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文魁:东北亚企业国际化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5:10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韩国全南大学于2007年6月9—10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华商、韩商发展论坛暨创东北亚繁荣合作国际大会。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文魁先生演讲。

  张文魁: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世界华商—韩商这样一个高层论坛。顾名思义,我们是在把华商和韩商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看我们未来的前途。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记得1994年我第一次到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时候,我看到大广告牌上有很少的亚洲企业,其中一个是韩国的三星,边上还看到中国的三九。但是在全球化这个浪潮中,有的企业经过洗礼,进一步崛起和壮大,有的企业被淘汰掉了。韩国三星经过全球化的洗礼后进一步壮大了,但是韩国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大宇受到很大的挫折,中国的三九也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些优秀的企业,比如联想进一步的壮大。

  有的企业发展起来了,有的企业倒下了,倒下的很多企业家曾经是很优秀的企业家,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是否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己、改善企业的状况,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秀地位,这个国家一定要有一些优秀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就需要进行国际化。

  我们来看看东北亚企业的国际化以及东北亚企业的国际贸易关系,首先看东北亚企业的国际化,我们讲东北亚主要是中、日、韩三国的企业。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看日本,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是走在中、日、韩三国之前的,日本企业在1960年和1970年代处于大规模出口阶段,那时候它的海外投资非常少,但是到1980年代,日本的企业迅速步入大规模的海外投资阶段。1970年代,日本企业海外年投资额一直在40亿美金左右徘徊,1980年代迅速突破100亿美元,1980年代之后,每年都是以100亿美金速度增长,到1980年末达到年投资600亿美元。

  刚才我们

商务部胡司长提到,我们中国海外投资金额迅速增长,但是也不过才刚刚过100亿美元,而日本在80年代末超过600亿美元后,他们很多企业在美国、欧洲大肆扩张,包括大量的收购,连美国纽约一些地标性的建筑都收购了,它们还收购了一些美国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因此那时候有本书叫《日本收购美国》。当然90年代之后,随着日本经济进入调整期,它的企业在海外投资有所收缩,但是现在它的投资额也非常大,而且现在中国是日本投资的首选邻国。

  大家是否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才我也听到韩国的嘉宾讲到,韩国在中国投资,韩国海外投资很多也集中在中国,大家也看到日本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往海外走,而现在更多集中在东亚,是否由原来的全球化转向亚洲化,从全球企业转为亚洲企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一下东亚另外一个重要国家韩国它的企业全球化是怎么样的。韩国企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大规模的出口阶段,虽然韩国的企业在1990年代的海外投资比日本企业在1970年的海外投资要多一些,那时候韩国的大宇、现代在海外,包括在美国都有投资和建厂。1990年末,亚洲金融机对于韩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给予巨大的打击,到本世纪以来,也就是2000年代以来,韩国企业真正进入到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在2004年海外投资已经超过80亿美元,这两年来更是快速的增长。到2005年韩国海外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4.6%,日本是8.5%,尽管韩国比重比较低,但是也比我国高很多。

  在我来参加论坛之前我也做了一些作业,我检索了韩国海外投资的政策变化,我惊喜的发现,今年年初韩国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敦促企业海外进军和海外投资扩大方案》,里面有很多促进海外投资的方法,比如韩国海外投资将免去资本利润税,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韩国在免去资本利润税,向海外投资,中国现在也在讨论是否向中国股民征收资本利润税。但是现在为止,中国并没有征收资本利润税,近些年也不会出台这样的法律,所以我们还是有这样的优惠政策,我听说在中国的韩国朋友说:我们能不能购买中国的

股票啊,所以他们也很有兴趣。投资中国股市可能还是有风险的,但是在中国投资实业是很好的,三星就是很好的代表。

  到2006年,三星在中国的投资累计已经突破50亿美金的大关,你可以看到,2006年三星在全球的营业收入是634亿美金,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近300亿美金,将近50%,所以三星在中国的业务几乎是它全球业务的半壁江山。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和韩国企业全球化的共同规律。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从大规模的出口转到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另外你可以看到,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也与

