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 > 正文
 

麦睿彬:中印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信贷来推动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8:20 新浪财经

  

麦睿彬:中印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信贷来推动经济

图为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分会5:印度和中国 -- 合作的力量上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发表演讲实录:

  麦睿彬:

    我一直在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和印度,用一句话来说,从我的角度或者从花旗银行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因此我们相信今后世界的经济活动和中心都将会转移到地球的东部也就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经济规模有很大的增长,很多观察家评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尽管印度和中国相比没有达到中国的程度,但是也在迎头赶上。如果这个势头能够继续下去的话,可能在几十年之后中印两国的GDP占世界的将达到50%,这是完全有理由的。到时候有40%的劳动力都在中国和印度,到2010年中国将再增加5600万人口,而印度将增加8300万人口。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增加只有1300万,而欧洲将只有10万左右。因此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中心向中国和印度转移,我们并不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是竞争,因为竞争当中一定只有一个获胜方,而在我看来中印两国都可以成为胜者,都可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银行家,我可能主要关注的是这两个国家现行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高速增长的经济都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来向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部门提供资金。我们看一下中印两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我也愿意就这些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印两国的金融部门都是发展非常快的,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度在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方面得分更高一些。大家知道中国一贯都是比较偏向于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相比更偏重国有企业,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还是要给中国在金融改革势头方面打一个高分,过去几年来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中国和印度都很大程度上依靠信贷来推动经济发展,印度主要是靠政府负债推动经济发展,而中国靠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提供贷款。

    印度面临财务的赤字,两个国家都在缺乏足够的企业债券市场,整个亚洲也是这样的情况。一个良好运作的本地债券市场将能够给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资方式,促进它们的发展,它们应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是很重要的。

  中国和印度都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政府主导的债券市场,它的价格应该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

    中国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的贷款,这种银行的借贷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进行控制。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公司50%的信贷都是通过银行的短期借贷获得的,另一个《远东经济评论》进行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获得65%的银行信贷,而他们的产出却只占整个企业界的25%。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债券市场,以使得这些贷款不仅仅是政治驱动的,而应当是完全为经济服务的,基于市场规则的。

    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体系充满了信心,有13个银行都开始吸引外国投资者,花旗集团也和上海股东进行了合作,我们认为这些新的私营银行都应该成为正确的途径,提供市场规则的贷款,而不是政策驱动的贷款。对印度来说,外资的引入还不够,很多银行是私营银行,而不是国有银行。我想花时间谈一下股本市场。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股票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股票市场发展很成熟,而中国并不完善,尽管采取大胆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看到目前有一些积极的进展。股票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度股票市场可以使公司能够很轻易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同印度的公司讨论如何借钱给他们,有时候晚上11点他们提出申请,第二天早上一点就把钱借给他们。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司有时候很难获得资金的审批,有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融资有很多的困难,不像印度这样方便。印度的国有公司更容易获得资金,而在中国1500家上市企业当中只有20%被认作是私营企业,而在印度超过4800家上市企业当中的绝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我们看到最近中国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些灵活的措施,放宽了对QFII的限制。印度股票市场运作良好,使得资金进入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中国的政策制订者采取非常有力的措施以符合世界的标准和规范。

  最后谈几点非金融领域合作的内容以及中印之间所面临的共同机遇,这两个国家都有世界知名的公司,许多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同时中印两国面临压力,首先是

能源的问题,寻找新的市场,在价值链当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中国和印度有共同的特点,同样面临共同的挑战,中印贸易发展非常快。

    十年前中印贸易只有十亿美元,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每个月十亿美元,而之前只是每年十亿美元,中国已经是印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IT产业、软件、硬件、钢铁、药品、研发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潜力。我们还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希望到印度进行投资,印度的公司也在日益关注中国的市场。这种合作可以汇集世界一半的人口,也能够帮助公司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刚才谈到有关金融服务的问题,中印两国都在金融领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都是积极的改进。同样在今后面临很多挑战,这也是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的挑战。谢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