帮的不同特点以及商帮的性质与商业精神,下面请这几位专家对这个话题做点评,首先请王秘书长。

  王理宗:不能说点评,我只说关于粤商的观点,我们今天是对话,不是报告,对话肯定有冲突,而且要在简短时间内把精华的观点带给大家,然后进行辩论,首先我阐述一下关于粤商。第一是它的冒险精神,第二是它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它的国际化,第四是知识,第五是它的规模,第六是现在从事的行业。现在广东企业总的资本任务是全国的七分之一,这是新粤商的创富能力,还有我们现在更多行业是高科技、服务业。现在是我们要做什么行业,我们要什么样的创富模式和心态以及什么样的道德心态,我觉得广东企业家在回报社会上是做的最好的,我们非常希望广东企业家能够与重庆、安徽、浙江这些商会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引领世界经济,这是所有商帮的共同心愿和使命。

  主持人 黄文夫:下面听听周教授的意见。

  周建波:刚才王先生把粤商的观点表达的非常好,粤商在产业方面走在了前面,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刚才主持人说内地商帮、沿海商帮都有什么差别,我觉得首先都是商人,就是一定要树立自己最大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就是垄断,垄断才能创造最大的利益,过去科学技术不太发达的时候,我靠着交通运输的艰苦就可以到处进行垄断。另外就是规模的巨大,另外是官商结合,不能说官商结合就是不好,结合的不好就是官商勾结,官离不开商。在唐代中期很好的实现了官商结合,从这方面说官商结合是有着历史进程的。

  现在怎么来制造垄断呢?尹总讲了是创新,创新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这个方面至少能创造一段时间的垄断,垄断一段时间也好,别人学到了,慢慢竞争化了,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创造一种新的垄断,反正要从一个垄断创造另一个垄断,无论是粤商、浙商、徽商、渝商,共同点都是一样,不同点是地域性的差异,一方水土一方人,王先生代表粤商,就是靠近香港近,靠着欧美近,国际化视觉就是高,而内地渝商要做多国际化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地理差异构成了文化差距。渝商与浙商就有很大的差别,浙商更多的强调朋友社会关系的协调,而徽商更多强调夫妻、兄弟、夫子家庭关系的协调。南方的企业一旦往外走成群结队,现在温州商人到国外也是成群结队,也是树立规模,造成垄断。浙商没有这么大的家庭,只能靠地缘优势造就垄断。

  另外是管理,徽商更多是强调家庭方式的管理,浙商强调股份制管理,徽商出去往往在外面结婚,晋商绝对不会到外面结婚,因为是股份制方式结婚,如果你到外面结婚怎么控制你。我建议我们工商联下次组织会议,我建议到平遥看看。

  主持人 黄文夫: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晋商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庸,一个是强者精神,一个是诚信,这个诚信不是传统道德意义上的诚信,而是商业运作的基础方式和游戏规则,我们现在新晋商是不是也传承了传统晋商的商业精神,我们请张正明主席讲讲。

  张正明:传统晋商文化精神,我觉得是集成弘扬优秀文化精神,现在晋商是这样,西方商人也是这样,主要集成诚信,但是在历史上晋商有个缺点,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但是没有企业之间的信任。刚才讲了官商结合,有存在着这个问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这里我有个感觉,我们要集成中国优秀的文化,现在的商帮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的商业文化,这才能保证商帮不断发展的动力,这是我的感觉。

  再一个观点,过去商帮和现在的商帮一个样,你要有所发展必须要有个前提,前提就是必须有个适应它发展的客观环境、社会环境,或者有个好的政策,能很好的利用政策和环境。现在来看,中国东部、中部、西部,浙商发展的很快,而其他地方有其他地方的情况,这样就有了差距,环境对商帮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能运用好国家的政策把商业发展起来这就是个关键。

  另外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不断的创新,这是古今商帮成功的关键,古代商帮发展的时候,晋商的发展曾经抓住了四次历史机遇,所以取得了将近500年的兴旺发达,但是失败也是没有抓住机遇,没有抓住改革的机遇,所以最后失败了。当然失败也有客观原因,这就要不断的适应和创新,后来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创新,不适应,所以失败了。

  古代商帮是这样,现在的商帮也是这样,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如果光学别人的,没有自己的东西,那么不会很好的成功。不断的创新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谢谢!

