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化工围湖:太湖污染顽症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3:31 第一财经日报

  高学军

  太湖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之后,各界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太湖流域环境容量已远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经济规模。如果要有效治理太湖,势必要大幅度削减该地区的排污总量

  化工行业排出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在江苏全省工业排污总量中均居前列,被列为全省“第一排污大户”。这样的“污染大户”长期环太湖发展,治之不去。

  太湖西岸的化工之乡

  宜兴市周铁镇,位于太湖西岸,是有名的“化工之乡”。

  在这片河网纵横交错的江南乡村,散布着数百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排出的污水,基本未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就通过河网排入太湖,成为污染河道和太湖的重要来源。

  在60多岁的宜兴农民杭尧斌眼里,这些化工厂就是让人不得安宁的“庆父”。他说,如果不关闭化工厂,当地的河水就不可能变干净,太湖也永远无法治好。

  2005年4月到8月,为了弄清太湖污染物来源,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曾经组织了五次太湖上游沿湖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太湖上游地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太湖污染负荷量的重要来源,而上游地区入湖的污染负荷量主要来源为无锡地区和常州地区,并主要通过宜兴和武进(常州所辖区)境内的河流进入太湖,其中无锡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基本占入湖总量的一半左右,常州地区次之,浙江湖州地区占比小于1/5。

  不堪重负的化工污染

  今年1月27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宣布,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

  在2006年中央加紧

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江苏GDP增长14.9%,增幅超过山东,也高于前两年的增长水平。

  然而,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中,类似化工这样排污量高的工业种类比重较大,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成为江苏的心病。

  江苏省是一个化工大省。据统计,江苏2005年化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化工企业3万余家,共生产20多个大门类、3万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江苏全省化工行业废水年排放量已达到7.75亿吨,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化工行业排放的COD、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污总量的25%、50%、62%和33%,位居各行业前列,被列为全省“第一排污大户”。

  在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前20位的重点企业中,化工行业就占了15家。

  江苏的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环太湖地区,苏锡常三市都是化工企业集中的地区。其中无锡市化工企业目前接近3000家,规模以下企业(即“小化工”)约占2/3;苏州市共有化工企业2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下企业约占3/4;常州市共有化工企业2400多家。

  宜兴作为无锡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化工行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虽经多次整治,至今仍然拥有近1200家化工企业,并且基本分散于乡村,没有集中入园。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灏翰认为,江苏的经济主要分布在苏南环太湖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传统工业基础密度又高,其环境承载能力相对有限,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发展重化工业,更容易造成环境压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太湖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环太湖地区排污企业渐渐成为众矢之的,化工企业首当其冲。

  控污之难

  杭尧斌30年来的切肤之痛,江苏省上下近日感同身受。几天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无锡重申,要以铁腕治理“三废”,坚决对太湖和周边地区“小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还要实行更严格的区域环保制度,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环保标准,并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以保证太湖水质安全。

  2006年10月9日,江苏省分管环保的副省长主持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为期三年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

  在这次会议上,措辞之强硬前所未见:江苏省副省长仇和要求用“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小化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在此之前,江苏对化工生产企业进行过多次整治,但并未见到明显成效。

  此次“三年化工整治”部署之后,仇和又在多个场合重申省委书记李源潮和省长梁保华的态度: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全力抓好化工行业专项整治。

  今年1月29日,在江苏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仇和明确对各地上报的关停和搬迁计划表示了不满,他批评一些地方领导存有侥幸心理、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态度,要求各地“下决心背水一战”。

  4月28日,2007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仇和的发言明确表示出此次“三年化工整治”的用意:实现该省的污染减排目标。

  按照国家要求,江苏省“

十一五”期间COD排放总量需削减15.1%。

  仇和表示,此次江苏全面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已明确关闭2843家规模以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941家,占规模以下化工企业总数的51%。对未进入园区的小型化工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于2008年底前全部关停。

  作为化工大户,无锡是此次整治的重点。今年4月6日,无锡市相关官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省里下达给无锡市的目标是三年内关闭650家化工生产企业,而无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定将关闭772家规模以下企业。

  该官员当时表示,大部分关闭工作今年就要完成,任务很艰巨。

  确如其所说,2007年已近半,但是关闭工作仍未开始。6月4日,记者在宜兴市漕桥河附近采访时,村民们向记者表示,没听说附近的“小化工”有被关掉的。

  6月2日晚上,无锡市委常委会议上传出消息,无锡市确定了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6699行动”,其中的“治污九大措施”就包括提前关闭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

  对于关闭太湖周边污染企业的前景,即使是在目前的氛围中,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环境社会学者张玉林仍然表示不乐观,这其中与发展压力有关。

  张灏翰认为,江苏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税负最高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早期,苏南地区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最高,曾经达到85%,现在上缴比例仍然超过50%。而江苏省财政收入目前有60%要上缴国家。由于国企比例较高,因此与浙江、广东等省相比,同样的GDP下,江苏要上缴更多。

  这导致的后果是:江苏在产业选择上必须以高赢利的重化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否则难以完成对国家的贡献;其次,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基础设施必须超前投入,导致财政压力大,政府用于治理污染的经费很有限。

  环境容量瓶颈

  太湖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之后,各界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太湖流域环境容量已远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经济规模。如果要有效治理太湖,势必要大幅度削减该地区的排污总量。

  但如此一来,环太湖地区的经济如何走向,就成为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在太湖流域,无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环境容量形势尤为严峻。据《无锡日报》2006年12月报道,由无锡市常务副市长贡培兴领衔的课题组所作的调研报告显示,无锡在全省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单位面积主要污染负荷超过承载能力50%到100%。

  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说,无锡污染物减排需要达到约40%以上,才有可能使环境得到喘息的机会。

  张玉林教授提出,应该从太湖、太湖流域乃至于整个

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容量出发,在确定一个适宜于人居的“环境上限”之后,再来考虑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如何不突破这一瓶颈。

  “国家环保总局应该亮出一个可能有效的撒手锏:对于太湖流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如果环保总局确有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意志,从太湖和长三角下手着实必要。”张玉林说。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太湖污染发生之后,对于各地的环境容量进行系统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苏、锡来说,可能排污总量已经超过环境容量,但是要把企业砍掉一半,这显然不现实。”张灏翰说,“最可行的办法是,第一把污染重的产业下决心淘汰,能耗高的产业可向苏北转移;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效益。”

  张灏翰说,苏南地区实际上已经处于转轨中。江苏省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沿沪宁线经济带作为高科技产业带,去年江苏的高科技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主要以苏南为主。

  此外,江苏在刚刚启动的沿海开发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把“环境容量”作为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苏北的环境容量大,但是省里已经提出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要转移企业、不能转移污染,并且请了国家发改委帮助制定规划,这显示省里的发展观念已经转向,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战略重点。”张灏翰说。

  “太湖目前的污染表现,应该看作是这一地区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他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