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 > 正文
 

许为平:把创新提升到二次改革开放的高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1:14 新浪财经

  

许为平:把创新提升到二次改革开放的高度

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董事许为平 新浪财经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懂事、亚太区总裁、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先生演讲实录:

  许为平:谢谢各位,由于时间关系我想简单说一说,本人对自主创新的一点

心得体会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人发展永恒的主题,不仅仅是现在,在过去,发展过程当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创新都是我们的永恒的主题,同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未来,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向民众提出的同时,就意味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创新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科技创新的问题,大大的超越了一个产业和科技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理念和意识、灵魂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我认为这是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到现在二次改革开放的开始。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时间有限,不可能就这个问题展开去讨论,重要的是,我想通过今天的会议,能够把个人的一点心得带给大家,供大家去讨论。因为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高速的改革开放,高速的发展到现在,将近30年时间,确实中国从一个粗放型的改革开放的时代,进入到更加精致、更加细致更加讲科学、更加讲创新的年代,在粗放型的年代,可以理解,我们首先要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欧美成功的高速成长的案例,为我所用,所以在这个年代,在那个年代,我想中国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掌握了一个抓大放小、粗放型的发展,抛去各种传统的保守的意识和思想,来迎合开放的经济模式,我认为这个年代也称之为初级的阶段,也是一个开放的促进阶段,但是我想中国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开放的初级阶段,中国一定要进入到一个开放的中级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要摈弃在初级阶段当中粗放型、模仿型甚至照办照抄胆大型,我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也就是说,搞经济可以用胆子来搞。但是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我国提出自主创新,我个人理解,绝对不是一个狭义上的创新问题,恰恰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不仅仅是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是意识、思想和灵魂。就是说要经历二次改革开放的年代。

  而二次改革开放要摈弃一次的问题,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的成果,刚才我们科技部的马部长已经提到了,70、80%的产业都在世界上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在今天二次改革不仅是满足中国制造,而是要更加的去实现中国创造。可能大量的企业早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厂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也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时期,大量的沉淀,但是我们仅仅是用劳务、生产型去占据世界的市场是不够的。但是中国人的空间还有很大,所以我想二次改革开放,也就是说,自主创新现在是恰当的时候,我们在新的一个世纪,二次改革开放的时代,我相信,一手继续要抓好学习、模仿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一次创业过程当中的,中国制造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做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去做好创新问题,只有在中国创造的运用上来,得到更多的收获,我想二次的改革开放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思考,尤其是由于通过一次的改革开放,通过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我们沉淀了很多问题,留给现在新的世界要去解决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金融问题,如何去适应高效发展的市场机制,比如说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的成分和我们非公经济成分的比例关系,最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不是我们也要走向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同样包括刚才马部长提到的科技创新园区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确实出现了几十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还有各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区未来得发展又是什么样的模式呢?这些都是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用创新去实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创造一种新的思想,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提升到二次改革开放。那是因为,创新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未来前途,所以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同时只要是改革,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改革者来说,要冒着很多的风险,特别是很多提出改革的方案,和去实践改革方案的人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自主创新提到这个高度,可能会影响一批人迈不开这个步子,我记得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讲话,充分的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说步子再大一点,胆子再大一点,事实上,改革有一定的风险,今天我在这里,我是代表企业讲话的,我们的部长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如果说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去加以定位,又如何让我们的部长去放开手脚,去做出有胆识的改革方案呢?时间有限,我只是抛一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