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题讨论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嘉宾发言实录(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7:42 新浪财经
万文英:我看到了这个业态,我也没有想引进一个新业态,给祖国争光,我没有这么想,我是想怎么扩大燕莎的商圈,也是为燕莎服务的,思想很简单。可是回来之后,我认为最大的难度有两点,第一点是你确定不确定是你的创业点?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你自己要对他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调研,去了解,你要对这个业态特别特别的掌握,你掌握最起码要把最根本的东西掌握到。第二你根据这个业态的需求去分析你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能不能做?这一点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到极点,你还是不能做,那你最好是放弃,如果你有这个优势,我就是认为我有这个优势,奥特赖斯的理念就是品牌加实惠,最关键的是品牌,可是燕莎商城做的是品牌,无论服装和服饰都是品牌,有这个渠道,第二是我有这个消费群体,我的市场肯定是要细分的,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就三个店,大家都知道,太年轻的可能不知道,粮店、副食店、百货店,没有细分这一说。但是现在的业态逐渐的分多,而且不同层次的也都在拉开,这样必须要把市场细分,只要市场细分准确了,就是这一块消费群体利益的话,你自己能够分析透了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你的一个优势。因此,我自己认为要做这个奥特赖斯要有三个,一个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能力行不行,你的合作伙伴接不接受你。我一分析,消费者会青睐我的。供货商刚才讲了,奥特赖斯就是一个下水道的作用,给他解决问题了,如果不解决问题够只有入库,之后又出现了费用,我从这家店拿来之后马上到奥特赖斯解决问题,那他很高兴,考虑到这个,我认为这个难点如果解决了,第二个难点就来了,我最大的难点是大家不理解我,大家不认识奥特赖斯。我做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很困难。为什么呢?首先奥特赖斯是外来品,我了解了,我让我的团队去美国、欧洲考察,他们了解了,但是领导不了解,消费群体不了解,有些供货商是国际的,他了解,国内的有的不了解,这个是最难最难的。怎么让他去了解这个业态?怎么样去说服?这个时候是我这个事业最低潮的。我记得我去香港招商,去了多少次,到最后说,算了,万总,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你多年支持我们,去吧。我说你要去也要挑一个地方啊,这么好的品牌。他说好的。到了北京,一看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是很红火的,当时不是这样的,矿业荒郊的,这边是一个树林,西边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房子。没有做这个之前,它是做建材的,平均一天卖一两万,最高卖六万,他说活不下去了,所以找你。我是快性子的人,这个地方我能用,这一下子春节都没有过好,天天给我打电话。我说能不能过了春节谈这个事情,可见把的心情是非常急迫的,我为什么回应?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奥特赖斯的地方。我在美国考察的时候,美国的奥特赖斯告诉我,最好是远离城市,交通一定要方便,第三一定要有大的停车场,因为买这样的商品的人都是有车族而不是坐公共汽车的。可是我怎么去把这些告诉我的供货商。供货商一来了一看说万总的神经病啊,在这个地方搞一个商店,我又要重新做工作。这个时候特别难。难了以后,招商是很困难的,在这个时候领导也动摇了,说行吗?可以吗?后来又出现了法律上的问题。我们的法律是在现有的这些企业制定的法律,你新来的,这个业态法律上就没有包括它。比如说我要进口中文标识的问题,奥特赖斯的价格很低,用这个价格去上税,我受不了的。但是来的时候是正品价格的1/10、1/8,怎么进口关税的问题?价格的问题,价格的约束问题,这里面都是有法律的约束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如果遇到这样的困难的时候,前面你已经意识到你是可以的,可以的原因是你和你的服务对象的觉得这个业态是好的,就坚持下来。后面的是困难,要用你的智慧和资源解决这个困难,这样这个事情就成功了,我非常非常感谢朝阳区当时的区长李士翔,我非常感谢集团的领导,感谢商委的领导,他们对这个业态非常非常的支持,亲自帮我主持好几个协调会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说你不用很多的办法,很可能困难就把你压死了。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创业,困难最大的是大家不理解你,有的人就到集团给我告状,说我告诉你们这些领导,你准备着钱,他已经花了多少多少钱了,这个业态能成功,我的姓倒着写,可见当时多么的困难。但是只要是你自己的信心足,再把你的信心传递给你的员工,让他们和你团结起来做它,得到领导的支持,我相信我所说的领导不一定在座的都有,我上面有好几个脑袋呢,他们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对我的支持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创业有若干个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开始、中途的困难,只要越过了这个困难,大家就会很积极的支持你。当时我不知道说破了多少多少的嘴和大家讲我这个业态,现在已经是在外面排大队进去,这个时候我认为是成果,这个成果是那时候我们越过困难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创业,我说一句,我希望你们对自己的事业研究透之后,要有信心,而且要有决心,千万不要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困难的。 谢谢大家。 张忠:万总的北京燕莎的奥特赖斯还是很幸运的,能够距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在洛杉矶的奥特赖斯起码要开车2个小时。我们来听听李志恒怎么谈创业面临的难点。 李志恒:我听完以后,我的感觉是为什么不早点听到这些话。如果我早20几年听到这个话,我可能就不创业了,打工就好了,打工没有辛苦的,打工没有困难的。 是啊,做事,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我的感觉讲,困难与不困难是你的选择,你有两条腿会走的。不管你是创业的,还是上班的,我定一个指标积极要达成,达不成的时候偷偷改点指标。你做到一个亿,老板说两个亿。我觉得困难与不困难是你的选择,你会选择简单的事情过一生,还是现在挑战着过一生,人生是不一样的结果。我希望不要吓到大家,创业的确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不会难到你做不到。