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球特大城市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13:35 东方网-文汇报

  高甜

  居民数量超过千万的全球特大城市能否达成可持续发展之愿景?近日发布的《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定向调查研究中文版报告显示,67%的被调查者态度乐观,相信其城市未来5年内能够成功把握未来;81%参与城市管理的领域专家认为,经济竞争力和就业是特大城市发展决策的主要决定因素。

  该报告由经济学人智库根据MRCMclean Hazel和Globescan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西门子公司提供赞助,报告涵盖了对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内的全球25个特大城市522位领域专家进行调查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全球经济引擎面临四大挑战

  居民数量超过1000万的全球25个特大城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全球特大城市正共同面临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四大挑战。

  报告中,20%的受访者直指就业问题为其城市所面临最严峻的经济挑战,并列第二位的是物价和经济增长(分别为14%)。只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资金问题。能否在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消化不断涌入的劳动力,正在成为各国“航母”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环境在为经济发展让路。受访者认为,城市需要保持经济

竞争力、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但经济竞争力仍然是目前城市决策的第一优先要素,若在环境和经济增长之中作出选择,往往是后者胜出。55%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被调查者预测,他们的城市将会不惜牺牲环境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调查者中为14%。有关学者提醒,环境问题事关重大,处理不好会以牺牲发展为代价。

  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社会贫困问题也受到关注,调查中,合计34%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条件恶劣、贫富差距、贫穷等相关问题是特大城市的社会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35年,城市将变成贫民居住的主要地区。

  城市基础设施问题是此次调研的焦点之一,其核心是交通问题。受访专家认为,交通已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35%的被调查者将交通看作特大城市发展的最严峻基础设施挑战。

  上海:聚焦就业、交通与环保问题

  作为全球特大型城市之一,上海的发展同样面临就业挑战。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82万人,登记失业率4.4%。尽管失业率已连续3年出现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城镇4.2%的登记失业率。目前,上海市政府已将就业问题定位为2007年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力求2007年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并组织3万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实训,切实解决由“4050”群体向“2030”群体延伸的就业压力。

  在环境方面,特大城市的空气污染(26%)与交通车辆排放(15%)被列为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交通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城市环境。交通拥堵不仅带来经济损失,更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报告将包括上海与北京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归纳为转型期特大城市,以区别于特大城市的其它两个发展阶段——新兴城市和成熟城市。在上海等转型期特大城市中,高达43%受访者认为交通系统是其所在城市面临的最严峻的基础设施挑战。

  在报告中,上海的空气污染与交通问题同样得到关注。受访专家认为,公交系统是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上海等城市2005年至2010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中,对公交设施(包括城市铁路)的投资超过了公路。上海市交通局表示,今后3年上海优先发展公交的具体目标是“公交首选”。2006年,公交出行占出行总量的25.5%;到201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三分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将通过扩展专用车道、提高速度、便捷换乘和价格优惠来达成,届时,由助动车与自行车交通量膨胀带来的交通管理难度将得到缓和,也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报告特别提出上海面临的优质水资源的短缺问题。2006年,上海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21世纪面临严重的饮用水资源问题的6个主要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2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175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折射出水污染问题。有关人士曾指出:“上海有水但缺好水,水质既受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

  需求管理将成城市发展优选方案

  如何应对城市“航母”在前行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专家认为,面临着公共服务的巨大压力,城市更应重视通过改善现有基础设施的效率来扩大服务供给。而报告也显示,51%的城市管理者选择改善管理与规划。这远高于位于第二位的增加投资(12%)和第三位的改善教育(5%)。

  各领域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一点。51%的医疗卫生专家预测,城市迎接该领域挑战的最佳方案是提高现有设施的效率,这一数字在水资源、交通、电力等各领域分别为42%、33%、29%,并且都是解决方案的第一选择,优先于其它选项,例如:增加投资、新增设施、宣传节约以控制需求等。这意味着改善规划、扩大基础设施的供给和容量已成为共识。

  相比之下,需求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报告中举例说,新加坡与伦敦用以改变交通拥堵的道路收费政策,有效遏制了拥堵路段和时段的车流量;上海将13升家用抽水马桶免费换成9升推进节水,这都是需求管理的成功范例。尤其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当供给扩容日益接近极限时,采取措施调控需求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多数特大城市的首选方案。

  在上海交通的个案中,据专家预计,全市

购车人数将不断增多,到2020年,上海汽车和卡车的数量将翻两番;加上近期上海
机动车
牌照限制有放松的趋势,这种情况下,目前的交通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求。最终,在供需各方条件成熟后,解决方案也将必然指向需求管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