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召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7:18 新浪财经 |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会,并且就危机管理谈一谈研究的体会。危机这个概念,我想对在座的各位来讲,都并不是很陌生,但我今天讲的,我觉得是从国家的层面角度,社会稳定的角度,公共和社会安全的角度谈危机有关的问题,危机的概念是一个很敏感的概念,包括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媒体的轰动性,不确定性,以及突发性,所以这种危机的性质,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政权不稳定,造成国家的不稳定,包括对外关系的不稳定,危机一词在各国的立法中用法并不统
动力之一,六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各类的危机显现不断,使危机管理研究成为决策部门的迫切需要。那么大家可能都知道,包括1962年之间的导弹危机,50年代后期,苏东国家内部的冲突等等。特别是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二战后,黄金时期以后,在社会上有出现了社会震动,包括美国的黑人运动,学生的反战运动,水门事件,能源危机等等,这些方方面面使决策层对危机管理给予非常大的重视。动力之二,六十年代以美国政治学界为主的,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责任,其中有些学者就是说危机研究现象这么一个棘手的事情,动力之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面的更新,比方说计算机,新技术手段使危机理论的研究突破了定性的分析方式,将量化分析引入了危机理论,使危机管理精确化,量化,除此之外危机理论的研究视野也变得十分宽阔,不仅对每一个危机事件进行独立的分析,而且是把危机事件置于一套框架之下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有助于对危机演变规律的把握,最后把危机现象作为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的辩论因素,全面研究危机与其他相关辩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从现在来看,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了,但是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智囊库,大学,仍然把冷战时期所建立的危机管理研究的架构组织保留下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总的来看,西方这套研究走在了别人国家前面,它抢占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既可以为本国的安全战略服务,也可以洞察其他国家的一些现象,其他地区的形势,为本国趋利避害,所以到现在来讲,西方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的理论和架构,这是我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危机管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从各种角度对危机管理进行不同阐述。当然同西方的现代危机管理理论相比,我国古代的危机管理思想,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著作体系,但是从古人的思想理念也可以发现它有以下四大重点。第一,古人特别重视对危机的预防,特殊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不能抱有敌人不来的侥幸心理,不要抱有不会发生事情的侥幸心理,要从各个方面加强迎接挑战的准备。第二点就是古人强调要强化决策者的心理素质,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舆论的关注性这几大特点,这无疑,一旦危机爆发会对决策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能力考验,所以中国的古人特别强调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特别是要求决策者在危机时刻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处理危机的能力,第三点古人辩证地看待危险和机会的相互关系,强调进行成功的危机管理,就会战胜风险,从而营造出新的机会。肯尼迪的有一句名言他说在中国危机是由两个字构成了,一个是代表了危险了,另一个是代表了机会,这位前总统对文化并没有很深的研究,但是他幕僚研究很到位,危险与机会本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经过转化可以发生质变。反之对危机轻之任之,束手无策,危机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古人强调第四点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要在充分获取情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这样才能把握转危为安。所以这是我要介绍的第二个方面,中国古人对危机管理的一些思想。 第三个方面应该是介绍国外的方面,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想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地介绍。下面我介绍当前中国的对近期主要社会危机的几点思考,在这个方面,第一个介绍我国近期危机的一些源头。产生的主要来源,这里面第一点国内因素是危机的主要来源,也可以说如果国内问题解决好,其他的危机来源基本上不可能动摇我们的政权和社会稳定,如果国内危机来源处理不好,其他的因素才会形成阻碍,近期的国内危机我们分析到主要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来源之一是弱势群体可能会引起社会危机,弱势群体是制造诉求型危机,报复型危机的源泉,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组成。第一个低收入的农民,第二个离开土地的农民,第三部分城市的失业者,第四部分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我们想这个可能是造成危机的弱势人群中的主要。