我觉得到后面来讲,这是聪明的办法,很多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是不去思考而已,不管什么事情,总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总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要你去继续的思考,会觉得这个办法比前面的办法好啊。如果一想,还会有一个办法比这个办法好。办法好与不好,取决于解决力度是不是很大,问题在于我们要思考,不要停止思考。当然我不是要说创业是简单的事情,而只是一个选择,创业也有不的结果,你所付出的代价有点不太一样,和你的思维和动脑是有关系的,你动脑越多,成本就越低,不动脑成本就很高,包括劳动力和所有的资源,对于创业来讲,我强调一个观点,创业是深刻的实现价值,而不是赚了多少钱作为一个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当时可能就走岔道了。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肯定,坚持下去。一个事业需要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你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我强调一点,我们都很强调学习,学习来讲,很关键的问题是肯定,因为学完以后没有改变,你的工作状态还和以前一样,你做的东西还和以前一样,尽管你学了但是没有变,关键的问题是变。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得到的,很多人是专业,可能是营销专业等,你做CEO的时候就出现了小问题,杰克韦尔奇对很多CEO第一天上班的时候问一个问题,你今天是CEO,你要做什么事?CEO有不同的答案,我要开拓我的客户,我要提高我的产品,很多很多。杰克问,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他们不知道。杰克说,你昨天做的事情今天可以不用再做了。这个习惯啊,你换了一个位子,工作就不一样了。重新充电是关键,才能把困难不断的解决,坚持到底。能不能赚到大钱我不知道,但是赚到一点钱觉得很Happy很幸福,所以我觉得要求新求变。你说我很努力,工作20多个小时,茶饭不思,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遇到困难就是以前做的东西不能解决它了,你需要的是变,要解决问题,继续走过去。 张忠:我们现在有个问题是抛给罗学鼎的,罗先生是在做投资服务,过去也是直接给企业做投资的。我的问题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如何去看待一个创业的项目和创业的团队?罗学鼎也是我顾问,我经常欧很多问题请教他,在请教他的过程中间,他说看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经常用六个标准去看。我们想请罗学鼎来谈一谈,你怎么具体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成功的可能性? 罗学鼎:六个标准不敢当。其实对六个标准,很多投资融资行业的人也是每天在做的。通常我们看项目的时候,是看这个项目怎么出现的,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介绍过来的,还是一个朋友亲戚托人情让你一定要看的,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如果应付人情去看一下就算了,如果项目真的很好,有些地方看出来和没看出来是不一样的。六个标准我们做了很久,通常我们会看这个团队(万总刚才说得很清楚了)是不是对的人在做对的事情。通常下一个问题是,他们是不是要求适当的回报。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看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业的背景和经验、心得了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他要做这个事情。学了这个经营团队以外,股东可能不是经营团队,股东是比尔盖茨,他可能不会直接做什么事情,但是他可以打几个电话,调动很多资源来做这个事情。做事情的过程中也要观察一下磨合了多久,是不是昨天才碰上的,和你说我们来做一下,其是已经磨合了几年,很多的工作习惯大家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可能一下子无法看的很清楚,但是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以前是怎么成功的,在法律没有很明确的时候,他们用一些对的手段来达到成功。这个公司在某个阶段,比如说要上市,上市的过程要明白公司的治理是怎么回事。如果投资打算以后会上市,要早一点看一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的无法说得太清楚,法律不明确的时候是不是被警察抓过什么的,我们都要问得清楚一点。 第二个因素是商业模型,他们转的是哪一块的钱,他们能不能很清楚的做什么事情。中国的宏观情况很好了,但是为什么你的这个队伍可以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的经验是很多队伍无法说得很清楚,我就无法和他们谈下去。你能写出来也表示你的思维很清晰了,你能够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你动动脑筋就找到很多的资源。 我们也要分析一下市场,市场有没有这个空间给这个业务模型来生存,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析。我觉得往往在中国,不光是中国,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很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也是因为别人眼看的风险我们看不是风险,这些我们都听得很多了,事后孔明的情况我们可以讲得很清楚,事前怎么判断我们需要多调查一下。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大家恐怕还要挨家挨户做民意调查,我小时候也做过这个事情,挨家挨户的问你觉得这个产品怎么样。你不做这个事情很难说清楚业务模型是不是有空间。中国人很聪明,大家读了很多的书,五千年的文化在那里,大家可以讲很多的故事,但是要使故事变成事实,我们还是要用很多数量化来衡量。 中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环境,很多的产品在某一时间段里可能是法律从来没有想过的,有这种商业模式的存在,你怎么能够表示你这个不犯法,我至少是正面的不触犯现有的法律,尤其是企业融资的时候,越大的融资商越怕这个问题。企业做到某个阶段无法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因为缺乏资金的原因,也等于说以前做了很多东西,但也是被人家淘汰,这个因素也要事前想清楚,今天做的东西恐怕18个月之后需要更大的资金来支撑,要想一想什么方法来避免法律上的成本。 