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媒文化业变脸 八大集团猛抬头

2001年07月10日 13:53  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熊昌发颜明成都报道

  一切都在预定的计划中悄然进行。

  成都。四川传播业酝酿中的一场大变局,在这个气候怡人的省会城市,首次得到验证。此番动作,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点:一,这是一次自上而下、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变革;二,此次变革不但限于纸质媒体领域,而是在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电影、演出、出版等所有现代传播领域进行的一次集体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四川省有关政府部门了解到,此次整合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三大报业集团,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新闻报刊中心。前者以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为龙头,其旗下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华西都市报》、《四川金融投资报》、《天府早报》等9家报纸;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则是以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为龙头,下辖《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报刊;而原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的《读者报》等4种报刊则组建一个新的报刊集团。

  期刊集团,即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四川党的建设》牵头,统辖原画报《今日四川》(集团成立后将更名为《明日》周刊)、原四川省妇联主办的《分忧》等8种刊物共同组建四川期刊集团。

  广电集团,由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有线广播电视台、峨嵋电影制片厂、四川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组建四川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出版集团,下辖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新华书店、四川省图书中心、西南书城等书籍出版、发行、销售机构。

  演出集团,下辖四川艺术中心、中国川剧院等文艺表演团体、剧场。

  成都广电集团,下辖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有线广播电视台、每日电视文化发展公司等。

  按照原计划,上述8大集团除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已于去年5月挂牌成立外,其余均将于7月1日后陆续启动。其中四川广电集团、四川期刊集团,以及成都商报社社长何华章执掌帅印的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于7月1日正式挂牌。

  虽然到了6月下旬,情况起了变化。八大集团的挂牌推迟,但可以肯定的是,8大集团的正式组建已无多少悬念,只是时间迟早而已。知情人士透露,原定7月1日挂牌的广电、期刊两大集团中,因为利益关系未能理顺及管理模式未定,使主管部门最终推迟挂牌。具体而言,对于即将纳入集团的几家杂志而言,是实行松散型抑或紧密型管理,即集中各家人财物于一体抑或分而治之,管理层对此尚未作出最后的决断。而这,又是各家杂志社必须要明晰的。

  当然,这样的问题又不仅限于广电、期刊两大集团。先搭台再图整合

  前几年的风风雨雨,为如今8大集团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至少,在主管部门看来,同一个区域内数十家不同形态的传媒间激烈竞争,既损耗元气,与大局无补,也无力抗衡日后国际传媒。另一方面,纸质媒体运作积累下的丰富市场经验和物质收益,更为管理层重拳出击创造了必需条件:据统计,去年四川媒体的广告等收入总盘子逾10亿,这正是8大集团能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也是四川管理层能在全国率先对下属传播媒体进行大洗牌的信心所在。

  关于整合后各集团的资产,按有关主管部门联合下发的119号文件精神规定,整体上属国有,但具体到各集团内部却又有细微差别,比如期刊集团中,《明日》周刊、《四川党的建设》系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出资,但拟纳入集团的另两份财经、管理类期刊,投资主体较为复杂,是依照股份制抑或国有独资的模式加以处理,还有待管理层探讨解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省有关主管部门曾考虑在华西都市报模式、成都商报模式、商务早报—蜀报模式中择一来统筹八大集团日后的业务运作。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因此,目前最佳方式是先将集团架子搭起,再徐图整合。三种模式各有优劣

  被誉为中国报业一匹黑马的《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由四川日报社独家投资。仅用了两年,发行量就突破50万份,成为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广告收入达到9000万元。它的特色是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分配也很清晰:华西都市报与其母体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按三七开分享税后广告收入,华西都市报所占三成,包括采编费用、员工薪水、福利等日常开支,而报纸经营成本中的重头印刷费用则由报业集团承担。

  这种经营模式的长处是经营者的市场压力较轻,报社本身负担也弱,有利于经营者心无旁鹜地去经营报纸。但它的缺点也源于此:经营者自身利益增长空间不大,报社无足够的资金积累,无力进行规模扩张。这样的趋势在华西都市报已开始体现:其一如其总编辑席文举所感慨那样,竞争对手可以不费力地挖走报社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席在一次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座谈会上曾透露,他的几大骨干几年来相继流失,华西快成了全国报业的“黄埔军校”了;其二则是后于它崛起的主要竞争对手成都商报在取得本土优势后,近两年南下昆明参与经营《云南信息报》、北上天津参与经营《天津青年报》,扩张势头甚为猛烈,而不乏优秀人才的华西却未见有大举措。

  同华西都市报投资主体的明晰单一相比,成都商报则显复杂。

  1995年以前,何华章任总编辑的《成都商报》还是一份规模很小的报纸。由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的何华章等数人自筹资金30万元创办了这份四开小报,随后,他又说服正在成都建大型主题公园及房地产开发的深圳蛇口泰山集团等几家企业出资120万元注入报社。但要获得投资回报,则必须获得全国统一刊号。

  1994年4月至5月,何华章准备借用四川省旅游局下属的四川海外旅游公司一份有公开刊号的《旅游文化报》,让《成都商报》借以出头。

  当时的协议是:何华章每年向旅游公司上缴50万元管理费,将《旅游文化报》先更名为《成都商旅报》,一年后再申请改为《成都晨报》。具体操作此事的一位当事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此事一度进展顺利,有关主办者、报名变更已获得四川省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但最后还是“搁浅”了。

