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期货铜市场将再次面临一轮新的暴利机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4:17 格林集团

  2003年10月~2004年3月以来国际铜市受投资基金及中国强劲买盘的推动铜价自去年起展开了一波凛冽的价格攻势,价格自1850美元突破后直上3000美元,创出了近期的铜市周期高点3057美元,铜价的巨幅上涨无疑为其间的买盘提供了95年以来的一次久违的暴利机遇。

  2004年3月~2004年5月在美元再度上扬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之后,市场的恐慌性抛售使得铜价连续快速下跌,沪铜期价则更是出现了与伦敦铜期价价格倒挂的现象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两市比价最低一度达到9.0-9.1左右,这使得国内电解铜进口商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受此影响铜价也至高点3057美元快速回落至低点2474美元,幅度达583美元,时间跨度仅1个多月左右,铜价的短期快速回调无疑为短期做空者再次提供了一次暴利机遇。

  2004年5月~2004年7月相对平静的时间段,窄幅的区间震荡一直主宰着期铜的整个盘面,平静的盘面走势抑止了众多的投机资金的介入,但平静的背后也同样蕴藏着太多得能量极需爆发,期间期铜市场库存的继续减少,罢工因素的支撑,供应紧张等因素一直支撑着铜市,而这也是目前市场众多投资者看多的主要理由,但基金力量的缺乏,国家宏观调控的仍在继续,美联储(FED)的有望加息等仍然抑止了大量买盘力量的介入,市场观望和等待趋势明朗化的气氛较浓,因此在此期间铜价一直围绕2500~2860之间震荡。

  2004年7月~2004年10月铜市将有望再次面临一次新的抛空暴利机遇。在此期间,利多支撑的逐步转弱,美元的有望大幅反弹,投机力量的有望集中介入都极有可能引至铜价发生一次巨大的能量爆发,毕竟在目前沪铜单个合约上的持仓竟创记录的高达20万手之上,如此巨大的单个合约持仓无疑将赋予其独立发动行情的动力和基础,而如此重仓对峙的结果无疑将使得行情向单方向演变的可能性在急剧加大,因此能量的相对集中将使得期铜在此后数月之间有望为我们再次提供今夏最后一次金属市场的暴利机遇。

  回顾前两次期铜市场的行情大幅演变给我们所提供的暴利机遇,我们不难发觉其间的基本面的变化,消费性结构的转换,技术性需要等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回顾历史,预测未来不难发觉2004年7月份~10月份有望带来的抛空机遇与前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 2003年10月~2004年3月的第一次做多暴利机遇

  2003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开始全面复苏,铜需求的急剧增加,全球铜库存的不断减少将很好的反应了此种特点。其间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于强劲增长阶段,但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买盘力量的崛起无疑在其中一道炫目的光彩。2004年1-2月份国内固定投资增产达到53%的惊人幅度,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国际资本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大量外资绕过外汇管制壁垒变相流入境内使国内人民币供给压力增大,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局部利益驱动下不断抢占项目增加货款使经济出现过热势头,汽车、房地产、电力等金属消费行业高速增长钢铁、铜、铝等金属价格承接03年四季度的强劲上涨行情继续大幅飚升,在消费旺盛的带动下铜、铝等金属价格继续暴涨,在3月初更是达到了极致,LME3月铜最高上冲至3057美元,沪铜更是创出了30280点的本轮牛市高点。

  对于铜价大幅度的上涨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引起的消费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主要归功于强劲的投机性买盘力量的介入。在本轮铜价上涨过程中,美元持续贬值虽在其中起到巨大得推动作用,但投资基金以及中国买盘力量得崛起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得作用。有史以来,基金对行情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本轮大牛市的行情中,我们同样可以发觉,铜价的上涨过程中基金一路增仓上行,其间曾达到净持多仓6.7万手的历史天量,这或许也是铜价如此走牛的主要动力。另外本轮上涨行情中中国买盘力量的崛起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在众多的价格上涨因素中,消费性带动的价格上涨对其无疑是带有决定性也是影响深远的。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对一些基础产品的需求,同时国内的电网改造更加促使了对铜的需求,致使中国一举超过了美国,从而成为全球铜第一大消费国。因此中国的需求情况也决定了国际铜价的走势。但铜价的大幅上涨无疑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

