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韩文欣/文
备受市场关注的香港中银集团重组工作日前基本得以确定,中银集团原有成员银行的资产及业务将转入在香港注册的宝生银行,并以此为载体,成立新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而此前,中国工商银行也将其香港分支机构的业务进行了重组,实现借壳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把香港作为自己苦练内功的训练场。
据悉,参加香港中银集团重组的成员银行包括中银香港分行、广东省银行、新华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国华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和盐业银行,以及在香港注册的宝生银行及华侨商业银行。中银集团25日以私人条例草案形式在香港特区政府宪报刊登公告,提出将上述成员银行的所有资产并入宝生银行,并将其易名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待这一草案在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后,中银集团的重组就可正式进行。针对有消息所称,中银完成重组后,将在今年11月上市集资50亿美元,记者从中国银行总行得到的回答是,肯定会上市,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重组重在机制
作为中国银行总行领导下的港澳中银集团,是目前仅次于汇丰银行的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同时还是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主要由12家银行及各专业公司组成,其业务范围涉及银行、保险、投资、证券、地产、基金管理等多个方面。到1999年底,中银集团商业银行总资产为8446亿港元,客户存款总额为6397亿港元,贷款总额为3533亿港元,在香港存贷款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25%和20%左右。成员银行在港澳地区的经营网点共有400家,其中香港373家。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其重组和上市无疑都是极具市场影响力的行为,但同时也必定是一项巨大而艰苦的工程,已经在香港站稳脚跟的中银如此大动干戈,当然不会是仅仅为了上市圈钱。
中国银行国内金融研究所的黄金老在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银集团的重组以及将来的最终上市,其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融资,而是一种机制上的转变。由于中银的骨干力量大都来自内地,通过重组可以避免中国银行在香港的业务受到国内经营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文化。该行的另一位官员在采访中则指出,合并重组后的新行将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在会计准则上需与国际接轨的大银行,直接受香港金管局的全面监管,并将大大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无独有偶,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也认为,银行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完善对银行经营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为社会提高一个容量较大的投资工具。梁定邦指出,目前各家国有银行首先要做的是大量坏账的剥离,并向社会作足够的信息披露,之后应明确下一步该如何经营,制定一系列清晰的发展策略和一套执行方法。中国银行遵循这一思路对旗下的商业银行予以战略整合,进入到后期实质性操作阶段,其上市运作经验完全可以为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所借鉴。
练兵香港
香港被众多金融人士评价为全球范围内银行最容易赚钱的地方。而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较之其他海外地区,香港有着地利人和的众多优势,因此看中香港市场的当然决不会是中国银行一家,对于正在积极拓展其海外市场的工商银行而言,香港自然是重点。
日前工行宣布,工行香港分行现有业务的主要部分将并入香港联交所上市银行工银亚洲,工行将持有工银亚洲75%普通股股权。这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首次实现间接上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还透露,今年8月工行将把其资金交易中心移至香港;年底左右,争取在港发行工行牡丹卡。
一位银行界人士在记者采访时认为,与中银重组的理念不同,作为一个后来者,工行此举首先是为了打开香港市场,而借壳上市无疑是一条合算而有效的途径,其次融资应该也是工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记者注意到,工行的这一举措在内地却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误解,一些声音忽略了“海外机构”,而将其称之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现海外间接上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就此指出,工行等国有银行在香港的这些举动只是其海外业务的拓展,与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市没有任何关系,目前只是探讨国有商业银行离上市要求还有多远的问题,至于上市本身则连理论性的探讨都还谈不上。王国刚笑言,好比“儿子娶媳妇,却非要把父亲扯上。”
理解虽有偏差,但由此也可看出四大国有银行改革进程的受关注之深。事实上,中行、工行的香港业务上市,虽与母公司业务没有直接关联,但对母公司及其内地顾客而言却受益匪浅。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分支机构的海外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今后在业务上的一举一动也将直接影响到其上市分支机构的股票走势,因此将会对母公司的工作形成良性制约。另外,海外上市公司还能够为母公司学习先进的运转机制以及技术技巧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国有银行早日达到上市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