来源之二可能是金融政权领域的,可能引发经济乃至社会风险,从国外的例子看,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阿根廷危机,国际上发生的许多危机,并且危机蔓延到整个社会,大多是金融危机,所以这是我们感觉到近期可能要发生的危机的来源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性,国际性危机的丧生是开放政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主要决定性,当然也会发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我们面临国际危机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开放政策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较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明显提高,08年的北京奥运会,10年的上海世博会标志着我国进一步融入社会,但是交通流量大了,交通事故就会增多,这样必然会导致潜在的危机的增长。风险之二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西方和周边国家,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崛起,可能会制造一些国际危机,本来一些偶然事件,也可能因为国际上对我国的疑虑而演变成国际危机。那么国际危机的高发区,包括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和我们有领土的争端的国家,我国劳务人员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这是第二个危险,第三个风险就是民族分裂,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可能利用某些偶发的因素兴风作浪,所以从而达到破坏社会的目的,除了这三股势力之外还有法轮功的邪教组织,地下组织,还有民族分裂组织,海外民运组织等等。都可能会利用一些偶发事件制造危机,或者说破坏社会稳定。第四个危险就是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过程,自然灾害导致社会政权危机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就是对我国近期受过危机的一些简单概括。下面受过危机的主要类型和形式,类型之一是弱势群体的诉求行为,弱势群体通过政治手段要求解决具体问题而形成的危机,这些危机一般有具体的诉求目标,比如说要求解决拖欠工资,社会保障等问题,由于事件的规模和性质诉求行为可能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社会不稳定。那么近期的一些案例显示,弱势群体诉求行为型都是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劳资矛盾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感觉到处理的时候应该隔离危机,一方面是把法律问题,劳资问题和政治问题隔离开来,将问题向法律的途径引导,是通过法律手段而不是政治手段解决问题。避免使弱势群体的诉求行为危机演化为社会政治危机,另外一方面要隔离各地的诉求型行为,避免零星的问题绵延成全国性的事件。类型之二是制造者抱负社会性的危机,这个危机是零星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阻碍者往往是具有挫折抱负心理的人,这类危机的主要危害,在于对社会心理狡诈,尤其是来自权威媒体的信息,社会上容易谣言耸听,形成危机事件发生,还有一些恶性事件发生。大家知道前几年在天津等地发生的艾滋病的扎针事件,造成了市场的箫条,局部社会的不稳定。另外大家很清楚,影响比较大的抱负性社会危机,还有2001年3月16号石家庄的特大爆炸案,这个案子在杀死自己的同居者之后,他说杀一个也是杀,说两个也是杀,策划通过爆炸抱负与他有仇的人,结果造成108人死亡,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不稳定。 类型之三是证券金融市场的风险,类型之四三股势力造成的非暴力行为,冷战结束以后,西方有一股理论叫做非暴力反抗,例如美国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采取心理战等非暴力形式向中国政府挑战,破坏中国的社会稳定,这些事件从目前来看还处在萌芽期,但它的目标针对的是我们的政权和社会稳定,政治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活动有一定欺骗性,对我们的政权稳定危害很大,大家知道四川,辽宁,吉林等地先后发生法轮功事件,侵入当地有线,无线电视系统,就是这类非暴力事件的一个典型例子。类型之五就是涉外危机和国际的危机,涉外的危机危害性在两方面,一方面危害本身对我们国家产生的厉害,另外对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如果应对失误,可能转化为危机,我想这几年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1999年中国中南使馆被炸,还有中美撞机事件,以及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今年在巴基斯坦被炸,以及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枪杀等等,这类都属于涉外危机的典型表现。此外还有海外的骚乱事件,1997年的印尼的骚乱,所以未来这种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在东南亚,拉美等华人比较集中,本身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这类事件近年来很快就会受到国内的关注,并且引起我们大学生的不满情绪,造成外交的两难处境,并且对我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形成压力。除此之外我们感觉到渔民被扣,被杀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出现在东南沿海的地区,或者说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南海问题和我们有领土争端,2000年5月29号一名渔民被枪杀,所以这类事件我们感觉到今后还有可能出现。除此之外海外劳务人员,或者说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今后也可能出现在许多地区。特别被我们认为巴基斯坦等南亚,中亚,西亚地区是中国海外人员遇伤害的高危地区。所以我们感觉到涉外的危机风险离我们也是越来越近,类似六就是影响比较大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除了自然灾害以外,类似美加的大停电,最近希腊爆发的局部大停电,以及中国国内工厂企业,以及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也没法避免。这些事件被媒体广泛传播影响很大,政府一旦处理失当,或者处理滞后,就有可能危机政府的性命,影响社会的稳定。 