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正在消逝的神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六次踏上青藏高原,用镜头和笔持续地捕捉(并奢望留住) 章轲 “现在,冬天热得像夏天,结不了冰……”珠峰脚下绒布寺喇嘛阿旺念扎担心地说,“这些年气候变化得很明显,我开始担心将来的人。如果雪全部都融化了,他们该如何生存?” 5月14日至6月4日,从青海青藏铁路的起点西宁,到方圆500公里无人烟戈壁滩中的格尔木,再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沿青藏公路和铁路进入藏北草原、藏南农牧区和珠峰自然保护区。这已是我受《第一财经日报》委派,第六次踏上青藏高原。 20天的青藏苦旅,高寒、缺氧、干燥时时困扰着我,在可可西里的晚上,鼻子流血了;在西藏那曲的晚上,头痛欲裂。但始终让我揪心的,还是目之所见、日趋退化的生态环境。 “这种荒漠化的趋势应该是不可逆转的。”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延林对我说。 但这改变不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的热切关注。这种关注,不管是从地理上、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能找到充足的理由。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以上,人口10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8%。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皆发源于此,河流的年径流量699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总量的1/4,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4%,湖泊储水量占全国的52%,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生态源区。 从环境的角度看,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它的环境效益已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根本利益。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独特的地区,也是最引入注目的地区。”青藏高原问题专家、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顾问师守祥认为,这种关注缘于她的独特、神秘甚至是落后和原始。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目前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很落后,产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贫困面大,因贫困而导致的生态退化严重。青藏高原是目前我国最不发达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和平解放前,青藏高原的大多数地区实行农奴制,政教合一的僧俗贵族统治长达数百年之久,经济相当落后。师守祥介绍说,建国后,国家对西藏给予大力扶持,每年西藏财政收入的90%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但与全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农牧区至今还是生存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严重不足。 如果说,经济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做到的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就绝非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发生全面和加速退缩。”中科院原副院长、西藏自治区首席科学顾问孙鸿烈说。 “青藏铁路大部分是从海拔在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带通过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层稀薄,草皮一旦破坏,地表很快就会变成沙砾的土地,再想恢复是很困难的。”孙鸿烈说,青藏铁路开通后,最有可能带动的是矿产和旅游两大产业,而这两个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如果对生态保护和恢复缺乏有效措施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考察表明,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青藏高原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大陆寒冷空气,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也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造成了南亚两季气候。而在高延林看来,青藏高原的形成与人类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华夏文明。 “现在,冬天热得像夏天,结不了冰……”珠峰脚下绒布寺喇嘛阿旺念扎担心地说:“这些年气候变化得很明显,我开始担心将来的人。如果雪全部都融化了,他们该如何生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