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人民币继续缓慢爬坡趋势 珠三角企业渐寻避风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2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龙舫

  在连续两天大幅升值后,人民币减缓了升幅,开始呈现爬坡的趋势。

  6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7.6238,较上一交易日缓慢上升20个基点。人民币/美元OTC询价交易市场升至7.6263元,14日收报7.6430元。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让遍布于珠三角的中小外贸企业感到日子有点难过,如何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成为他们的考虑焦点。

  "由于中国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美国对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压力可能还会加大,所以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要做好规避外汇波动风险的准备。"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一名外汇交易员表示。

  规避汇率风险的N种手段

  刘连是深圳一家眼镜出口企业的国际业务部经理,他们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北美。

  "这几天正忙着向中国工商银行咨询,如何利用'远期结售汇'来规避风险。"刘连说,"我们的合同一般都以美元结算,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前提下,要赶紧学会套期保值的本领。"

  他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是指客户与银行签订合同,把"未来"要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先"固定"下来,到期时按合同与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

  工行广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的资深理财师侍伟说,目前国内能够采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只有"远期结售汇"。自2005年汇改以来,工行的该项业务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大部分客户都是出口企业。

  事实上,由于国内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缺乏,部分国内企业不得不通过国外的关联企业或代理机构采取离岸市场避险的一些手段。

  比如说,"人民币期货在国内还没有推出,但是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去年8月就已经推出了人民币期货品种系列,中国的进出口企业也可以参与"。一名曾经帮助出口企业操作过此类业务的人士说。

  他称,CME的人民币期货与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类似,即都不以人民币结算,可在海外自由交易,不受中国严格资本管制的约束。

  CME套保案例

  前述帮助出口企业进入CME操作套期保值的人士描述了他最近操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2007年1月,东莞的一家服装出口企业与美国某企业签订出口订单1000万美元,当时美元/

人民币汇率为7.80,合约总价值为7800万元人民币,生产和运输成本为7000万元人民币,预计毛利为7800-7000=800万元人民币。

  他称,如果该服装企业没有采取套期保值的措施,那么在6个月后交货时,人民币已经大大升值,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64,则结算到手的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7640万元,此时毛利为7640-7000=640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该服装出口企业损失了160万人民币。

  而由于该企业在CME进行了人民币期货的套保,即在签订1000万美元出口订单的同时,在CME市场买入人民币/美元期货合约(即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7800万人民币即78张人民币/美元标准合约。

  此后,当6个月交货收到1000万美元资金时,东莞的这家服装企业在CME期货市场将78张人民币/美元多头期货合约卖出平仓。由于期货市场利润为(100万/7.64-100万/7.80)×78=21.06万美元,即160.9万人民币,合计为此支付的佣金为18×78×2=2808美元(约2.15万人民币),等于用2808美元换来160万人民币的利润。

  由此,该服装企业最后实现总利润约为798.75万人民币,接近出口合约签订时预估的800万人民币的利润水平。

  "这种离岸市场的风险规避手段仍然处于灰色地带,国内的银行是不能参与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去年还专门下过禁令。"侍伟称。

  深圳银行业的一名人士告诉记者,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今年曾经指出,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已推出远期结售汇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为发展外汇市场上的其他衍生工具创造了条件。

  他透露,现在推出外汇衍生工具的工作处于积极的准备阶段,相信日后外汇市场会出现其他的外汇衍生工具,如人民币期权、人民币期货等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