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日本毛巾工业联合会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发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理由是:大量中国低价毛巾进入日本,对日本毛巾生产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了日本企业的生存,为了取得企业重整旗鼓的时间,该联合会希望政府按有关规定启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去年12月,日本政府刚刚宣布对大葱、蘑菇等从中国进口的蔬菜进行调查,如果确实造成倾销的话,不排除启动限制措施的可能。
似乎中日之间已经到了不可避免地发生贸易摩擦的时刻。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所谓“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似乎有其法律依据。在世贸组织(WTO)纤维纺织品协议中有这么一条:WTO原则上禁止各种贸易限制,但是在某个国家进口激增,有可能对本国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时候,作为特例,允许适当限制进口。程序是:在政府宣布开始调查的6个月内,决定是否启动限制措施,条件是必须限定某个对象国家,措施实施期限不得超过3年。它对发动紧急措施后的限制数量也有明确规定,即第一年的进口量不得超过上一年的,第二年以后的进口增长率不得超过6%。启动过程中双方国家可以协商,但不允许采取对抗措施。不过此间专家指出,当一个国家对某种商品实施限制措施时,对方国家往往会习惯性地选择另一种商品回敬一把。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合作越是密切,就越免不了发生进多进少的问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增长迅速。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统计,200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857亿美元,占到了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10%以上。其中日本对华出口30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对华进口553亿美元,增加29%,这些都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如今对日本而言,中国已经是其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反之,日本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从贸易内容来看,日本对华出口的一半是电器、机械、半导体等电子制品;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纤维纺织品占到30%,机械类产品占26%,食品占11%。在日本的对外进口总量中,中国纤维服装制品占其进口量的70%,蔬菜类占其进口量的50%,两国经济关系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日本毛巾工业联合会提出限制从中国进口的同一天,爱媛县今治市的7家毛巾企业提出了反对限制进口的请愿书。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7家公司占据了日本国内毛巾生产总量的60%,而且这7家公司都在中国拥有独资或合资的生产工厂。
在贸易大潮中受到打击的是日本的中小纺织业者。大阪府泉佐野市的一位53岁的毛巾厂老板山野说,他的7台机器中已经有3台停产,而生产就意味着“不良库存增加”。去年11月到中国山东参观让他明白了原委。那里一家工厂内就有千台纺织机在哗哗作响,这一家厂子的产量就相当于他那个地区年产量的1/4。工人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产品加上运费,运抵日本的价格只有日本的一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这种竞争前景不言而喻。
在中日贸易中,也有一家企业乐不可支———日本快捷销售公司“尤尼克罗”。这家10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公司,1999年被权威经济杂志《日经商务》选为“21世纪发达企业排行榜”第一名。该公司5年中在日本开办的服装连锁店增加到480家,营业额翻两番,利润增长13倍。利润率超过了营业额是其6倍的大型超市连锁店伊藤洋华堂。其成功的诀窍,就是适应国际合作的大潮,建立了跨国界的服装设计、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体系。该公司1996年与中方合资建立的山东宏利针棉织品有限公司,下属纺织厂有40多家,其生产的休闲服装,一个版样就是十几万件乃至几十万件,在日本普通商店要七八千日元一件的夹克杉、牛仔服,在尤尼克罗商店只卖2000多日元。公司老板柳井正说,这得益于中国高素质低价位的优秀劳动力。
再说农产品竞争。种惯了小田地的日本农民到中国华北大平原考察,惊讶得不知道地平线有多长多宽。日本的大葱种子、日本的种植技术,连农业机械都是那里提供的。山东农民出手1公斤大葱合14日元,运抵日本上市1公斤卖103日元,而同样的产品在日本生产,每公斤低于200日元就是赔本的生意。
对于日本部分企业对进口纺织品的限制要求和政府对部分农产品的调查,更多的日本企业则表示不以为然。尤尼克罗公司老板柳井正开门见山,反对政府实施限制进口措施。他说,制造与销售业已没有国境,当今日本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国产化,因而靠限制进口挽救不了亏损企业覆灭的命运。日本纺织行业虽掌握先进技术,但却不思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日本政府越是保护,越会令其陷入绝境。此时尤尼克罗公司又提出大胆的战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到2003年,把现在中国的60家公司80个工厂的合作伙伴增加到100家公司140家工厂。届时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将增加66%,达到4.25亿件。另一位纺织业干部也坦言,保护市场不是回生之术,关键是日本国内搞技术联合,开发新纤维、新面料,设计新款式。
业界认为,对农产品市场的保护就等于把农民送进温室。温室里的花草经不住风吹雨打,温室里保护的农民还能有多大的承受力和开拓精神呢?“延命措施”也难以真正给日本农民带来利益。
日本消费者是进口增加的最大受益者。近两年,日本服装价格下跌,广大消费者享受到了国际化的恩惠。去年冬天以来,寒流多次袭击日本,日本蔬菜价格一涨再涨,市民们也是靠进口蔬菜水果保障餐桌菜肴的。贸易壁垒中吃亏的将是广大消费者。那么政府是去保护几家救助无望的企业,还是更应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道理应是不言自明的。
限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方面日本最有经验,也应该最懂得如何去做。20年前日美之间的贸易战也曾经打得如火如荼,日本的纤维、钢铁、电视、汽车、电子产品都曾经是美国制裁的受害者。但逆境培养了日本工人的勤劳和开发精神,才锻炼出了如今的丰田、索尼等世界一流企业。
针对日本可能对我国采取农产品进口限制措施的动向,2月20日中日两国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磋商,我国外经贸部有关领导明确表示了反对日本政府采取此种措施的态度。(本报驻东京记者苏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