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庭宾做客聊谁在暗算股指期货 称股市博弈失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 12:11 新浪财经

  

张庭宾做客聊谁在暗算股指期货称股市博弈失控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携其新著《暗算股指期货》做客新浪,向网友提示当前市场风险。(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4月17日(周二)上午,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其新著《暗算股指期货》以及现期股市投资风险等热点话题与网友展开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做客,就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些热点话题与大家交流。首先请张总给大家打个招呼。

  张庭宾: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周日您的新书《暗算股指期货》首发,昨天我也抢先拜读了您的新作,很受启发。这里首先请问张总编,您什么时候开始写这样一本书,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

  张庭宾:最早动念头写这本书是在去年年底,因为去年年底上证指数被迅速拉高,上市速度非常快,从2000点一直将近被拉到3000点。

  主持人:去年12月份?

  张庭宾:12月份。我动念想写这本书是在12月底。当时主要担心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这里边会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尤其如此。虽然我们以前在报纸上已经有所警告,比如在2006年11月21日,当时我们发了一篇文章:《大盘叠创新高的背后,股指期货造就最大战术机会》。当时写了这篇文章,是跟我们的编辑甘剑一块儿讨论之后,由他执笔的。当时上证指数已经开始从工行上市之后的点位,回落之后又往上拉,连续创新高。

  我们认为这只是未来一段时间更高新高的一个开始,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股指期货。我们认为在工行上市之前,股市最重要的支点是工行上市概念。在工行上市之后,证监会的主要领导对市场表示股指期货将在2007年年初推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支点,它是一个心理的杠杆,也是股市操作的杠杆,它是一个重要的支点。由此对上证指数有一个很强的上翘的上涨。当时我们已经有所警示,我们用的文字是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目前市场容量还不够大,一些资金“醉翁之意不在酒”,使得一些权重股的走势已经脱离了所谓价值回归的范畴,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权重股很可能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后以不断下跌的方式完成价格回归。

  到了2007年年初开盘的时候,当时工商银行的价格达到了6.7元几,高了一个高点,当时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在股市的冰与火中检测公信力》。其实当时已经相当担心了,当时我认为现在已经是股市的寒冬了,股市寒冬的时候我们在极力呼唤春天,是中国股市发展的牛市时期,这篇文章被印证了。2007年年初我们认为市场已经充满泡沫,正是考验我们是否还具有公信力,是否还具有勇气和智慧去说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

  这就是,当工行市值突飞猛进,超过汇丰银行和美国银行跃居世界第二的时候,我们敢不敢说这里边有泡沫。在众多机构可能利用股指期货会大涨大跌的时候,我们敢不敢说烈日当头散户谨防中暑。实际上我们这里已经在提示风险。因为我们是日报,信息量很大,我们虽然有些提示,但是在海量信息当中,在迅速的滚动当中,它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不能够足够引起投资人的注意。同时我们也没有办法把对股指期货的分析和判断,对它的风险的提示,让中国广大内地的投资者能够有所了解。而广大内地投资者有特别多的散户投资者,他们的财富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可能很多是非常拮据的生活积攒下来的,也可能是他们的养老金。有些可能是他们房子的贷款等等。这些钱如果没有一个足够的提醒,一旦损失在股指期货推出当中,会引起很多悲剧,会有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当时就动了这个念头想写这本书。

  但是工作确实也很繁忙,抓紧一切时间,昨天在首发仪式上我也说,一度非常担心写这本书会成为一个“夸父追日”的悲剧。因为什么呢?我担心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股指期货已经推出来了,它的博弈格局、利益格局已经锁定了。所幸这本书现在推出来还追到了,非常高兴能够把我的一些思考,当然也不仅仅是我的思考,也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财经研究团队和同仁共同的思考和讨论,能够奉献给大家。

    股指期货将带来超乎想象的财富再分配

  主持人:简单介绍一下最核心的一些内容。

  张庭宾:我们觉得股指期货是一种全新的投资产品,是创新的一个产品。很多人觉得它就是推出了这么一个产品,好像跟权证差不多,权证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但是这个大家很可能会低估股指期货博弈所带来的财富再分配的规模。

