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北京:跨越后奥运宿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4:20 第一财经日报
陈汉辞 似乎是一场阿甘似的赛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就是奥运会。 但狂欢之余,面临的后奥运经济难题也许是无法想象的。对于这一点,2008奥运会承办者——北京市政府是清醒的。 5月25日,离那个让人期待的日子还有一年之久。北京国际饭店宴会厅里,“后奥运经济中场馆如何运营”的论坛进行着,巴塞罗那、悉尼场馆的运营高手以及全球体育娱乐产业的重要操盘手阐述着他们的观点。 “我们在那16天之后会怎样呢?”闲聊中,来自各大场馆运营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问。 后奥运经济会平稳发展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后奥运经济问题也是我们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但是我们已经在为此寻找解决之道。”北京市发改委高级顾问宋晨翔说道。 宋晨翔的自信源于北京市政府对后奥运经济问题的重视。 从2002年到2006年,五年间,北京市经济年均增速为12.1%,比1997年~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2006年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72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6210美元,提前2年实现了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目标。 但有专家认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可能都将面临新的挑战。降低后奥运风险,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似乎给出了答案。他在今年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也正式表明:后奥运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淇在报告中也透露了北京市应对后奥运效应的工作思路。“合理引导投资,继续推动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和消费对首都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奥运会后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过去五年里,北京每年的投资规模达到了3300多亿元,年均投入增长17.2%。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入预计在11800亿元以上,“按照投资的进度和大项目的分析,估计奥运会后的两年,投资量会占到整个投资量的45%左右。”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的新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奥运会后仍然会保持相当的规模和比较快的发展水平,在产业领域也将对投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技术比较高的产业功能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会有重大项目实施。 “按照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北京市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建设,特别是一些与奥运无关又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基本上是奥运会后上马。这点能保证北京在奥运会之后投资上的增长速度不会改变。”宋晨翔告诉记者。 过往的“奥运低谷效应” 然而,后奥运经济的客观环境似乎又让投资者们感到是一个未知数。与奥运经济相关的,还有这样一个专业术语,即“奥运低谷效应”。这个概念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 1976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在15天的轰轰烈烈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空荡荡的体育场,还给纳税人留下了20年的债务。 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更是成为一个反面的典型案例。当初日本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来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此次奥运会后,长野市经历了长野经济研究所形容的“后奥林匹克衰退”。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滑,211家企业宣布破产,长野经济下降速度也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记录。 2004年“回家”的雅典奥运会结束至今,绝大多数场馆一直处于尘封之中,没人愿意投资这些场馆,所谓赛后利用也只是空谈,政府每年要支付上亿欧元的维护费用。就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半年后,监察奥运场馆使用的国有公司负责人克里斯·哈德杰曼纽尔不禁心痛地感慨:“未来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哈德杰曼纽尔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36座专门建设和改建的场馆,许多因缺乏维护已经破败,雅典奥运会之前,政府曾经保证所有的场馆在奥运会之后都会出售给私人,从而达到收支上的平衡,但私人投资者只对少数场馆有兴趣,大多数场馆回收成本和赢利的空间很小。 而2008年奥运会,北京需要36个比赛场馆和60多个训练场馆,36个场馆有31个在北京,其中14个是新建场馆,14个是扩建场馆,还有8个临时场馆。 根据北京大学首都经济研究室的报告,包括九运会、亚运会和大运会新建体育场的调查显示,基本是一直存在亏损,收入无法与日常维修和维护持平,而高昂的收费又是一般老百姓无法接受的。 场馆运营最关键 “按照成功运营场馆的美国模式,基本上场馆的业主也是场馆内容的‘填充者’,他拥有演出公司、经纪公司、球队等场馆需要的内容,这样的公司基本是将产业链纳入一体的。”北京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会结束才是一届奥运会真正的起点。” “但北京目前,能够将文化体育产业链融为一体的公司几乎是没有的,从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环境的培育方面看,几乎是刚刚起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要走美国的模式并非朝夕之事。体育产业和场馆运营是‘水’与‘船’的关系,只有体育产业发展成熟,才能避免奥运会后场馆空置现象。”一位长期致力于文化体育内容投资的公司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北京市发该委副主任刘志曾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北京奥运场馆将来更多是为社区服务:“我们希望组建发展一些大型体育产业企业,由它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将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和形成主导型的体育企业集团;规划建设体育产业的六大功能区,如具有很强的经济和文化辐射功能的龙潭湖体育产业园等。 奥运会后,北京市将重点培育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国际品牌赛事;调整和完善体育产业税收政策,设立每年5亿元的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和组建大型体育企业集团。 “我们有着一流的场馆,有着好的发展势头,我们不应该担心后奥运经济的问题,但我们现在最紧缺的就是运营大型场馆的高级人才。”宋晨翔告诉记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