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 正文
 

周厚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是迫在眉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5:52 新浪财经

  

周厚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是迫在眉睫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年度人物奖”20名候选人和“年度社会公益奖”4名候选人参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图为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创新论坛上发表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年度人物奖”20名候选人和“年度社会公益奖”4名候选人参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以下为12月9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创新论坛演讲的精彩观点。

  周厚健:先和大家道歉,我今天感冒很厉害。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能站在北大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我感觉到很高兴、很荣幸。在我参加这个交流以前,我特意在集团的网上检索了一下海信员工的毕业学校,最后我看到,海信拥有在北大的毕业生不足20人,只有十几人,这个比例只占千分之一,太低了,我感觉到这说明海信还不够优秀,说明海信的影响力还不够。

  今天我的讲座期间可能大量要讲到海信,或许有褒扬自己的嫌疑,如果我讲多了,请大家理解,这是海信对各位发出的盛情邀请。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海信的情况。

  海信是一个以家电、通信和信息产业为主业的公司,技术立企是海信最重要的战略。海信在技术拉动下,经营规模迅速增长,估计到今年的12月31号,我们的销售收入能达到340亿元。

  先讲今年对海信两件很重要的事情,并通过这两件事情说明一下海信是怎样做的,技术对海信的影响力是怎么样的。

  一个是今年6月份,我们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为我们的芯片做的技术鉴定,海信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晰度图像处理芯片,这个芯片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我们研发成功,同时我们产业化也成功了。

  这个芯片的成功,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中国每年彩电的年产量7000万台,去年是7300万台,这7000万台没有一片核心芯片是中国人自己的。随着海信这个芯片的诞生,这个历史到此结束了,中国的彩电有了中国自己的芯片。

  随后我们又发布成功研发了并且成功鉴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冰箱控制技术——适量变频,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此前中国是没有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海信又成为中国的唯一。

  应该讲,这两项技术的完成,标志着海信或者说标志着中国这个行业的自主创新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打破了在这些技术上外国人长期垄断的格局。

  第二件事,海信

平板电视,包括TDP电视、
液晶
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有率、销售量占有率率先超过了国外的品牌。在海信占有第一位之前,一直是国外品牌占有第一位,并且远远落下中国品牌。打破了此前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并连续在14个月当中保持了占有率第一位。这些事情都是今年实现的,但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一年做的,这些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下面讲一下技术立企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从历史来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上,中国错过了太多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这种氛围,有这种环境,但是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们无法发挥这种后发优势的经济理论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只能关起门自己搞,因此我们错过了很长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只知道引进,忘掉了我们应该自主研发。我记得在1987年的时候,中国全国一片引进之风的时候,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有一位处长,后来是电子工业部的科技司的司长,他叫徐顺成,这位同志很痛心、很担心地跟我讲了一句话,说“中国人怎么了?中国人怎么只知道引进了,怎么忘记了还能自主开发了?”这句话对我的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句话,实际上这种认识,这种内在的冲动本身是存在的,这句话对我的刺激是强烈的,我当时就想,我们的企业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实际上,中国很多的企业正是因为持续这样走下去而步入了困境,甚至是倒闭关门了。过去工业口有一句话,叫“不上项目是等死,上项目是找死”。找死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只知道引进,没有研发能力,最后引进的结果,引进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落后,从而引进的设备、引进的厂房都变成企业的负担,因此上项目实际上是找死。

  今天回头看,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证明,中国工业用市场环技术而获取技术溢出的这种善良的初衷并没有实现。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又有人批评用市场换技术这个说法,实际上历史上我们就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们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所以,中国沦为全世界加工车间的风险的祸根早就种下来了。今天,我们的领导人在这方面提了很高的要求,希望中国通过自主创新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际上,我们中国很多的企业有很多很大的生产规模,但是他只能加工,不能制造。加工和制造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加工是有人给我图纸,我按照图纸做出来。制造是从这个产品的诞生就能够设计它,然后把它再设计成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充分。温总理在一年以前去海信的时候特别跟我们讲了这个观点,说中国现在至多是一个加工厂,而不是一个制造厂。

