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 > 正文
 

谢祖墀: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6:01 新浪财经

  

谢祖墀: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美国博思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谢祖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北京科博会组委会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中经国研经济咨询中心独家承办的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于2006年5月23-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本次高峰会的主题为:和谐增长—中国经济未来五年。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美国博思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谢祖墀先生演讲实录:

  谢祖墀:前面我说到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一些看法,有关中国的企业在海
外的发展,实际上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实际上意大利企业在这过程中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我知道很多人来访中国,很多人了解中国的企业,我也想分享一下从我们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了解这些挑战,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就可以找到一个方法来帮助并且跟中国的企业进行合作。

  我是汉密尔顿我们是做一些管理咨询的工作,在中国有15年的历史,而且在全球有很多办事处,在各大洲都有企业,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都有办事处,在欧洲也有几个办事处,我们在意大利米兰和

罗马都有我们的办事处。很显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大家对此都非常了解,我想大家对此已经有很多的讨论,我不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
中国经济
的发展是非常令人瞠目结舌的,过去15年中国的发展,中国政治势力崛起也不容忽视的,很多统计大家都已经熟悉了。有一点让人以外就是第四和第五个,今天在中国实际上有很多的调查发现,发现很多是美国商会的成员,他们调查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状况,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运营非常大的。尽管中国在过去15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而且它的发展周期仍然处于初期,中国存在很多发展的机遇。

  很多人都已经看到类似的图表,我们知道一说到中国很多人都把它称为新兴的市场,实际上中国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它是一个重新增长的市场,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从历史来讲,当前中国没有站在历史的全球地位,我们知道中国过去是世界上的大国,我们现在重新崛起占据历史上占据的地位。现在很多企业谈走出去,目前我们帮助很多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的扩张,但是中国的客户不认为全球化是每个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步,我们看历史的全球化企业的财务业绩,这两者质检部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但是很多的中国企业而言,或者一些中国企业而言,到海外扩张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保卫全球的市场份额,然后获得顾客之间的界面,来扩大自己价值链,另外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运行扩大了自己的实力,中国企业也要进行反击来扩大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种了解、学习、管理等各方面商业管理战略方法。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愿望是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成为世界级航空公司,世界级物流公司,不管哪个产业都希望成为世界级企业,同时也认识到差距非常大的,要用很长时间和很大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不同时期内,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时候,从历史来讲,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OEM的企业,他们做低成本的生产,利用自己低成本的劳动力来生产,向全球输送自己产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不同形式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做业务,比如零部件制造商,他们把自己纳入到全球的供应链,成为汽车制造商供应网络的环节,成为第二层、第三层成为全球商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也看到华为、中兴、联想等很多中国一流企业在海外做生意,它们利用自己的品牌,联想收购了其他的品牌来确立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其他企业想收购海外的公司,然后把海外的公司纳入自己的旗下,还有其他的企业我们没有一一说明。一些自然资源型的企业,比如能源的企业,到海外收购一些能源或者原材料的供应,比如油井等等,帮助他们保证在价值链上端有不同的供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以不同形式做生意,所以不仅仅是OEM一种形式。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在过去几年中,当中国会遭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CAO,中国航海油公司,银行和金融的机构,主要缺乏企业公司治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就遭遇了很多问题,

中航油总裁问题是最明显和最知名的例子。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认为自己没有足够强的全球品牌,因此就想来收购其他的品牌从而加强自己的品牌的市场地位,另外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的技术,特别在汽车技术这个领域,SAIC上海汽车公司现在正说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来发展自己的技术,同时也在海外进行一些收购。除此之外最近有一些中国的企业也在海外碰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使市场进入造成了一些障碍,比如在中海油合并案,温州的制鞋公司在西班牙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新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发现当他们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在离开中国的核心市场之后,挑战比预想的更严重,比在国内运营的挑战要更大。

  我们给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方面提供咨询,我们知道海外的发展有很多风险的,我们必须要很好了解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比如利润的风险,金融的风险,财务的风险,市场的风险以及信用的风险,外地的企业认为在中国运行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主要是文化的差异性,如果中国企业进入其他的海外市场也认为文化的挑战风险更加严重,比他们想像得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做生意的时候要非常小心。我们看到很多案例中国的企业自己使自己陷入了麻烦当中。我为什么用石油公司作为例子,很多我们时候我们讨论净资调查的可行性。比如八十年代要收购一个陶瓷公司就失败了,因为在当地没有遵循当地工人劳工协会规则。还有收购之后的管理也是非常重大的挑战,如果想收购其他的公司话,在座很多人知道在全球范围内想要使收购能够奏效是非常困难的,中国公司收购其他的企业要有很多市场、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法规差异等等。所以中国企业要认识到这些不同的挑战。

  我们在给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你们要进入海外的市场,必须要回答一些战略性的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竞争,有什么样的业务和产品服务,我们如何制订自己进入的战略,如何确保投资财务上的成功,如何制订自己组织机构的能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这些都是典型的战略问题。外国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同样要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要思考同样的问题。对在座人来讲很明显一点,当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前期准备没有这么充分的。我们也制订了一个程序来帮助中国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我们有一个方法去评估并且明确了解如何做企业的市场分析,有很多企业完全低估了管理的风险,特别在他们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因为我们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可以呈指数级扩大,而且运行的模式也需要加以考察,我们要建立适当的公司治理的模式,要有适当的内部报告程序,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些机制能够收集当地市场的情报,然后建立当地市场的机构,同时还有一些业绩的指标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管理的风险进行评估。这问题是很多人,和中国政府所了解的。有很多中国国营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比如中航油,还有中海油公司面临的问题。发改委制订了一些计划帮助中国的国营企业来制订更好的风险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很多的企业都可以加以借用来整合到自己管理体系当中。

  我们能够从中国成功的公司海外上市中取得一些什么经验呢?首先有一个重要的公司治理机构,有核心的竞争能力以便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还有一些科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以及有一个管理团队,具有远见并且具有管理才能,他们有管理结构和市场运作方式,以及有一个正确决策的过程。这些公司取得很大的成功,比如联想现在收购了IBM笔记本部门,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了,如果想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国际性的视角。中国公司走出国门做了多少准备,中国已经有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20多年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比较短的,尤其跟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比如欧洲和美国来讲。中国公司很大程度受益于自己市场增长的幅度,而且在一些行业的政府支持,当中国公司到海外市场的时候,一些情况和环境都不相同了。很多公司有内部提高自己的能力,比较内部治理的能力,管理的能力,公司结构等等。以及有不同的公司和技能,对于很多公司来讲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管理能力,尤其当占领海外市场的时候,我们相信有很多先进的外国公司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在国外市场,他们可以帮助中国公司在海外发展。比如要到意大利投资,意大利在欧洲是GDP比较大的国家之一,它的投资成本也是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也是很受投资者欢迎的。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