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车票涨价,并没有阻挡住人们对铁路的青睐。今年春运,铁路再次成为客运行业的大赢家。记者昨天获悉,从春运开始到除夕的15天里,北京西站和北京站这两个铁路客运大站,客运票收入总和接近3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这样的节日“礼包”令竞争对手羡慕不已。
尽管春运长达40天,但对于北京铁路来说,节前15天以运送旅客为主,节后25天以迎接旅客为主。因此节前15天才是北京铁路运输的黄金期。北京西站和北京站客票收入增长50%的数字显示,今年春运铁路黄金期的含金量更高。铁路如此之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多:节前15天,北京铁路分局光临客列车就增加了470列,比去年40天春运还多100余列,一共运送旅客3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而北京西站和北京站的同比客流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第二个原因就是票价上浮:从1月13日至22日,北京铁路分局执行了票价上浮政策,新型空调车票价上浮20%,普通车票价上浮30%。虽然去年也执行了同样的票价上浮政策,但今年因开通列车总数高于去年,票价上涨还是为铁路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如果“涨声”没有掌声
说到客票收入增加,一定会再次引发人们对铁路票价上浮的议论。在铁路公布票价上涨政策时,人们就对铁路部门“涨价是为了分流高峰客流”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铁路涨价目的就是想利用春运高客流量“大赚其钱”,如今,客票收入增加,似乎更给人们以口实。难怪铁路部门不愿意提及收入问题。
在此,笔者无意指责铁路票价上涨。企业赚钱天经地义,旺季涨价、淡季降价本也符合市场规律。不过笔者倒想提醒一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合情不合法的事儿,办了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垄断行业涨价就要召开听证会经过听证程序,这是法律,在法制经济里需要买卖双方共同遵守的约定还很多,一不留神忽视了,就会让人抓小辫儿。
在“衣、食、住、行”之中,人们惟独对“行”方面的铁路涨价非议颇多,一方面是铁路涨价基本是一年才波动一次,自然成为关注焦点,喜降不喜涨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因此频听逆耳之声实属正常。另一方面也与铁路、民航涨价不够透明有关系。每次涨价之前,往往是一纸通知就宣布涨价,没有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涨价之后也不对涨价的结果有所交代,所有的行为都带有明显垄断行业的特色,也难怪人们一说铁路涨价,就提到垄断。如果今后铁路涨价还是如此行事,即使你是市场行为,也一定会被指责为垄断行为。过了初七春运高峰,铁路也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时间,反思自己也应该摆到和春运一样重要的位置上。(黄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