外汇储备大规模的增加和本币不断升值有密切关系。在90年代,日元升值非常厉害,韩国这几年货币也在升值。但是不是说你有钱就行,不是说你的币值上升就可以对外投资,你的企业国际化还需要有更强的国际化能力做基础,如果没有国际化能力,光有钱是没有用的。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到1990年代中才进入大规模的出口阶段,过去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是以120%增长,中国今年出口会超过120亿美金。从大规模出口到现在也就10年左右,虽然只有10年,但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明显增加的。特别是我们的海外投资很多形式是采用并购的方式,而不是绿地投资的方式。我们现在有一些学术机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海外投资要超过600亿欧元。这与大规模的海外出口相比,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属于真正的国际化进度,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企业从大规模出口过渡到大规模海外投资的过程比日、韩更快呢?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企业国际化会早熟。现在有一种说法,从和风到韩流到汉潮的说法。

  仔细的看一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没有早熟,而且也不应该早熟,早熟是不对的,可能会夭折。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企业这些年在海外投资主要是如下四种导向:一是资源导向,二是技术导向,三是品牌导向,四是渠道导向,他们到海外投资是拿钱去买资源、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

  刚才商务部胡司长说到,我们并购是有很多大的国有企业去收购国外石油企业,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这几年在韩国也有一些收购,我们过去两年,中国的上汽购买了韩国的双龙,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的HYDIS。这些年中国在海外投资是买资源、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这种国际化行动并不以为着会形成国际化企业,我们看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形成了国际化,是看是否形成了跨国公司,另外海外营业收入的比例也非常低。而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比重非常高,像丰田1994年是41%、46%,十年之后这两个比例分别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投资行动,似乎是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以并购买技术、以并购买品牌、以并购买资源、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走不通,以并购买技术、资源、品牌的道路恐怕也走不通。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中国京东方购买HYDIS,韩国有很大的抵制,他们看是否是要将企业的设备以及技术带走,特别是韩国的工会很抵制。但是用钱去买技术很快会被淘汰。当然我们不能排斥并购,但是我们买了之后要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最后还是需要进行自主创新和培养自有的品牌,像韩国的三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所以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国的企业国际化并没有早熟,也不应该早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恐怕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从真正的大规模出口转向大规模国际化经营阶段。可能十年之后中国才能出现一批真正的跨国公司,现在联想、TCL在海外并购,他们是探索者,尽管离原来设想的导向有差距,但是步骤是积极的,值得肯定,他们锻炼了国际化能力。

  像联想、TCL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国际化能力比获得某项技术要重要得多。

  这些年中国、韩国、日本格局是什么?中国向日本、韩国出口低端产品,韩国、日本向中国出口高端产品,同时向中国来进行大规模投资,大概是这样的规律。但是随着中国目前海外投资国际化行动的展开,以及未来十年、八年可能会出现一批跨国企业,这种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将从双向贸易、单项投资转向双向贸易合双向投资。中国和日、韩油出口,日、韩对中国有出口,但是投资是单项投资,这样转向中国队日、韩也有投资。我刚才提到中国在韩国有并购,中国在日本也有并购,比如上海电器在日本买了一些印刷企业,效果非常好,这可能还会带来另外一些变化,可能中国对日本、韩国的商品贸易不断从低端向高端提高,但是需要日本、韩国对中国来开展服务贸易。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国家之间应该有所准备,如何应对呢?日本、韩国需要从过去处理贸易摩擦到未来处理投资摩擦。

  我刚才讲到中国的企业到韩国收购HYDIS、双龙,都出现了摩擦,我们日后要如何处理好摩擦,这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课题,不像以前中国向日本出口大蒜,是否有农药残留等等,不仅仅是这些摩擦。另外韩国和日本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对中国开展服务贸易,不仅仅是制造业商品贸易,这是日、韩今后更多要考虑的。同时我们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会从过去的产品竞争过渡到研发竞争,因为中国目前正在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我们中国要从低端向高端过渡,我们要加大研发,恐怕日本、韩国今后在这方面的优势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我想中国的企业不会永远满足于加工组装这个阶段,会向研发阶段发展,也会向双方合作去发展。

  总的来说,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日本、韩国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同时我们未来有很多的格局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来应对这些变化,这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