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邮政部门投递延时,“特快”不快;供水、电、煤气部门服务不佳,影响面广……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公用企业和行业垄断性企业收费透明度低,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70个地级以上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的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公用企业和行业垄断性企业服务质量差。以手机为主的电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成为当前侵权行为的热点,侵权行为主要是:手机、寻呼机、充电器等电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无保障,机械故障导致线路不通,计费失实,电话卡管理混乱,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等。福建省一消费者在手机关机状态下,语音提示和未接来电也收费,而电信部门却解释为由于计费系统故障所致。
假冒伪劣商品仍然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重点。啤酒瓶爆炸事件仍然是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最大隐患。据浙江省永康市12315中心统计,7月12日至8月14日的月余内,几乎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有的炸伤眼睛,有的炸伤下颌,有的炸断动脉,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房屋装饰中侵权行为突出。江苏省徐州市消费者周先生请一家装饰公司进行住房装修,总工程费为9000元人民币,在装修到一半时,该公司要求增加工程费遭到拒绝后,就撤走工人,停止装修。
上述问题在当地工商等部门调解和干预下,均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说,第三季度在70个城市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6394件;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784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金额达1.7亿元。
有关方面权威人士称,中国将持之以恒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以净化市场环境,为加入WTO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刘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