  我有一种看法,我觉得股指期货的博弈是中国股市继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另外一次非常大的博弈。股权分置改革博弈非常复杂,经过了几个阶段,最后大家坐下来谈判、妥协、达成共识,形成了对价,解决了问题。紧接着之后迎来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发展。

  股指期货从它的制度意义上来说,虽然不能跟股权分置改革相提并论,但是从财富再分配的角度而言,某种程度上它的规模不会亚于股权分置改革。因为我们会认为股指期货会有这么一个特点,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它会对股指形成助涨的作用,也会有很多机构在迅速拉高大盘,拉高权重股。这里边会有一个套利的空间,把权重股指数拉到一个很高的高位,大家心理都恐慌的时候,假如这时股指期货推出,向上的力量掉头会变成向下的力量,会变成做空的力量,有可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大幅度下跌之后,跌到低谷之后还会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迅速拉高。这样一来,是V字形的曲线。会造成巨大的财富再分配。因为一方面股指期货本身有成熟的放大效应,它可以做空,目前的保证金是10%。

  主持人:10倍的杠杆效应。

  张庭宾:这里边会产生很大的财富再分配。同时如果是机构操作这个过程,上证指数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拉涨这一段会赚钱,在做空的时候又会赚钱。在它再一次拉涨的时候,它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同时拉高,它又会赚钱,这样的话,它在比较早的时间里,可能3、4个月,最多是5、6个月的时间里,它可能反复在跌宕起伏之间获取暴利,拉的时候获取暴利,跌的时候也获取暴利,会有极大的收获。但与此同时,散户的命运,尤其是股票现货市场的散户,他们的命运就完全受制于人,他们实际上是没有干预股指期货的上涨和下跌的能力,他们实际上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被动的接受当中,可能他们的财富就已经转移给别人了。这是我们比较担心的。所以,写这本书来做一个提示。

  这是一种可能性,也未必是一种必然。但既然有这种可能,我们作为主流财经媒体就需要给它进行提示,以避免散户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国家的一些资本在没有获得充分风险提示之前就被动地蒙受最大的损失,这样有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这是这本书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

  主持人:这个书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背景下出来的,那么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仅限于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给市场一个教育,还是有更深远的一些考虑?

  张庭宾:这本书实际上是有4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围绕股指期货的博弈,它是非常的凶险和具有挑战性的战役。它会在资本市场上,在股市上会演绎一种超级过山车的行情。超级过山车在一段时间里,大家已经有初步的体会,曾经有一天跌了百分之四五,后来又拉上来了,2月27日跌了8.84%。我们认为这种幅度的跌荡只是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后的一种超级过山车比较小幅的预演,这里边是我们要提醒的第一个层面的东西,也是这本书第一个层面的内容。

     建言引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我们希望股指期货的推出所引起的跌宕起伏,它在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对中国股市有待改善问题的放大效应。这种放大效应实际上是把我们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严格规范。另外,比如我们在有效地惩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或者是庄家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再比如说我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能够控制国有投资机构经营者的一些道德风险。这些问题以前都存在,当然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股市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它会把这些问题进行放大。

  像杭萧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的信息正式发布之前,已经连续有几个涨停板,虽然证监会和交易所比较愤怒,投资者更是觉得不满,但是它没有办法去惩罚它。因为按照现在的制度,你要去告它,必须是被告,检方或者是原告要提出证据,证据他们曾经在一起合谋操纵,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这个问题做不到,我们没有办法有效地制裁这些庄家的操纵和一些信息披露的不规范等等问题,使得现在很多的垃圾股炒作得非常疯狂,而监管层实际上是束手无策。虽然证监会曾经对杭萧钢进行停牌,但是停牌本身并没有压住这种嚣张气焰,实际上如果这些庄家再嚣张一步,或者是这些投资者觉得因为证监会的停牌导致亏损,它很有可能去告证监会,告交易所。如果他们一旦上告,监管部门会非常被动。因为按照《行政诉讼法》,一些投资者是有这个权利的。但是证监会和交易所并没有哪个规定说他们一定有随时停牌的权力。