  1990年我在去美国考察的时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芯片(集成电路)的设计对电子产业的支撑作用,因此回来以后我热血沸腾地和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的张强副部长讲到,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搞自己的芯片。但当时海信太弱小,由于海信人力、财力、技术基础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这个梦想瘫痪了十年。90年我出去以后,这个梦想给我的强烈冲击始终没有磨灭,直到1999年我们决定上芯片的时候,仍然是那时候给我带来的很强烈的冲击作用。

  讲了这些背景,只是想说明对技术的认识是由来以久的,但是它绝不是海信走技术立企这条道路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中国在技术上和海外企业差距太大,而且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因此技术成了我们跨出国门的巨大障碍,这个门坎我们不突破的话,在中国的市场上,在中国自己门前,我们完全可能被他们挤出竞争舞台。第一是差距太大,第二这本身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专门搞市场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大师撒威尔森讲,市场经济的最终主宰是技术竞争,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规律的反映,不是哪个能理解,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是必须做好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国外很多巨头们斥巨资或在做研发的投入,还在购买技术,原因也就在此。

  实际上,技术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在于,技术的投入不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这也是他们加倍热衷的原因。

  下面,我想以家电为例,进一步看一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靠着巨大的增长、迅速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迅速成为家电大国。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是来自中国,但是这仅仅是数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术含量的百分比。从制造业的经济总量来看,日本每年是9110亿美元,中国是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简单的数字总量比较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服装国,我们越来越掉以轻心的日本仍然保持着从六十年代开始延续到现在仍然是国际制造业的中心地位。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同为制造大国,但是在很多日本电子企业眼中,我们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是可以轻易摧垮的对手。

  我把2004年11月25号《日经产业新闻》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跟大家讲一下,《日经产业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个经济报纸,而且搞财经的人、搞企业的人,每天早晨必买此报。这篇文章写着,“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厂家逐渐从日本厂家手中夺回了庞大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纷纷把手伸向了低价的中国制造的普及品。但是随着普及期的结束以及购买替换阶段的开始,中国消费者纷纷把目标投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功能好的日本产品,中国厂家拿手的是附加功能、大幅度降价、赠送优势等等,蒙蔽不了中国消费者,中国厂家对此理解迟钝。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厂家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无法向开发及研究调转资金,消费者开始摒弃质量不高的中国品牌,把目光转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的日本品牌。”这就是日本媒体对未来中国的看法。为什么这么看呢?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创新的能力。而且这个媒体的看法绝对不是哪个记者、哪个编辑的看法,而是日本全体企业的看法。对七家日本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日本企业整体认为,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的良好控制能力只是充当生产上的合作伙伴,而绝对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挑战力量。在调查中,日企对中国家电企业比较文明的说法是,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甚至连自主开发都谈不上,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只能用日本的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加工而已。而东芝公司的石田泊之蔑视性的评价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根据市场行情购买成型技术或技术辅助性开发,实际是一些水果贩子,需要什么水果就包装什么水果,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韩国管理学会的会长朴成辅说:“我访问了四十多家跨国公司人员,50%以上都认为,中国的优势在未来必然会消失。”我讲的这两段话绝不是为了要挑起什么民族仇恨,这两段话我经常在海信讲,而且我讲了很多很多次,反复讲,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知耻而后勇。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大企业和中国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国家责任感。而树立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知耻,要知道我们的落后。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很客观地说,日本人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本身基本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和事实。放大到整个国家,我们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在第7位,经济总额在世界上排3位,可是我们的创造力只排到28位,自主创新力的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这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一个大的政治问题。

  这就是我要讲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下面通过我们“信芯”的突破谈一下海信。

  “信芯”是我们给这个芯片起的名字。作为本土生长的民族企业,现在海信已经知耻了,而且正在行动中后勇。五年以前,鉴于企业前途的危机,我们想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很果断地组织了一支青年人队伍派往上海,开始了芯片的研发。应该讲,这个研发是非常艰苦的征程。大家知道,芯片被人们称作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有人计算过,一块钱的芯片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十块钱的增值,芯片具有如此大的产业拉动效益,所以经常在专业的文章上我们看到把它叫做“工业粮食”,工业上必须用的东西。

