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扩城:3年万亿元城市化计划魅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2:24 第一财经日报

  以城市化进程吸引三峡库区农民,破解库区内新建工业项目受严格限制的难题

  程维

  重庆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方式,除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外,主要是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

  推动农民放弃承包地的配套政策,包括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等。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在鼓励进城农民放弃承包地的同时,重庆将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在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安居乐业。

  有了土地,重庆目前推出的庞大的扩城计划才可能实施。

  “西部最大城市群”之梦

  “城乡统筹如何发展?核心就是扩城。重庆主城面积10年后将扩大一倍,按我市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指以主城区为核心,包括长寿、涪陵以西的23个区县)的规划,城镇化率将接近80%。”重庆当地一家报纸11日在一篇报道中称,未来的“新特区”将新增800万以上城市人(也就是其中大部分将是进城定居的农民),成为西部最大的城市群。

  目前的信息显示,重庆希望通过城市化来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这一思路是“重庆方案”与“成都方案”的最大区别。

  这一区别是由两市不同的现状决定的。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6月15日在该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启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称:“成都有成都的市情,重庆有重庆的市情,成都有1000多万人口,它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而我们的城镇化率只有47%。”

  重庆目前计划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主城区附近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一小时经济圈”。通过发展该特大城市群,未来吸引该市400万~800万人口迁移进来。

  “一小时经济圈”的划定范围内目前有常住人口1600多万人,接近全市人口的60%,其中城镇人口接近1000万,城镇化率接近60%。

  重庆期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进城等一系列举措,10~15年后,使“一小时经济圈”的地区GDP超过全市的80%,集聚的城镇人口超过20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80%以上。此外,重庆还计划通过强化“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来带动万州和黔江这“两翼”的发展。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称,前几年,重庆市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结构,但后来发现,实际上重庆市是小城市拉大农村。目前,重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不强,尤其是主城幅员面积小,属于“小马拉大车”。这一结构急需改变。

  目前,重庆市主城对周边区县的经济拉动比率为1:5.7;而上海为1:6.8,北京为1:11,天津为1:4,换句话说,重庆的经济拉动力在4个直辖市中排第三。

  工业扩张计划雄心勃勃

  重庆计划3年内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投入约1万亿元,来完成其城市化进程。

  重庆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王青4月25日在该市举行的“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策略专题报告会”上称:“从规划正式出台后到2010年,将有上万亿元资金投向‘一小时经济圈’。”

  王青说,重庆市未来将在“1小时经济圈”内合理布局100个重点镇,发展特色产业和就近吸纳农村人口,使经济圈的工业化、城镇化提速。这些重点镇将按“四沿”原则布局:沿大江大河、沿交通线、沿平谷、沿资源富集区。

  他表示,在产业布局上,“一小时经济圈”拟规划在“三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范围内打造核心产业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和都市工业;其中“三北”(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的一部分)地区为北部产业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东部产业区以茶园新区为中心,发展装备制造业、会展业;南部产业区以鱼洞为中心,布局

摩托车、零部件、食品、机械产业;西部产业园则以西永、西彭为中心,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芯片、加工、仪器仪表业。

  同时,重庆还计划沿渝武、成渝、遂渝、渝黔四条高速公路打造四大产业带,并最终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包括汽摩产业、天然气石油

化工业、综合性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综合性轻纺食品产业。

  这实际上是一个工业扩张计划。当地对此操作的提法是:“以工业反哺农业”。

  设立并重点发展“一小时经济圈”,事实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国家限制在三峡库区发展工业,也严格限制新审批库区内的工业项目,因此要解决库区发展问题,只有将库区内的几百万人逐步吸引到主城区附近来发展。而要吸引他们迁徙,只有通过发展工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和合适的居住环境。

  四跑道机场

  和第五大铁路枢纽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城市化的关键支撑。重庆将自己定位为东西部交通枢纽,因此该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交通建设。

  在水路运输方面,重庆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优势在西部省区市中无可比拟。在高速公路方面,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布的《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到2010年,该市将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体系,建成约2000公里高速公路;至2020年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体系,使该市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达到3800公里。

  尽管重庆市将在市内把高速公路修得四通八达,但其中“八射”并未能全部射出重庆市辖区,这些高速公路与邻省的全面对接尚需一定时间。

  在航空方面,重庆机场14日披露,该市正计划建设成4条跑道的机场,这是国内第一个报批4条跑道的机场。全国现有机场中尚无第二家。即便是每天都异常繁忙的首都机场,目前也只有2条跑道。

  铁路建设是重庆一直期望突破的领域。目前的信息显示,当地期望突破铁道部西南大区管理部门审批限制的计划,已经初步兑现。

  重庆市规划部门18日抛出了一个铁路网计划,计划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内区县铁路覆盖率达到86%,这意味着今后“一圈”内近九成区县将实现铁路线网覆盖。

  刚刚通过专家评审的《一小时经济圈规划》显示,重庆市将以主通道建设为重点,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和长江航道骨干,建成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按照该规划,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内将形成“一环十射两联线”的铁路网络,建成国家铁路枢纽。这是一个近千亿元的投资计划。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现有成渝线、遂渝线、襄渝线、渝怀线、川黔线5条线路,规划新建兰渝铁路、渝泸铁路,增建襄渝、遂渝、渝怀铁路二线,并对川黔线进行扩能改造,形成7条放射状铁路干线。

  其次,重庆还规划建设3条城际铁路。新建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涉及重庆的是渝利段,具体走向为主城—涪陵—石柱—利川)、成渝城际铁路(具体线路为主城—永川—荣昌—内江—成都)、渝万城际铁路(线路走向为主城—长寿—垫江—梁平—万州),形成3条城际铁路放射线。

  其中成渝距离约400公里,城际铁路计划通行时间为2小时;渝万城际铁路距离长255公里,计划通行时间1小时。渝万城际铁路远期还将延伸建设“万州—安康—西安”客运专线,形成“西安—万州—重庆主城—贵阳—昆明”的西南地区南北向客运专线。

  根据打造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的新定位,重庆规划了10条铁路线网。也就是说,2020年前,将有10条铁路干线经过重庆主城,分别是老成渝线、成渝城际列车线、兰渝线、襄渝线、渝万线、遂渝线、渝怀线、渝利线、渝黔线、渝泸线,客运量将比现在大大增加。其中,除老成渝线外,其他铁路线都将建成复线。

  重庆市现有铁路里程1209公里,至2015年,通车里程将达到2267公里,成为我国继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之后的第五大铁路枢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