  这就会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但它可能倒逼出来一个很好的制度,就是举证责任在被告方。在美国证监会和交易所会非常有力量进行反击,在美国是这样,类似于杭萧钢,假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跟市场上的庄家联合操纵,在它的公告函没有出来之前,股价已经异动,证监会和监管部门有权要求他们提供证据,证明他们没有在一起合谋操纵价格。实际上是不可能提供的,怎么有证据证明没有操纵呢?不能提供就证明它是有罪的。这是美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的一个制度基石。现在我们没有,没有的结果是对于这些机构跟上市公司、经营者或者是内部人在联手操纵股市的时候,我们束手无策。在美国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被罚巨额的罚款,可以被驱逐出证券市场,需要坐牢,但是我们没有。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来进一步呼唤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这个制度建设非常非常重要。一个制度建设不是你以百亿、以千亿的价值来判断,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全社会群策群力最后把股权分置改革推成了,解决了中国股市当中双轨制的问题,结果迎来了股市的大发展时期,现在市值已经翻了两倍多,想想看这里边有多么巨大的价值,就是制度的价值。同样举证责任在被告方,如果这个制度能够推行,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意义不亚于另外一次股权分置改革,甚至是比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更大。我相信如果举证责任在被告方落实,包括群体诉讼,十年之后一定会成长起来跟美国可以相提并论的一样成功和成熟的一个资本市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东西。

  第三个层面的东西,实际上因为股指期货的炒作,包括最近证券市场如此的火爆和疯狂,实际上它揭示了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可投资的金融产品还是太少。大家千军万马都挤到了股票这一条独木桥上,而这个风险就会变得很大。实际上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机遇,中国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有很多剩余资本。这些资本希望找到比较好的金融投资场所,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引导到更多的投资领域当中。比如汇率的市场,现在已经刚刚开始在推,现在有的银行已经在推汇率的保证金交易。

  主持人:交行。

  张庭宾:对。交行、中行,杠杆有5倍、10倍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产品,可以来分流股市的风险。另外比如黄金市场,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我们国内的黄金市场现在还没有保证金交易。过去2、3年我们虽然准确预测到黄金的上涨幅度,但是由于国内没有保证金交易,黄金的波幅相对来讲还比较窄。如果有保证金交易,又可以分流一些资本。还有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出更多的针对普通投资者的期货交易品种?比如期油,大家都在开车,大家可不可以做汽油的期货产品。趁着期货价格低的时候,像去年原油50块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全年的汽油都买下来。还有可不可以把中国人对海外直接的个人投资放开,可以到美国买纽约交易所的股票,美国纽约交易所的股票市盈率才16、17倍,17、18倍,我们都40倍了,可以到香港去买,现在A+H股的股票,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现在A股的溢价是H股溢价一倍多了,这样也可以到H股去买股票,这样也都是分散风险的一个方法。在这里就是一个很重大的机遇。

  我这本书实际上也是为了这个投资做了一些准备,在这里比如对一些汇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已经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追踪,已经提出了它们的一些投资预测和操作趋势性的判断,包括一些投资的建议,供投资者参考。

  这是第三个层面的东西,我们实际上希望借着由股指期货博弈所引发的一连串变化当中变出好的东西。一个是变出好的制度。另一个是变出一个更广阔的金融投资市场。

      布局中国金融价值判断坐标系

  第四,这本书实际上承载了我们的一个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在过去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竞争,是价值判断坐标系的竞争。此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和拥有领先的价值判断坐标系,一般都是国际投行,一些国际上大的金融研究机构,中国人在这里边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而且我们也难以建立国际一流水准或者是国际领先水准的金融价值坐标系,当然这个金融价值坐标系又非常非常重要,中国的投资者如果到海外进行投资,如果没有在研究水平上,在金融价值坐标系上没有领先能力,其结果就是被人算计,因为你的资本没有别人大,你的信息也没有别人快,游戏规则可能是别人制定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避免重蹈像中海油的事件,日本的住友事件,重蹈这些事件,我们的投资者不会到国际市场都是给别人交费,而不是我们赚到钱,这就是我们需要在研究水平上、金融价值坐标系方面超过,才有可能。