  然而,中国的“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大概差了十年以上。以彩电为例,中国有68家彩电生产厂,七千万台年产量,全部依赖国外进口。这个芯片用在彩电上,到底它影响彩电的什么?实际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你就决定不了彩电的性能,决定不了彩电的功能,也决定不了彩电内部电路的层次,从而你是没有决定产品的权力的,更找不到你产品的差异化。刚才我讲的这些,都是由集成电路来决定的,没有这个电路,你永远是跟着别人走的,别人出一个什么方案,你做一个什么方案。所以中国年产七千多万台彩电,实际上没有自己说了算的产品,因为你没有芯片。因此,掌握技术,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产品走差异化道路,这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是海信五年前立志做好我们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的原因。

  我们历经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寂寞与枯燥,实际上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我后面还要讲,这种精神是我们取胜的根本原因。五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我们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团队,去年用了0在一个0.6毫米的间方上的集成板上做成了二百多万个电路,七百多万个晶体管,把这个电路完成了,并且很快批量生产了。五年对一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是最出成绩的阶段,所以创新是很艰苦的事情。

  下面,就我们的感受和同学们探讨一下一个共勉的话题。芯片是我们十几个很优秀的年轻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而且他们受到了很高的嘉奖。我想,他们的成功对在位的各位一定有很多的启发,我认为他们的成功,除了企业创造的条件,除了他们的技术基础,还有两点,可能比企业创造条件和技术基础更重要的。一个是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五年前,我们把他们封闭在上海开发的时候,这个团队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他们几乎是在科技的荒漠上开采。但是最后,这批年轻人凭着他们的热情,凭着他们的激情,凭着他们对事业追求的满腔热忱,他们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们做成了。

  现在我们这批年轻人在一脱手了第一代以后,马上就开始了第二代的开发。他们跟我讲了一句话,我是很感动的。他们说:“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的芯片会在世界的芯片技术上无可匹敌。”当然,这是他们的豪言,但是这反映了他们的激情,我认为就是这种激情激励他们渡过了这五年,并且取得了成就。

  前不久,中央台热播《亮剑》,评论很多,主要是讲共和国培养的一个将军,他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却是一个常胜将军,总能把仗打赢,总能把事做好。最后归结为什么呢?实际上归结为我们心中总在呼唤,或者我们心目中都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果断出手,勇往直前,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以我的理解,从这个角度讲,这种精神,这种激情,有时候是比专业、比知识更重要。而且,他们成功以后,大家发现,有的人未必脑袋多聪明,未必知识面多宽,但是他总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是共性原因,他们都有《亮剑》的精神,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个片子,非常有启发。

  第二,青年人要踏实,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事,这对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难的事情。大家想一想,五年的时间,这个团队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他们在做一件过程没有任何工作成果,结果很可能是失败的事情,但是他们认准了这种做法的意义,因此他们耐得住了寂寞,不仅仅耐住了专业上的寂寞,也奈住了社会上各种诱惑,社会上各种利益、娱乐的诱惑。最后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了五年,这个芯片做出来了。我认为,他们的挑战首先是和寂寞挑战,首先是和这种枯燥挑战,甚至是极度的寂寞,极度的枯燥。我认为,我们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同学们需要这种精神。应该讲,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商品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做到这一点就越来越困难。恰恰在实际工作中,要出成绩的话,耐得住寂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要讲人生规划,企业也是这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我讲,人生也是一场战略规划,年轻人一定戒浮躁,戒急功近利。如果企业眼光短浅,鼠目寸光,实际是在透支未来,人也是这样。

  如果各位能够养成这种踏实、扎实的作风,培育自己的资本,资本是长期回报的,这就是厚积薄发。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的校训,而海信是“海纳百川,心诚无限”。我们是另外一方面的包容,希望各位加盟海信,在未来的海信出现更多的北大精神和北大学子。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