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成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1:1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重庆市和成都市日前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这样的改革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9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说,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首次在西部设改革试验区

  重庆和成都是中国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2005年和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后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有关人士指出,中国首次批准在西部地区设立改革试验区,这个标志性的变化,是中央改革发展的重大布局,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改革试验的条件和能力。通过试验区的建设,可促进成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尽快打造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重庆城镇化率70%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争取到2020年试验区人均GDP达6500美元以上,城镇化率70%,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2.5∶1,人均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建设西部领先,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成都在户籍等8方面突破

  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则表示,成都市将重点在统筹城乡规划、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等8个方面率先突破,通过改革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成渝都是“大城市带大农村”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务差距更为突出。

  重庆和成都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重庆市3100多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城乡差距也较大。

  (据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

  延伸阅读

  设试验区不是“给钱给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解释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它很多优惠政策”。

  (据《成都日报》)

  “新特区”成改革重要途径

  因为有别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人们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专家指出:“新特区”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和新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