  但何事实上已打通了借“壳”面世的通道。按此模式,何很快便找到了新的载体————《成都科技报》,到年底,何的报业之路开始步入正轨,虽然当时的报名仅是过渡性的《成都科技商报》。

  成都商报真正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则是其后的一次成功的市场运作:《成都商报》最初仅为对开4版,要实现扩张,何缺的是资金和办报人才。但由于《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四川不少企业、个人对投资媒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何按当时流行的操作手法,即将不属新闻的服务类版面,收取一年20~30万不等的管理费,承包给团体或个人。一年后,这些版块的运作已基本成熟,成都商报不花一分钱完成了从4版到8版的跨越。就在此时,国家开始清理整顿报刊市场,出让刊号或版面的行为被列入“禁区”,《成都商报》很自然地将4个专版的经营权收回。

  但版面和人才留了下来,更重要的是,成都商报的底气足了。

  其后的1997~1999年,成都商报开始尝试资本运作。1997年成立的博瑞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3亿元,尤其是1999年7月,博瑞投资成功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四川电器,一时轰动业界。

  时下的成都商报,形成了一个以博瑞为首、以商报为核心的,包括博瑞传播、博瑞投资、博瑞房地产、立即送网络、激动网等在内的庞大企业集团。从经营上而言,成都商报是一家企业化程度很高的报纸,具备了足够的拓展空间。

  但问题是,成都商报模式带有浓烈的创业者个人色彩,是由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一个特殊时期创造的一段特殊奇迹,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蜀报模式中途搁浅

  和华西都市报的投资主体系国有独资相映衬,商务早报的投资主体也非常鲜明————它的主要投资商是四川一家做焊管业务的乡镇企业,于1998年底挂靠在四川省对外贸易委员会名下。

  而蜀报的投资结构则相对复杂一些。

  《蜀报》系由新华社四川分社1993年元月创办的一份综合性日报,1998年8月17日又变更为四川省旅游局主办主管,新华社四川分社联办。随后,由四川省旅游局下属集团公司(占总股本62·8%)、新华社四川分社音像中心(占6%)、成都商报属下的博瑞投资公司(占31·2%)三家组建了四川公众文化传播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250万元。该公司投入《蜀报》资金1000万元,并由旅游集团公司担保贷款1050万元注入《蜀报》,该公司取得了《蜀报》广告、发行经营20年的独家代理权,《蜀报》的经营一直由这家公司运作至去年12月。

  到了去年底,四川托普集团公司以1400万元买下了商务早报51%的股权,以828万元从四川旅游集团公司取得了《蜀报》52·8%控股权,本属于两大利益集团的两份报纸广告、发行,由托普属下的四川托普文化传媒投资公司全权运作。

  今年3月17日,蜀报在头版发布了“四川托普文化传媒投资公司全面代理蜀报、商务早报广告发行”的广告。其后,托普又在市场上以低价套装销售两份报纸,四川省委宣传部为此曾明确指出此举不妥,但两报仍然继续套卖。

  4月中旬,商务早报、蜀报被通知停刊。

  一位熟知此事来龙去脉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托普入主两家市民报后的过激操作,让管理层认识到,整合各大传媒已刻不容缓了。可以预见的变局

  除了四川有关主管部门在几大传媒集团今后一段时期可能采取的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外,如此大规模地整合,既隐含变数,又蕴藏着其后期诱人的增长潜力。而恰恰后期增长空间这一点上,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至于在整合初期所要达到的一系列目的中,也不排除使集团内部产权明晰或培育新的机制,使整个文化传播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这从已然率先挂牌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近变化也可管窥一二:第一件事是一向四平八稳的川报集团开始对其下辖各报总编辑实行竞聘制,第二件事是拟对属下一份市民报《天府早报》实行改制,大致的方案是按公司化运作该报,并将报业集团一些优良资产注入该公司,并允许外来资金参股运作。这应该被视为管理层在各大集团正式运作前的一个有益的业务尝试。

  那么可以预见的变局可能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混业经营渐成趋势。广电和报业交叉;报业集团以参股方式进入演出或出版市场。或者广电与演出集团互相进入,前提是利益分配、市场取向清晰。类似方案目前正在着手制订。

  其二,集团性重组在所难免。既然业务已可重叠交叉,势力强者自然可以按市场的方式重组势弱者。

  这样的局面,是管理层乐意见到的:市场化程度高则有利于采取多种经营形式,重组后的大集团对包括广播电视、期刊、电影或者演出、出版等传播形态皆能运用自如,而市场大局仍由国有资本掌控。四川文化产业打造八大集团

  来自四川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消息披露,此次四川省文化产业整合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以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为龙头,其旗下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华西都市报》、《四川金融投资报》、《天府早报》等9家报纸;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以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为龙头,下辖《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报刊;

  -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的《读者报》等4种报刊则组建一个新的报刊集团;

  -期刊集团,即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四川党的建设》牵头,统辖原画报《今日四川》(集团成立后将更名为《明日》周刊)原四川省妇联主办的《分忧》等8种刊物共同组建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广电集团,由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有线广播电视台、峨嵋影制片厂、四川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组建四川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出版集团,包括下辖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新华书店、四川省图书中心、西南书城等书籍出版、发行、销售机构;

  -演出集团,包括四川艺术中心、中国川剧院等文艺表演团体、剧场;

  -成都广电集团,包括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有线广播电视台、每日电视文化发展公司等。图国内传媒业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势头。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