分析了社会危机的以上六个类型以后,我们感觉到现在应该尽快思考,建立并且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我们感觉到近年来我国也遭遇过不同类型的危机,但是在政府的领导之下,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从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相比,我们应对危机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感觉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不愿意提问题,危机过去被认为是一个不好的词,各界政府部门普遍的感觉中国人,中国政府,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应该是危机,危机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所以一旦事件出现以后,往往只是感到出事了,而不用危机这个词来替代,实际上危机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尚有国家危机,社会危机,中有企业危机,下有个人危机,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避免危机,危机一词其实是中性的。所以我们感觉到应该重视危机这个概念,第二方面,对危机的认识不足,不能从政权稳定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关注危机管理,各级部门到企业个人,我们往往看到出了事而不能把具体的事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来认识,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要从社会和政权的稳定 来考虑事情,如果不从危机的高度来看问题,一个小问题也可能最终酿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分析到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之下,日本爆发了严重的手纸危机,而手纸危机沿袭到现在的短信管理,我们感觉到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必须高度关注危机管理。第三个就是我们感到现在 我国现有管理体制没有连成一线,协调能力比较弱,我们既没有类似美国的,俄罗斯的这种国家的这种常设的危机处理协调机构,现有的各种机构只负责自己监管的范围,我们从危机管理的这个角度来判断,危机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责任有大小,权限有高低,但是这些机构应该有一个强烈的协调机制。基于这些分析,我们感觉到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制定权责明晰的危机反应机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加强技法,以加强各个地方和政府之间的协调能力,第二个建议是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对今后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以及应对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感到美国爆发9.11以后它之所以处理得比较及时,到位,其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预案。第三个建议就是修正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的字眼,能否良好的处理危机事件,应该是判断各级政府能力的关键标准,要在制定上,从根本上为各级政府的行为选择,提供相应的正向机制,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危机管理体系,或者说预警机制的正常运作。第四个建议就是开展全民的危机管理培训,增强应对能力,我们分析到大多数的危机争斗都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因而危机管理既是一向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同时又是一项永远和全面的社会管理,所以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感觉到必须重视危机的管理培训,一方面应该尽快开展在公务人员当中加强对危机的应对情景训练,同时应该展开教育,但是要避免在社会上产生不必要的事件。 《战略与管理》杂志社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危机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鹏辉博士: 就是介绍一些前线的看法,陆院长已经讲得非常全了,我给陆院长做个补充吧。主要是联系我们开这个会的主题,我的理解主要是重要的目的是借鉴交流一下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危机处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那么以便为我们国家的危机处理各种制度能有一个完善,做一些研究工作。那么就我个人来看,我们现在这个会主要是借鉴,两个方面可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比较现实的,一个就是在如何完善立法,这个发达国家在危机管理方面,各方面的各个门类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善,很值得我们国家在完善法律的过程当中,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拿美国为例,美国这方面可以说是比较超前的了,1947年专门有一个国家安全法,对国家所遇见的各种重大问题在这个国家安全法里面基本都囊括了,根据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形成了两套管理机制,一个就是围绕总统的,也是基于这个法律之后形成了今天的美国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制度,前两天赖斯来访,这个机构的设置就是根据这项法律产生的。也就是说他在危机应对方面围绕最高元首形成了一切机制和措施,都是有法可依的。不是临时性的,或者拍脑袋的。就是围绕总体,那么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依据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最后47年组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二战一结束,美国就进行了立法,然后根据立法,就形成了两大套的紧急状态,或者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系。