  二.2004年3月~2004年5月的第二次抛空暴利机遇

  经过大幅度的单边上扬之后,期货市场上多头开始获利平仓,铜价开始大幅回落,至5月18日沪铜十月合约最低跌至22970元。LME3月综合铜跌至2477美元。其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美联储(FED)加息行动,基金的快速退场成为铜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1.国家宏观调控正式拉开。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猛增43%的惊人数字尤其是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猛增50%以上,使决策层得出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结论。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25日起衽再货款制度,从4月25日起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4月29日,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适时、适度对钢铁、电解铝以及房地产、汽车等过热行业贷款进行合理控制,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期铜价格出现恐慌性的下挫。

  2.美联储加息:6月30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周三会後就利率政策发表了声明,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升25个基点,至1.25%。相应地,FED理事会决定将贴现率调高25个基点,至2.25%。加息的预期一直是控制铜价上涨的牵制。

  3.基金的快速离场推动了铜价的快速下跌。

  铜价在上涨过程中,基金持仓曾达到创记录的6万多手,进入3份以来,投资基金开始全面平仓。尤其是作为推动铜价上涨的主要力量--基金已经大规模退出,我们注意到,截止到2004年3月30日CFTC铜持仓报告显示,基金的空头头寸增加到14023手,多头头寸减少到了28782手,净多持仓也已经降到了14000手左右。基金的净多持仓由最高48382手下降到目前的14000手左右的水平,34000多手的净多持仓退出期铜市场也属罕见。从中我们可以发觉,基金大幅度的减仓对铜价的支撑作用已越来越弱,而在中国宏观调控导致的中国买盘力量的减弱的迹象出现之后,基金随即成为其后价格大幅回落的主要推动力量。

  因此,此阶段的回落,基本面的变化以及其间力量的转换主导着整个盘面走势,截然相反的两种转化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价格取向,但再次的价格回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在次的暴利机遇。

  三.2004年5月~2004年7月震荡整理,孕育机遇

  经历了价格的暴涨暴跌之后,2004年5月以来期铜宽幅震荡整理。在整个调整过程中铜的库存一直在减少,到七月份伦敦铜库存已经下降到10万吨以下,比正常水平20万吨下降50%以上,沪铜库存则降至5.33万吨。比前期10万吨的库存水平下降近一半。由于三、四月份国内的宏观调控和前期国储铜的抛售使五月国内铜进口骤减,五月全月进口仅4.8万吨。我国铜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30%,从03年起我每平均每月的铜进口量都在10万吨左右。因此库存的减少导致了铜价的短期走强,同时连续的罢工行为以及铜相对供应紧张等因素也支撑着铜市。但基金力量的缺乏,国家宏观调控的仍在继续,美联储(FED)的有望加息等仍然抑止了大量买盘力量的介入,市场观望和等待趋势明朗化的气氛较浓,因此此阶段铜价大致围绕2500~2860之间宽幅震荡。但同时我们可以发觉目前沪铜单个合约上的持仓竟创记录的高达20万手之上,如此巨大的单个合约持仓无疑将赋予其独立发动行情的动力和基础,而如此重仓对峙的结果无疑将使得行情向单方向演变的可能性在急剧加大,因此能量的相对集中将使得期铜在此后数月之间有望为我们再次提供今夏最后一次金属市场的暴利机遇。

