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荣 陈雅妮 赵承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并即将通过国家验收。从1978年开工至今22年,经过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设,宝钢在中国钢铁工业史上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改造后的新鞍钢,以其中外闻名的“鞍钢宪法”成为新中国钢铁业的第一座里程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自力更生建起来的攀钢,作为新中国钢铁业第二座里程碑载入史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宝钢工程开工,历经二十二年建设,宝钢以中国第一家年产钢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奠定其在中国钢铁工业史上又一座里程碑的地位。
宝钢,使中国有了单厂规模世界第二的钢铁企业。钢铁生产是连续生产,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提升市场竞争的能级。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然而,全国1亿吨钢分散在1000多个厂家生产,集中度差。这是造成我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宝钢年产1100万吨钢,单厂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台阶。当全国拥有了若干家这样的重量级企业,以它们为核心,把全国的钢铁业进行战略联合和重组,中国钢铁业的航空母舰就会形成。
宝钢,使中国有了一个技术水平处在世界前沿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中国的钢铁业虽经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在宝钢一期工程之前,钢铁行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连铸”。工人在炉前用钢钎捅炉膛,用肉眼看钢水。二十二年来,宝钢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跟踪和创新,保持了技术的一流,保持了与世界先进钢铁业的同步发展。国内钢铁业通过宝钢这个窗口便捷、快速地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宝钢的建成,使中国有了一个标准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样板,中国钢铁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下缩短了二十年。
宝钢,使中国有了与世界钢铁巨头竞争的高精尖钢铁产品。在宝钢之前,中国的钢铁业有一个难言的窘迫:几千万吨钢却造不出一辆完整的轿车。很长一段时间,一边是大量积压,一边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千万吨优质钢材,钢铁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在中国钢铁工业尚处“产量经济”时代诞生的宝钢,从一开始就承担了探索中国钢铁替代进口的重任。在实现了坯料和普通薄板的进口替代之后,宝钢三期工程生产的高级汽车板填补了我国不能生产高级汽车板的空白,镀锡板改变了我国食品罐头工业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冷轧硅钢为我国家电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目前,宝钢每年进口替代量达到440万吨,20%的产品出口国外。
宝钢的建成,是中国钢铁工业新的起点。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向世界钢铁市场进军的新步伐。如宝钢一样,鞍钢、武钢、首钢等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都在迅速以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加紧技术改造和更新,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人们可以坚信,实现中国的钢铁强国梦,已为期不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