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 > 正文
 

宁家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6:27 新浪财经

  

宁家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宁家骏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宁家骏先生演讲实录:

  宁家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我主要是想跟大家再讨论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大家知道,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是在上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的一场新的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当前还有必要深刻的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我们“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重大部署,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大家都知道在当前,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中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可以说,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焦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今的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了优势,谁就在发展上掌握了主动。

  在当今时代,我们已经也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有这样一些标志,首先大家知道,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带来科学技术重大的发现、发明和广泛的应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深刻的巨变,同时也引起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利益格局、经济的格局和安全的格局都发生了变化。标志着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研究了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新的前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坚持创新,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果,拥有了一批在具有重要作用的

知识产权,而且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昨天我刚从宝钢回来,宝钢具有世界水平的生产,他们叫做MES,就是制造业的执行系统,第一代完全是引进,第二代是改造,第三代完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现在我们的第四代已经出口到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钢铁企业里面。所以这些拥有自主知识知名品牌的企业,这些企业显著的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信息化创新的水平还不是很高的,作为初级阶段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信息化创新水平还不高,我们还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缓解现在日趋紧张的资源、

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全,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来创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来大力的推动创新,带动产业的转型和新的飞跃。

  今年我有幸参加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今年已经正式公布了从2006年到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订“十一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在这个面前,我们要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环节,把握科技发展的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所以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需要发展的,亟待需要科技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在这些重点领域中间,来突出的利用信息化来推进发展,转变发展模式,解决重大的公益问题,提高国家的保障能力。

  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整个创新体系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在当前我国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我们觉得有三点意义必须要明确。第一,它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生产力跨越发展,增强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信息化必须要创新,多次提到,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间,我们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

  我们要创新,首先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必须创新。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从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推进,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发展信息化。

  在信息化中间,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叫做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从2003年5月,国务院召开由于的会议,推进信息公开步伐。我们下发了34号文件,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开发,今年国家会正式出台政务公开条例,这样一个条例的公布,对于我国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因为我们必须要破除政务信息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特例,要转变到已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特例来。

  大家可以看到,在政府网站中间,政府公开的占的比例比较多的,往往是比较简单的,而真正群众关心的,比如政府办事的流程,办事的过程实际上公布的比较少。所以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推进的时候,包括推进政务信息化的时候,也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这样看,我们必须要平稳的过渡信息化建设的磨合期,因为信息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文化的建设,是人们一种文化观念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对于我们长期是从一个封建社会过来的国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扎实的做好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就鱼跃若干基础工程和必要的磨合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二是要明确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扎扎实实的推进。

  我们必须反思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工程的角度来讲,信息化的工程不同意我们造桥修路,是人机合作的工程,它更加强调工程的协调性、有效性和对创新活动的理解。没有我们对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是不可能搞好信息化的。所以说信息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全国性和渐进性这样几个特征。

  当前要澄清几个误区,我们要求真务实,立足国情,需求导向,应用主导。同时我们还要立足服务,务求实效。概括起来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变信息化建设的增长方式,来整合我们的资源,特别是抓住当前本世纪头20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所以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支撑点。通过我们信息化的建设,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要把改进政府的管理结合起来,来促进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更好的完成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

  对“十一五”一些的设想,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规划有这样一些重点的任务,首先是要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包括改造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改造我们的中小企业为农民服务,包括大力推进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同时我们今后15年的战略重点和布局,首先就是要提升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要引导企业信息化,要发展电子商务,同时要提高农村网络的普及率,解决信息支农、富农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先进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我们自己要发展我们的动漫产业,发展我们的游戏,把我们网上的资源,鼓励社会力量来参与公益性的文化服务。

  同时我们要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在最近一次中央的会议上,中央几位领导高度强调,“十一五”期间,一定要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绝对不能让三网分离的情况继续下去。

  同时我们要加快创新、优化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要构建国家社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抓好的包括三个核心基础产业的创新工程,这是国家正在制订的“十一五”明确提高,要大力发展我们的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同时要加快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比如说三维CAD仿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在装备制造业广泛普及,大力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装备,推进数控机床及功能等智能生产工具再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还要兴建一批为农业服务的综合信息工程。要大力推进金融信息化的提升。

  最后我再简单的说一下,“十一五”必须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求,引导和鼓励产、学、研用结合,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重大装备的自主制造,提升软件企业的产业化和工程化能力,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支持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对自主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有限采购的范围,建设重大信息化系统的模拟验证环境,提升国产信息化的配套能力。

  这些就是我向大家汇报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