  四.2004年7月~2004年10月能量爆发,暴利机会再现

  1.国家宏观调控仍将延续

  4月份以来的国家宏观调控在价格的上涨过程中已越来越多的被忽略,调控软着陆的说法充斥着目前的市场,但调控真的就此而告一段落了吗?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已经降温,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物价仍在继续上涨。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年5月份消费者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4%,由于去年6月份时的物价水平偏低,今年6月份消费者物价水平还会进一步上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的宏观调控远远没有结束。铜价的上涨所带来的乐观情绪使我们越来越多的忽略了影响市场的众多因素,其中中国国家储备局,将向市场释放18,100吨铜的消息对市场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此举的出台是否标志着新一轮调控的开始?对此我们仍需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警惕。

  2.理性看待因需求导致的技术性紧张

  04年全球铜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ICSG公布,2003年全球精铜短缺31.2万吨,ICSG日前公布全球1-4月份精铜供应缺口达到51.3万吨。标准银行预计04年精铜缺口将扩大至60万吨之上。从铜市本身的基本面看,现实供需失衡状态下的现货供应紧张加剧,国内外显性库存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是近期铜价再度上涨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球精铜短缺31.2万吨。2001-2002年开始,铜矿和精铜产量开始同步减少,而2002-2003年,铜精矿产量有所回升,而精铜产量基本还是保持下降。其中原因是,以废铜为原料的再生精铜产量在减少。

  在铜消费保持旺盛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供应增长的潜力,03年和04年供应缺口之所以不断扩大是因为铜价在1800美元之下长期徘徊使生产商无利可图纷纷限产保价,同时精铜加工费过低使产能利用率偏低,2003年12月仅为81.4%,是近10年来的低点,但近来铜加工费用已经有所上涨。随着技术进步湿法炼铜技术应用面的扩大使全球铜的平均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预计铜的生产成本不会超过1500美元,如果铜价维持在2700美元之上,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现在的厂商有足够的外在动力提高自己的产能利用率。以ICSG公布的2003年产能(约1873万)与前10年来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水平(约87%)计算,潜在总产量可以达到1629万吨。再以ICSG在2003年第三季度所预期的2004年的消费量1622万吨衡量,一旦厂商提高产能利用率,供应紧张的局面就可以得到改变,只是目前产能扩大的迹象还不明显。但只要价格停留在高位这种情况就一定会出现

  3.美元贬值的利多因素能影响几何

  对于铜价的再度走强,美元的持续贬值在其中一直构成了重要的作用。美元贬值到目前,持续的时间值得探讨。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大选,美元的贬值无疑是有利于当权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刺激经济繁荣,但是,这对于美元的汇率体制将是危险的,汇率体制有区域崩溃的趋势,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近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向美参议院做出最新货币政策报告中称,美元应有节制的回到中性利率水平(美国的中性利率水平应该在4%~5%之间),但必要时将做出反应,但快速加息将给经济带来更多的风险。同时在提交给国会的半年度工作报告中,美联储预计美国04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将增长1.75%~2%,之前在2月份美联储预计04年度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长1%~1.25%,同时预计05年核心个人消费物价指数将增长1.5%~2.0%,美国04年GDP将增长4.5%~4.75%,05年GDP将增长3.5%~4.0%。对于格老的讲话整体而言,充分反应出其对美国的经济保持着适度的乐观态度,从而为美元走强提供了强劲的利多支撑。

  4.双顶形成,铜价大幅下挫将成必然

  在铜价两次在2500一线获得支撑之后,铜价企稳回升,目前铜价在前期高点2860附近受阻,相对应的双顶结构已基本完成,而对应的第一理论目标位仍将在2500附近,其次将在2200一线。

  因此,在铜价大幅度变动的过程中,其带来的暴利机遇是可以预见的。目前正处于西方休假的高峰期,在此期间许多企业的用铜量将会出现下降,因此相对而言中国对铜的需求无疑将对其后市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鉴于国家宏观调控远没有结束,中国大量的买盘将应此必会有所抑制,同时结合目前的基本面而言,后期期铜调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铜价再度回落将是必然,而在技术性双顶已构筑成型的时刻,大胆入场抛空无疑为我们在2004年度把握最后一次暴利机遇掌握先机。(弘业期货)(来源:弘业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相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