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我国提高工资政策有三大积极意义

2001年04月24日 12:01  人民网 

  4月12日,财政部长项怀诚宣布将大幅度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这项政策耗资800亿元,将使4500万人直接受益,由于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项经济政策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具体使哪些人受益,而是在于它是否改进了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公职人员工资作为一种财政政策手段,其意义也在于此。我国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办法来扩大内需,这些政策从整体来看是成功的,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保持在7%以上;但是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民间投资没有得到带动,消费需求仍然不旺。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边际效益递减,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投资还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在我国目前铁路、航空等能力都已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已不是很大。因此,中央政府及时转变思路,将着眼点从调节投资转向调节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提高公职人员工资的政策克服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局限性,无论是对于短期的经济增长,还是对于长期的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来讲,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工资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都是符合经济理性的。对于生产者来说,只有它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售出并实现利润之后,才有可能持续经营和扩大再生产,否则生产过程就难以为继。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也会不时出现,但总体来讲市场经济中决定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已不再是生产能力的限制,而主要是需求。在我国全面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之后,情况更是如此。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最终消费占到GDP的60%以上,更在于它为投资需求提供了原动力。我们可以将消费需求看作原生需求,而将投资需求看作由消费需求产生的派生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我国80年代持续高速的增长,主要就是靠人民群众不断释放出来的消费需求所带动的。在消费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力量创造投资需求,但是如果这种投资需求得不到消费需求的积极响应,不可能长期地持续下去。

  那么,我国的消费需求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自96年以来,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中央政府已经连续7次下调存款利率,但这些政策对人们的触动不大,消费仍然不旺盛,这说明利率并不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显著因素。从消费模式来看,我国居民采取的是一种将生活水平建立在自我积蓄的基础上的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的消费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而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不大。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此次大幅度提高公职人员工资的结果,必将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虽然从表面看来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产品都出现了过剩,但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消费品仍不丰富且档次不高,因此这种过剩根本不是绝对过剩,而是典型的相对过剩。只要人们的收入达到某一水平,新一轮的消费热潮就会很快到来。现在城市居民家庭中,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基本都已饱和,而对新的消费热点,如住房、轿车等,人们虽然有购买欲望但苦于无力支付而望而却步。工资收入提高之后,他们就有可能进入这些以前无力消费的领域,提高消费档次和消费水平,将欲望转化为有效需求。一旦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必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这次提高工资主要受益的是公职人员,其它阶层如企业职工和农民阶层等并未直接受益,但他们受到的间接利益也是很明显的。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全社会来看属于中等水平,收入不高支出需要却很多,如购房消费、子女教育等,其消费倾向高于城市高收入阶层,也高于一般农民阶层。由于在这些家庭中食品收入在消费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在收入提高之后,就会有一个较大的食品支出增加额,可以对农副产品产生较大的购买力,遏制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提高工资可以传递一个利好的市场信号,进而产生联动效应,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经济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链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产和消费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两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而达到平衡。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生产和消费不可能总是平衡的,经常会出现某种失衡。例如由于消费不旺,造成市场价格的下降和产品的积压,尽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者却不愿或不能扩大生产;而对消费者来说,由于生产不足而导致收入下降,也不愿或不能增加消费。长期来看,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引导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但短期内却往往难以完成这一过程,甚至会加剧这种失衡。如果生产者为避免库存积压而大量减少生产和解雇工人,而消费者也因担心失业而大量减少当期消费,生产和消费就会双重萎缩,产生长期的、严重的经济萧条。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几乎在瞬间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从繁荣跌到谷底,而且在数年内都未能恢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各国政府都经常采取措施对经济运行加以干预。

  这次提高工资动用了800亿元的财政资金,假定各居民家庭保持目前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则可以产生6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相对我国每年5万亿的最终消费来看,这一数值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总需求扩大的作用,却不止是600亿元。它起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即“把水倒进抽水机里,使之产生吸力”。我们假定某个公务员家庭在加薪之后扩大了农副产品的消费,则农民收入可以因之而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之后就会增加工业产品的购买,生产工业品的企业因产品价值得以实现,可以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并产生扩大投资规模的冲动……由消费而影响投资,由投资进而又影响消费,由此产生一个联动效用,推动经济进入良性的循环。对于提高工资对于最终产出增加作用的定量计算,尚待有关专家的进一步论证。

  这里还必须提到预期的作用。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一个预测,并由此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决策。预期不一定是准确的,但它对经济走势有着很大的影响。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通货紧缩现象的形成过程。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住房体制、医疗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相继启动,正在这个时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物价持续走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以及下岗失业的潜在风险,使得公众形成了“未来减收增支,不确定性加大”的预期。因此,尽管政府想尽办法引导人们去花钱,而消费却启而未动,“惜购”现象大量存在,储蓄倾向持续偏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6.7万亿。>可见在当前并不是人们绝对没有钱去消费,而是担心未来收入减少而不敢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预期,而提高工资更是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手段。继去年为公职人员提高工资和为社会低收入者提供社会保障资金之后,今年再次大幅度提高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工资的提高不仅带来消费需求的直接增加,更向全社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未来的收入会不断得到提高。这对于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提高消费倾向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工资可以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提高工资作为一项财政政策的手段,对于短期经济增长是有效的,然而它却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政策。在长期来看,提高工资对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历来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更为严重。其表现之一是具有相同能力、相同知识和相同努力程度的工作者,其收入仅仅由于工作部门的不同而差距很大,例如外资企业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政府部门,这种状况的存在,挫伤了人们在公职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公职部门工资的不断提高有助于缓解这种状况。

  具体而言,在这次提高工资的直接受益群体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群体,一是公务员,一是财政拨款的教育、科研、文化等机构的人员。就后者而言,给知识分子增加工资,可以使他们安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之成为人之羡慕的职业。目前,这次工资调整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即教师在同等标准上高出10%。

  提高公务员工资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与其它部门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收入水平不同,由于政府部门一般控制了相当的经济资源,那么在其收入不足以满足其合理的生活需要或者其收入与周围相同能力的群体存在较大反差时,就会出售手中的权利为本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那么最终政府将为两种人所充斥:一种是素质较低的庸才,另一种是一心想贪污受贿的投机分子。不仅使政府效率低下,还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其它经济主体的正当利益,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从体制上消除腐败。这里说“有助于”是因为它并不是充分条件,而必须辅以其它手段。

  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政策延续了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一项有效政策选择,而且它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务须注意的是,对于提高工资的承诺必须兑现,相关资金必须落实到位,否则会使它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提高工资必须在财政的负担能力之内,稳步地得以实现。(魏杰、赵俊超)人民网[微博]2001年4月24日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里皮回击首尔刁难:30年头一遭 七盘外招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