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3月25日电 昆明多家医院公医就诊者爆满的情景已经持续一周,有的医院还有增无减。面对一张张执著而渴望的面孔,电脑收费员应接不暇;而面对着连日潮水般上涨的医疗费,院长们愁眉紧锁,徒唤奈何。
医改要开始的风声在昆明几起几落,经常惹得一惊一乍。但医改的“狼”这次是真的来了。今年2月,当地媒体公布了《昆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预告公费医疗改革即将从4月1日启动。许多公费医疗受益者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了。3月份以来,医院逐渐成为热闹喧腾的集贸市场,持公医本看病开药者纷至沓来。省一院宽阔的门诊大厅人声鼎沸,平时公医门诊量大约百余人,而本月20日前后达到了近千人;住院人数也超过平时一倍,可做可不做的手术要忙着做了,可以晚些时候做的手术急着想做了,还有人以住院的名义琢磨着多开些药存起来。由于门诊开药量受到限制,有人反复以不同的病因获得处方。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受到密集的包围,上周以来每日公医就诊者超过1000人,比平时多出一倍。日公医费从五六万骤增到20多万。“我们只有被动地应付,没有其他办法,坚持到3月31号吧!”该院公医科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惟一采取的措施是控制大额和超剂量处方。
各家医院对抢药抢医风潮有切肤之痛。一方面异常状态扰乱了医院秩序,更关键的是医院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根据云南省的规定,持公医就诊者门诊时个人只需支付10%的费用,住院则只需5%,其余90%至95%分别由单位、财政和医院承担,医院的份额是20%。通俗来说,一张100元的药方,个人支付10元,单位支付45元,财政27元,医院18元。开药开刀的人越多,医院(当然还有单位和财政)的损失就越大。省一院承受的公医单位有140多家,1.5万多人,昆医附一院的人数则更多。与这两家医院对口的单位都是省级机关和厅局,它们中的若干家本已拖欠着医院的医疗费,省一院累积的债权已达3000多万元。但院方轻易不敢得罪大单位,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附一院心急如焚地看着人潮滚滚,日前停止了部分欠费单位的公医,立即有上边的声音传来,院长只好忍痛作罢。省一院则勇敢地做出决定,以一纸措辞简洁强硬的“告示”,一天内制止了疯狂的医药抢购行动。
3月19日,省一院在院内遍贴醒目告示:“从即日起,凡公医病人门诊费用一律以现金全额支付。住院由单位开具支票交付住院费。住院期间一律按医嘱用药,临时医嘱只限一日量,出院带药不得超过40元。本院职工取药50元以下按规定交费,50至150元由公医科审批,药费在150元以上和大型检查由分管公医的副院长审批。”如同禁令,告示一出,当天人流即潮水般退去。
此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医药抢购风潮表明,昆明人对传统福利制度有着强烈的依赖意识,对更具制度合理性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一位刚从上海回来的医药界人士说,上海的医改波澜不惊,人们平静地迎接它的到来。记者认为,培养公众对改革措施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直接关系到各项改革事业的成败。(本报记者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