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09:27 格林集团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7%,经济的强劲增长拉动了原油需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平均仅以1.67%的速度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量原油需要进口。2003年我国共进口原油9112.6万吨,同比增长31.3%,对外依存度为35.0%。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大幅增长,1月至7月,净进口原油6460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0.71%。预计全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量将超过2.9亿吨,进口1.2亿吨,进口依存度为41.4%。到2015年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达到50%。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更加敏感,而这一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过程来实现的。为此,本文拟探讨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涨势强劲的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传导的一般途径

  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国际石油价格首先会影响国内油价,并将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而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价格因素的传导和转嫁能力不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简单的石化产业链可以表示为:石油开采业→炼油和石化行业(生产油气及有机化工产品)→化工类企业、运输企业、其他以石化产品作为原材料或动力原料的企业。我们可以把这一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原材料、工业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其中原材料属于上游产业产品,主要是原油;消费品属于下游产业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化肥、农地膜以及其他工农业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工业中间品对应庞杂的工业制造业,如化纤制造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等。根据这一划分,我们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一般传导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两条:

  传导途径一: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用油)、用油工业品价格(电厂、玻璃、陶瓷、钢铁等燃料用油)、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EPI)、CPI。这一途径主要是通过油气产品来进行传导的,对CPI的影响是直接的。

  传导途径二: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烯烃类、苯类等化工原料)→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以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生产工、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CPI。这一传导途径主要是通过有机化工产品来传导的,对CPI的影响是间接的。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传导的实际过程和效应

  由于我国的原油、成品油、公用服务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仍然不同程度的受国家控制,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因此,石油价格的传导效应受体制因素的制约明显。

  首先,在第一条传导途径的上游,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油气产品价格的传导存在较大的时滞。这是由于我国有特殊的石油定价机制,油价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我国,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的供应都有国内自产与进口两种途径。其中国内自产的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的确定取决于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与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的基准价。具体来说,国产原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的,贴水或升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外油种的质量差价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这样使得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则是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在基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来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定价操作并不是频繁进行的,即使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的今年,国家发改委一共才调整3次(详见表1)。

  表1 发改委2004年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情况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组图)
  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在基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调整市场零售价格,但是由于今年国际油价波动频繁(从年初的30美元每桶曾上涨到52美元多,涨幅在50%以上,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累计上调不超过17%),国内成品油价格较长时间地滞后于国际价格在所难免,一般比国内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滞后时间要长。

  图1 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组图)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成品油的价格走势(图中以国际汽油价格为代表)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是完全一致的,原油价格的变化能很快地反映到成品油价格上来;我国的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价格尽管长期走势与国际原油接近,但短期走势明显滞后于国际原油。

  进口的原油及成品油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价格确定的。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是通过两个渠道来传导的:一是进口,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原油加工企业和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成品油价格,但成品油价格变动由于受国家定价的调控,原油加工企业和成品油销售企业通过成品油向下游转嫁成本受到一定限制;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会影响国内自产原油的定价,根据我国的石油定价机制,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原油价格确定国内原油的基准价,这一定价机制尽管存在时滞,但也会使国际油价影响国内原油价格。这一传导途径是间接的。

  总的来说,国内与国外的原油及成品油市场是非同步的市场,国内原油市场价格滞后于国际市场一个月,国内成品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则取决于国家发改委调整基准价的频率,但一般来说,调整的频率不会高,因此国内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当前虽然国际油价快速上涨,但国内成品油市场暂时还不会出现市场所担心的涨价风暴。同时,在国内存在通胀压力的背景下,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会滞后于原油,以缓冲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的压力。

  其次,在第一条传导途径的下游,传导相对顺畅,油价的上涨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用油成本。以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为燃料的企业及居民会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成本上升,除了城市交通、火力电和居民燃气的价格因受政府调控,相关企业不能迅速地向消费者转嫁成本外,其他企业都会向下游进一步转嫁成本,最终导致交通运输和相关行业以及用油工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其中交通运输价格上涨的影响面最广。但是这些行业的产品以及服务的涨价幅度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和竞争程度,越是供大于求、竞争越是激烈,则向下转嫁越难,不能转嫁部分只好依赖行业内部的吸收和消化。这一传导过程滞后于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受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大。至于油价上涨对CPI的影响,取决于其上涨幅度对居民交通、居住支出的影响。据初步测算,今年1月至8月,国际原油价格所带来的国内成品油、液化气以及城市交通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CPI上升0.1%,可见这一影响是严重滞后的。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上升0.8个百分点。

  图2 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主要有机化工产品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组图)
  最后,在第二条传导途径上,国际原油涨价能通过有机化工产品顺畅传导,但最终产品的价格传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上游,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油加工企业(国内主要是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大集团)的成本提高,由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主要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而且它们在国内市场具有相对垄断地位,因此它们可以通过有机化工产品来向下顺利转嫁原油涨价成本。这在图2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的走势与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图中以苯、环氧乙烷和丁二烯为代表)是一致的,价格传导是畅通的。

  在传导途径的中游,以有机化工产品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制造业,如化纤制造、塑料制造、橡胶工业等企业的成本会因此而上升,它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向下游企业以及消费者转嫁,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供求和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若这些行业的产品总体上供大于求而且竞争激烈,则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只能内部消化。但我们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以有机化工原料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图中以涤纶长丝、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作为纤维、塑料和橡胶的代表)的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这说明有机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会促使合成材料价格上涨,价格传导也是相对通畅的。

  最具有不确定性的是在第二条传导途径的下游,即以塑料、纤维和橡胶等工业中间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能否向下转嫁增加的成本。就目前来看,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在我国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相对过剩,价格基本维持不变。总体上,这些企业通过产品转嫁成本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有限,自身消化是应对的主要办法。而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地膜等产品的价格由于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调控,价格上涨会受到限制。

  图3 国际原油与国内合成材料价格走势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组图)
  总之,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国内成品油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上升,但涨幅有明显差异。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由于受国家调控会较长时间地滞后于国际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会引起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并会进一步向下传导,导致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上升,下游的加工工业企业的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等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是否会上涨则取决于这些产品的市场结构状况,目前来看,这些企业难以向下转嫁成本,自身消化是应对成本上升的主要措施。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