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谈期权给我现金--多数经理人对期权收益不看好

2001年02月04日 17:53  新快报 

  薪酬是个永恒的话题。2000年经理人的薪酬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哪个行业的薪酬高?各个行业在哪个城市的收入更高?……借助于兰邦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去年底完成的一项薪酬大调查,每个经理人或许都可掂掂自己的“金两”。

  广州经理人收入增幅和降幅均居四大城市之首

  就2000年经理人的薪酬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个问题,受访者中共有89.5%的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76.4%的人2000年的收入增加了,19.5%的人收入减少了,4.1%的人收入没有变化。

  在收入增加的人中,收入增加幅度在10%左右的,占57.0%;收入增加幅度在20%以下的,占79.2%。这说明虽然多数经理人的收入增加了,但收入增加的幅度不大。在收入减少的人中,收入减少幅度在10%以下的,约占到九成。

  一个有趣而又看似与上述结果矛盾的调查结果是:2000年,除广州之外,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经理人月收入与1999年相比都略有下降。

  上海经理人个人平均月收入再度居四地之首,而首次列入统计的广州经理人个人平均月收入列第三。与此相对应,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的职业经理人对薪酬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55.4%、64.74%、66.42%和67.9%。

  与1999年相比的2000年总体薪酬,四地均有70%以上的经理人收入有所增加,其中广州88%的经理人收入增加,比例为四个城市之首。而平均增幅最大的也是广州,16.5%。

  回到前面那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结果,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去年收入增加的经理人原来的收入就较低,而去年收入降低的经理人,原来的收入较高,他们收入降低的绝对值更大。

  就不同行业的个人平均月收入而言,“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业的经理人最高,其后依次是“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旅游”业、“投资/房地产”业、“金融/证券/保险”业和“制造”业的经理人。其中“金融/证券/保险”业虽然有很多高收入的经理人,但这类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导致经理人的平均个人月收入并不高。在上述行业中,金融/证券/保险业深圳人经理人收入最高、制造业以及投资/房地产业广州经理人收入最高、信息业和商业/交通/运输/旅游业北京经理人收入最高。

  别谈期权,给我现金!

  当新兴高科技企业打出“股票期权”这张牌来吸引人才的时候,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曾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优秀员工忍受不了诱感纷纷跳槽离去而束手无策。不过,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新兴企业用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股票期权现在由于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而受到冷落。

  在2000年的薪酬总体调查中,大部分的经理人对于股票期权态度十分明朗。18%的经理人明确表示下一年会继续拥有期权,48.5%的经理人希望拥有,占总人数的66.5%,而明年或今后都不想拥有期权的经理人占总人数的31.9%。只有1.6%的人士对此没有表态。较上年相比,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至少对于股票期权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受网络泡沫经济的影响,受访者明显对于期权的前景信心不足。

  对于股票期权的认同度,总体而言是由北往南递增。

  调查表明:北京经理人对待股票期权,希望拥有或继续拥有股份的占58.1%;上海经理人对待股票期权,希望拥有或继续拥有的占63%;广州经理人对待股票期权,希望拥有或继续拥有的占64.7%;深圳经理人对待股票期权,希望拥有或继续拥有的占77.3%。

  尽管目前股票期权仍然具有诱感力,但它已不再大行其道,“现金至高无上”的口号转而开始回荡在各大公司的走廊上,经理们、职员们都希望获得高额工资。本次调查表明,在对待股份持有上,月收入越高的经理人想继续持有的比例越高,收入越低不愿持有股票的人越多,反映出股票期权对于现金低收入群体的吸引力已经大为降低。

  即便对于公司高级管理者来说,股票期权的魅力也已经下降。在表示赞同的人群中,即便是月收入最高的一档(8000元以上),人数也不到一半(46.2%)。

  股票期权不再大受青睐,与经理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密不可分,因为使用期权获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的股票价格在未来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离开这一点期权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在本次调查中,经理人对期权能带给自己的收益并不看好,经理们说:“别谈期权,给我现金!”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个人平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或以上的受薪职业经理人。本次调查实行定量研究,采用结构式问卷,以面访为主,电话访问为辅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同时进行,共完成有效问卷439份,其中京、沪、穗、深完成的有效问卷数分别为105、102、100、132。

  实地调查完成日期为2000年12月15日。

  所有受访者中,个人月总收入在5000-6000元之间的占52.5%、6000-8000元之间的占30.2%、8000元及以上的占17.3%。受访者的单位是国有企业的占34.8%、三资企业的占24.9%、私营/民营企业的占40.3%。(老耶/撰稿)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专家: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恐难完成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