  主持人 黄文夫:下面听听罗校长的意见。

  罗晓明:刚才几位讲得非常好,我现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刚刚我们教授说到了官商勾结的问题,现在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开始有一定的资本后,我感觉是不是商人的政治化倾向很明显,这种政治化倾向明显到底对整个中国商业文化的建设,对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有没有好处的问题,如果单一的从商业的机遇、商业的利益来看,官商勾结肯定是很好的问题,但是从国家大的经济来说是束缚。

  另外我注意到,现在大家都在张扬着自己商帮帮会的文化,实实在在说,商帮与商帮之间的学习、交流现在非常短缺,没有能够形成共同的商业文化,前两天我刚刚考察了墨西哥和美国,我在墨西哥时,他们说到你是浙江人,你也是犹太人,我说我怎么也是犹太人呢?他们说到犹太人意思就是他们整个民族就是统一的文化,但是中国在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中国商人的那一种文化,我觉得有没有必要我们讨论商帮文化时怎么来共同推进中国商人文化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会议提的是华商,中国新商帮也好老商帮也好,特点是刻苦、创新、诚信,要敢为天下先,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一样的,在商帮的发展里可能与现在的政策有关系,但是能不能形成中国商人共同的文化。我提出这个课题交给专家来讨论。

  主持人 黄文夫:谢谢罗校长,本单元论坛即将结束,几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就中国的商帮现象,特别是新商帮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现象,大家共同的意见是:一,中国商帮的发展,或者是中国新商帮的崛起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二,中国新商帮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中国新商帮的创业和奋斗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是新一代的中国商业精神。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嘉宾。

  李长燮:下面进行研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韩建交十五年期间韩商、华商之间有有什么样的活动。

  首先来看一下韩中经济交流和网络的一般情况,然后由韩商和华商企业人士进行研讨。从韩中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来看,以2006年为准,韩国到中国来访问的人达到392万,中国到韩国访问的人达到90万。

  从贸易情况来看,从建交初期到2005年贸易额增长25倍以上。在韩国进出口中,以中国为对象所进行的进出口分别从建交初期的3.3%增加到22.3%。以92年为例,中国出口最多的是钢材,进口最多的是农产品。韩国出口主要产品是

半导体

  贸易情况是从92年到现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韩国对中投资来看,2005年增加到26亿3千万美元,在华韩国企业目前达到4万多家,2005年投资项目4262项,投资金额达到38亿9千万美元。在中国十三个地区韩国都有投资,投资总额达到125亿。中国对韩投资也有所增加,1992年只169万美元,2004年达到11亿6400万美元。中国对韩投资从贸易到航空、到金融领域很多,投资累计达到8亿9千万美元,今后中国对韩投资将逐步增加。从华商企业交流情况来看,华侨资本为11亿5000万美元,华侨人口6700万人,8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从韩商企业交流情况来看,4700万海外同胞和韩国企业已经开展了合作,韩国企业与韩商企业之间交流主要是通过网上交流与网下交流来进行。对于韩商来说,将学习华商网络的先进经验进行重点超越,来进一步活跃韩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全南大学世界韩商研究文化团受到了韩国学术振兴财团的资金赞助,将要构建韩商网络,下面看一下韩商企业与华商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前景。

  1992年韩中建交以后,在这十五年期间,中韩两国通过互通有无,进行分工协作,进行了很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现在好像进入了一种竞争状态,今后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两国产业的互补和分工合作,两国也可以共同投资来进行技术开发,将来的促进方向可以是一种资金的相互筹措和横向的分工合作,两国企业也可以进行战略协作。

  从世界华商网络情况来看,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华商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用英语和中文来构建的。中国企业和世界华商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网上和网下的网络建立来进行信息和资料交流。对韩商来说也有必要建立世界700万在外同胞与韩国企业之间的网络。像刚才提到的通过学习华商的先进经验来构建韩商网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简单的讲到这,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