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出彩电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消息,主管部门则说并没有出现全行业亏损,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我认为,不管是否真的出现全行业亏损,这并不是值得担心的事,一个产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很正常,并不意味着这个产业没有成长性。比如最有前途的高科技产业,绝大部分高科技行业从行业层面看都是全行业亏损,十家企业可能只有两家能够生存下来,有八家注定要死掉,目前看就是空前的行业亏损,但谁也无法否认其发展潜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应对其最初进入市场的成长期到高潮期,及至衰退期的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进行比较,而不是在一个年度内对一种产品的亏损进行判断。比如成本为3000元的产品,在成长期可以卖6000元,以后逐渐下降至5000元、4000元,最后一年卖到2000元,这不能说明亏损,因为这是一个面对消费者的正常市场过程。所以“大甩卖”导致全行业亏损只是企业的借口,企业想通过这个借口给消费者一种“有利购买时机”的心理印象,加速自己的销售,企业只是在甩卖自己最后的几件货物,而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超额利润。
事实上,彩电的全行业亏损和价格战毫无关系,因为彩电业不降价,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中国做生意有一句话叫“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不降价3000元卖三台,降价2000元卖五台,究竟哪一个销售收入更高很难说。对厂家来说,首先不仅仅是要获取利润,把固定资产投资尽可能以现金形式回收也是他最大的利益。特别是对于技术进步的产业,投资人必须加速固定资产回收,这甚至成为比是否亏损更靠前的利益指标。
在2000年彩电市场中存在两个价格现象,一个是垄断价格,就是峰会价格,一个是不断降价竞争。这反映出生产者的要价和消费者需求价格之间差距所引发的矛盾,也因此暴露出我们在前20年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存在一个市场缺位,就是商业流通资本的存在。而在去年,正是新型的商业资本率先打破了峰会垄断价格,商业资本的介入是彩电行业出现的一个良性的苗头,这个趋势非常有利于进行市场整合。
有人说,从90年代开始,彩电业力图经过几次大降价来实现彩电厂家的优胜劣汰,但至今仍有一些本该退出市场的企业没有退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的状况。其实这与我国在产业发展前20年没有建立相应的市场退出通道有关,几乎所有的产业政策都是产业保护、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却没有一个产业缩减。在供大于求形式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退出通道,企业建厂花了钱,退出就意味着要承担损失,只有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引进更大规模的生产线,或用更新的技术想办法把别人挤出市场。每个企业都这样想的情况下,更大规模的供大于求就从市场中显现出来。所以,建立起顺畅退出通道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不论怎样,企业应该记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消费者永远是对的,市场永远是对的,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候,才有获益的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