那么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后,进而发展又形成了叫国家紧急管理委员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接着9.11之后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家本土安全部。也就是在完善立法方面,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 那么接着1973年,越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它又总结越战带来的群众暴动,资源枯竭,环境恶劣,它又在1973年为了防止总统,或者是有关部门滥用权利,又专门又制定了叫《战争授权法》,那么1976年又专门制定了一个国家紧急状态法,也就是从1947年国家安全法出台到1976年国家紧急状态法,美国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就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一个大的框架,这个还不算它有大量的处理紧急状态的危机方面的一些法律条规,都是囊括在很多民法体系里面,这个也是特别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它有大量的危机处理的法律法规,都是在民法里面,并不是一定是专门的有什么,比如说SARS出来之后,国务院有专门搞了一个医疗方面的管理条例,他并不是说一定要单独某一项,洪水我就制定一个洪水的,医疗出问题我就制定医疗的,他不仅仅是这样,它就在平时的民法完善过程当中,就把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方面大量的法规就准备做了补充了。比如说在民航法,民航运输法等等这些里面,它都有专门的条款界定国家如何在紧急状态下,有法可依地应对突发事件。那么整个西方国家这方面确实都是走在前面,因为英国也是尽管国家小,但是它也是,比如说美国在民航运输法和民航法里面,都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就是国家利益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政府有权征用和租用民航飞机,民航商船,和民航材料,并有权限制国内企业向外国出售运输工具,通行工具,交通工具,很明确,并不是说突然遇到什么事件了,临时用行政管理或者行政命令来处理,都是有很明确的法律条规的。英国在1939年就专门制定了一个紧急全权国防法案,就是在本世纪的前半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完善的危机方面的意识,在这个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地方,也就是如何在危机状态下,或者危机状态没有出现的时候,完善我们国家的危机管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会,如果能在这分析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观点,或者是一些建议,那么的确是一个好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总结经验,那么有法可依了,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就应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各种的危机处理的相关制度,就理论上讲,我们国家这个体制,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很强的,就是我们国家这个体制其实在处理突发事件效率是很高的,东方国家基本上有这个特点,对突发事件动员比较有经验,但是我要说的就是另一个方面,那么如何在处理危机和危机的过程当中,既能够有效地处理危机,同时又能够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大的课题,就是我们在制度设置,在法规完善同时,如何保护公民权益呢,这不仅仅是知情权的问题,上一次国务院法制办宋司长提出来危机的处理过程当中,公民的主要权利是知情权,那么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知情权,还有一个公民权利合法保护和合法补偿,举个例子比如发大水,发大水,我们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老板,可能一家四口就是一条船,几代攥了一条船,为了堵水,把这个船给损坏了,我们根据什么样的方法或者什么制度对他进行补偿,他是对国家利益做出了贡献,没有一个人在国家发大水当中,跟国家的妥实不配合,没有的。但是怎么样对他进行补偿,怎么样保护这个合法权益,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就是我们在制度设置上,是通过保险公司,还是通过民政部门,保护民众的利益,这个在制度设置上确实值得我们要很深入地进行研究。比如英国在马岛战争期间,就是有征用了民用的机构,就是民用的船员你参战了,进入战区你享受和士兵同等待遇,你就是士兵了,尽管你不是战士,但是你牺牲是按照士兵的一切抚恤待遇,按照士兵走。同时给你工资,要比士兵还要高一倍,那么这个机构,你领钱的时候,是到他的专门有一个机构,军用和民政专门成立的机构,你到这个地方去登记,这是很明确的。所以在制度设置上,如何借鉴发达国家既有效率,又有能够保护民众的利益,这个也是我们目前国家完善危机管理制度应该认真思索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也希望我们这个会能够在这个方面有一些有力的经验。 焦洪波:他讲得很不错,再次向他表示感谢。本来我们还要请 上一位国务院法制办,法规司的副司长宋瑞霖给我们的会议做一次报告。就是危机应对方面的专家之一,他这次不能来。由于中央领导召见,他传过来一份东西,把要点向大家说一下。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教科文卫法规司副司长宋瑞霖: 要点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如果危机处理不当,最后有可能转化成社会的危机,直至政府的危机,陆院长已经讲了。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好象离得是比较远,实际上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国外有好多先例。因此危机应对应该从政府、社会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第二个要点,就是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刚才刘鹏辉也讲了这个。政府的信息公开化,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以及危机管理的立法都是一个国家危机处理能力的集中表现。第三个要点就是处理危机的过程之中,也会遇到中西文化冲突的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国际合作以及接受国际与社会监督的过程之中的新闻发布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