第五个因素我们能不能考虑一下,如果这个团队之前已经做了好一阵子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开始设立的目标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开始设立了一个目标,后来又改了,有什么原因,开始能够做到,后来做不到,只要是把原因说清楚一点,而不是不告诉你就执行了,这个通常我们会谨慎一点。还有分析一下过去的里程碑,也可以帮助我们预估一下未来,他的财务预算这方面的,就可以知道融资多少钱,很多在中国写商业计划书通常都是文字化的,数量上的依据把很多东西表达一下,能够数量化对投资人来讲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张忠:确实很多人创业的时候最初都来源于创业的冲动,看到一个好的项目和机会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是真正在行动之前及我们的罗学鼎做了六个框架方面的思考,其实是给我们这些有创业冲动但是还没有付诸行动的人一个提醒,在真的行动之前要有哪些问题,要想得周全,而不是行动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想方设法的解决困难,罗学鼎的六个建议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启发的。我也把“罗六点”介绍给我们的记者,让我们的记者在采访创业型企业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思路来问他,就是一个整体的思路。 我们注意到很多的重新创业的人在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他的团队往往来自于旧部下,很多情况是这样。刚才陈一枬女士在进行二次创业的时候,也是很多她公司的骨干都是来自过去的公司。去年一年她的公司盈利了几百万,真是不容易,她是第一年创业,为什么说不容易呢?我知道她们公司有十几个人的年薪在百万以上,这样仍然有盈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的问题是,有可能你带的团队是过去的部下,在带领团队重新开创事业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利益的安排,可能过去的部下薪水很高,如果和你创业你能不能说服他和你一道,有可能面临失败,有很多人不会降低生活水准,而且会要求在股权、股份和收益方面有回报。很多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们是如何处理得? 万文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觉得创业的过程很重要,不敢是成功与否,这个过程可以给人想到我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不成功。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在事业中成长中的要么是教训、要么是经验,非常非常重要。 刚才主持人提到,和你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很多的都是你的熟人、你的部下,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在创这个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个业态的特点。一定要有你自己,要选中。要用熟人为什么呢?因为你比较了解他,他也比较了解你。你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做到什么程度,充其量做到什么程度。在谈条件的时候肯定涉及到实际的利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这就是创业,如果创业好了,我们大家都好,我会告诉他,我创业以后会怎么做,但是在创业期间,在没有利润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包括我自己在内)投入得多一些、获得的少一些,只有他接受了我的意见,而且他认为跟我一起做还是能够成功的,在这个时候他就会下决心。当然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和万总做多难啊,创业很困难,和别人更合适一些,也有这样的,这个不能强求,创业是艰苦的。我要下决心做这个业态,我必须想透,必须想明白,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要用我的大脑和我团队的大脑去解决它,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大家都不想解决困难,都想得到什么,很难做成。所以我事先要和他讲明白。在做奥莱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带着17个人去做,2002年8月1日第一次开会我和大家说,你们17个人跟着我来都是我选的,如果你们觉得这个业态太难了,你们要回燕莎,今天回去还可以,因为我又是燕莎的总经理,又是筹备组的组长,如果今天开了会之后,你接了工作了,我把整个情况都谈了,你接受了,半截跳槽,你回不去燕莎那里,只有从燕莎走,你要想好。我说这个话之前我互给他们做工作,会把利益关系和他们说清楚的,让他们感觉到我在做新的事情,也在创业,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我相信万总带着我们会做成的,他有信心,也会把他的利益在第二位,成功之后大家都是皆大欢喜的。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谢谢大家。 李志恒:我想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第二次创业应该很明白这个业界的事情,除非你不做同行的事情。接下来是两种情况,一个是资金充裕,一个是资金不充裕。如果资金充裕没有必要克扣他们,资金不充裕的时候可能需要克扣一点,共患难嘛。应该尽量的省省,在创业期间应该是这样。创业过程是一个历险的过程,太多的东西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万一你创业的时候,你要让他放弃他拥有的东西,别的企业来挖角那就不稳定了。 我讲个人的观点,现在已经是2007年,距离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很久了,那个时候资金非常值钱。现在200年以后,资金不值钱了,人才值钱了,这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从创造的结果来讲,最快乐的事情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这个钱和谁分?是和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愿意和你分享一些东西的人。最不好的事情是,别人挖墙角然后基础不稳。这也是一个考验的利得,在创业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和你跳,他放弃原来更好更安全的东西,这代表什么?跟着利益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