  所以,对中国来说,中国要跟国际金融一体化接轨,这是一件非常凶险的事情,中国的国内改革,我们套用一句老话,小平同志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可以。但是如果中国跟国际金融一体化接轨,再试图摸着石头过海、过洋是不可能的。我打一个比方,中国像一艘巨轮,要驶过太平洋,驶到彼岸,会有很多挑战和潜在的危机。比如会不会出现飓风,海里会不会出现礁石,会不会出现暗流等等,这时怎么办呢?我们就需要有雷达,需要有声纳,我们需要有这些探测器,来判断我们潜在的风险,然后规避风险,趋利避害,这很重要。而我们中国立场的全球金融价值坐标系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在这个雷达当中判断的作用,我们输进去很多信息,但是迅速能够通过我们判断坐标系把这些东西潜在的含义都搞明白。

  这里边实际上是这本书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这方面在这本书里也没有展开,因为它有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点到了一些。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持人: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你有没有想?早些年股市特别牛的时候,好多关于证券这方面的书,但都是怎么如何炒股。还有一类跟股市有关就是类似水皮的书,对股市增幅评述性的。这几年关于股市市场的书很少,最近看到市场火爆,可能又有一些书出来,怎么给你的书定位?你的目标读者是什么样的?

  张庭宾:这本书还是比较中高端的。这本书跟以前的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它是基于坐标系进行未来预测和分析,同时会把过去的预测和判断进行印证的一本书。过去也做过很多预测,《第一财经日报》在创刊以后已经做了3年多的中国经济事件十大预测,当时我在中国经济报道时也做过一些预测和分析。在这本书当中,我们会把过去所有的预测全部拿过来进行印证,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何从错误当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修订我们的坐标系。因此,这本书不是针对过去的,是针对未来的,它是针对未来真金白银的投资收益。因为在我们看来,在资本市场上,在金融市场上,针对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决定你财富的命运是在未来。过去发生的都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你比别人提前一分钟、提前一个小时、提前一个月洞察了某些先机,才有可能提前布局、提前赚钱。

  这里边我在书中也要讲的一个重要案例是关于黄金的预判。我们在2005年的7月29日登了一篇文章,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建议中国央行大规模参加黄金储备,当时黄金价格是429美元每盎司,我们建议中国央行将黄金储备从600吨增加到5000吨,由占1.13%提高到将近10%。但是遗憾的是有关方面没有采纳这个建议。2005年底的时候,我们做2006年十大预测的时候,当时黄金价格已经是557美元,当时我们在全球金融界做了一个很大胆的预测,认为黄金价格在2007年达到600美元的价格是100%,达到800美元的概念也有50%的可能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预测黄金市场在2006年达到600美元是有的,但是预测黄金价格达到700美元以上的寥寥无几,基本没有。实际上到了2006年5月14日,黄金价格达到了730美元每盎司,充分证明了我们判断的准确性。

  这里边还有很多预测,更重要是对未来的预测,我们在这个当中要尽可能逼近金融市场博弈的真相、它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浮在上面所谓的假象。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所有的参与方都可以进行舆论上的引导,都是相互地进行舆论的博弈。这种舆论本身有可能是误导,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设下的陷阱,我们尽可能把这些陷阱和误导打穿,直接抓到它最本质的博弈层面上来,实际上还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投资者利益的博弈。因此,这本书起点还是很低的。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比如起点大专学生,对金融学有基本的尝试就可以看这本书。附了很多名词解释,金融学最基本的名词解释都在里边,实际上它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同时另外一个特点,因为我不是学金融学出身的,因此在我的词汇库里,我不太喜欢用那些非常专业的金融术语,我比较喜欢用大家都能够读得明白的一些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讲一些似乎很深奥的东西。其实我相信一点,世界上的东西,最后都是返璞归真的,最本质的东西都是最直白、最简单的。像我们作为公众媒体的这些研究者跟有些研究者不同,有些研究者是千方百计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搞得很复杂,使得一些投资人不得不去找他去代理理财,求助于他,既然是由他代理理财,可能会把大部分的投资收益都收归己有,反馈给投资者的可能只是少部分。我们作为媒体,可能希望越多的人,越了解金融投资之后的博弈越好。对中国来说也非常需要,中国要成就国际级的金融市场,中国要成就国际级的金融企业,中国要成就国际级的金融研究机构,它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进行研究,进行探讨,进行成长,只有这个金字塔的底部变得很大,金字塔的高端才可能变得坚实。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