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个体业主王先生来到上海某银行,询问他已申请办理的买车贷款情况。
银行一位小姐热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微笑着在电脑上调出一个页面。少顷,小姐转过脸来礼貌地告诉他:“您可能无法在这里贷款,我真的很抱歉。”
王先生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他心里嘀咕,可能是住房贷款的事进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两年前,王先生用住房贷款买了房,因为生意不好手头偏紧,曾经有几次逾期不还与银行约定的分期付款,而且从未给银行打招呼。善解人意的银行小姐立刻告诉他:在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中,市民不良贷款记录只保留7年,只要以后注意一些,还是可以挽回自己的信用的。
这是现在每天都在上海发生的事情中的一件,只是记者按照法律关于公民隐私的规定和银行的要求,在这里隐去了当事者的名字和银行名。按照记者的认识,这位王先生只是逾期还款并无恶意,但银行人士指出:如果信用记录差,将成为我国银行放贷的最大风险———上海某银行在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时就曾发现,一个恶意贷款人居然用同一抵押物,在6家银行办理了抵押贷款。
应当记住这一时刻:2000年6月28日9时30分,我国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在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诞生。这家公司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上海分行、上海市信息办的支持下建立的一个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与全市15家商业银行、300多家支行营业部联网的局域网,联合征信系统可以为信贷消费等信用行为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各家商业银行只要拨号上网进入“数据库系统”,就可在十几秒钟内获得个人信用资料,并以此为根据即时确定贷款或信用卡透支额度。据悉,这一系统运转至今,已储存有上海近200万个个人信用信息数据。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谁最有可能被列入信用记录黑名单?
———恶意贷款,住房不还款。
这是一套50多万元的公寓,两年前由原房主饶某向工行普陀支行申请总额35万元的20年按揭贷款后获得。但自1999年1月27日签约后,这位房主从未还过银行一分钱。多次催讨未果,银行只得将贷款人告上了法庭。几经审理后,饶某被逐出住宅,该套公寓由开发商收回,其欠开发商的债务消灭,欠银行的贷款由开发商负责偿还。
———手机欠费,恶意透支。
这是上海移动和上海联通两大运营商挥之不去的烦恼:近几年,由于电信事业急剧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两家公司已各遭欠费两亿元和数千万元。仅去年,上海移动就有近3000名手机用户经查实使用假冒身份证入网,恶意欠费300多万元。而上海联通则为催缴欠费动用了大量的社会力量,上门核对用户的地址姓名。这些被查实的恶意欠费者,当然会被列入黑名单。
———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失踪”。
在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最多时放着十几份未被领取的毕业证书,这是当初申请担保贷款的大学生没有按时还贷的“证据”。银行认为,大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具备较强的偿还能力,应该能够还贷。但学校却在担心:现在“人才”流动得越来越快,这些学生如果“失踪”了,那该怎么办?……
实际上,牵涉到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上述例举不过九牛一毛。
采访中记者得悉,按照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发展目标,下列内容已进入他们的视野:如银行信用方面的个人贷款和偿还记录;商业信用方面的个人赊销及付款记录;经济状况信息方面的个人及家庭成员收入;参加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养老公积金、失业保障金及医疗保险金缴存记录;社会信誉方面的个人法院诉讼、公安处罚、纳税及公用事业费缴交记录等等。
上海的资信调查专家说,在中国社会让每个公民树立牢固的信用观念非常急,但很有希望。“因为人们都知道,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住旅馆、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因此,市民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信用。”
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额往往已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而在我国,对个人的信贷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2%。所以,专家们都认为,无论银行和个人,尽快建立良好贷款机制和个人信用记录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上海有关方面一再提醒市民:“如今是信用抵万金的社会,没有信用,你将一事无成。”本报记者袁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