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是中国成功发展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 17:26  瞭望微博

  中国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努力,将有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以及全球增长,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

  文/《瞭望》新闻周刊驻华盛顿记者刘丽娜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怎样看待中国入世十年以来的得与失,《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原美国贸易代表、现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

  佐利克于2001年至2005年任美国贸易代表,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变化有深切体会。这位提出把中国确定为“利益攸关方”概念的金融家、 外交家和思想者认为,十年前的入世决策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成功战略,不过,现在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变,否则中国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他建议中国应 朝着在2030年建成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入世十年证明中国智慧

  佐利克对本刊记者说,十年来的现实证明了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以入世促改革,以入世带发展的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说,中国入世十年来的收获是巨大的。现实证明了江泽民与朱镕基这一代中国领导人所追求的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取得发展战略的智慧。他们 看到中国入世的意义远远不是一项贸易协议,而是把WTO的要求看作是对中国增长模式进行结构改革的催化剂。那些改革使中国在减贫、提高收入、创建新企业等 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仅中国一国在减贫方面的成绩就使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完成一半。中国入世以来,不仅在贸易和经济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也越来 越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佐利克说,他于1980年首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30年来的发展变化。过去30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还低30%,而如今,其人均收入已增长3倍,达到世界银行认为的中等收入国家。

  2005年9月,在美国和中国关系方面,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的概念,主张应该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这一提法 很快被国际社会接受,并广泛使用。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6年访华也把中国称作“非常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前财长、原奥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 问劳伦斯·萨默斯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同样以此称呼中国,认为中国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去年4月份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佐利克发表了一篇受到广泛关注的演讲——《第三世界的终结?——在多极世界中实现多边 主义现代化》。在这篇演讲中,佐利克称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表明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承认新的经济并行时代已到。他指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极。经济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潜在的权力关系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加及经济增长意味着其影响的加强。

  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世界银行完成了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治理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

  中国经验可用于世界

  自加入世界银行以来,佐利克一直积极推动他所倡导的使多边主义现代化的概念。中国在其中又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未来所采取的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做法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用。

  佐利克说,自加入世行,他多次谈到使多边主义现代化,作了一系列演讲来阐释这一概念。例如,去年谈到发展的民主化问题,包括开放数据和信息资源,扩大推动发展的民众范围,思考关于增长的实用经验和教训。

  首先,中国的增长是实用的,中国人勇于实验,在发展方式上,行得通则用之,行不通则弃之。

  第二,中国的经验可以用于其他国家。现在没有包打天下的通用法则,各国总是要根据各自国情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努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做法可以用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世行与中国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新增长模式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该如何作出改变,在国际经济中担负起负责任的利益攸关 者角色。这些问题涉及增长模式、货币政策、货币升值、贸易、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等。多边主义现代化的概念涉及机构内部的变化,也涉及国际体系的变化。

  建议中国战略转型

  在佐利克看来,十年过去,现在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他说,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入世十年来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未来要发展成为 一个高收入国家,同时能够保护其环境和自然资源,鼓励发明创造,就必须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改变,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以期实现经济再平衡。

  佐利克说,十年前,中国领导人就提出转变增长模式,如今,“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中国转变增长模式。目前中国的人均GDP约为4000美元,根 据合理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以当前美元计算可达到1.6万美元,这等于向世界经济增添了15个现在的韩国。很难想象,如此大规模的中国经 济建立在出口导向上能够被世界经济所容纳。显然,它需要转向依靠国内需求,转向更多消费。所以,2011年的挑战与2001年的挑战类似,即调整中国经济 增长的结构。

  佐利克坦言,放弃成功的模式很难,因为它需要有预见。自2007年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以来,他已经五次访问中国,现在世行正在参与中国未来20年 发展方略的研究计划。佐利克说,中国多年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现在世行与中国项目的75%实际上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问题在于,改变政策措施是 否会使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更好地匹配。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财政体系现代化。例如,使中国不同级别的政府收入来源与开支相匹配。许多中国地方政府缺乏收入来源,它们通过销售土地来 筹资,这引发了社会问题,信用风险失控会导致金融安全问题。更现代的财政体系应当使所有项目都纳入资产负债表,使收入来源与支出更好地相匹配。

  第三个问题关系到土地与劳动力改革等内容。中国需要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而这需要加强教育培训。中国该如何建立起导向更具创造性的激励机制,这不仅要在研发领域,还要在企业流程与系统方面进行改革。

  佐利克强调,中国的首要资源在于其人民。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为中国民众的发展创造适当的支持与激励机制。他说,有许多关于中国未来增长模式 的结构问题。中国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挑战在于如何落实。在这方面,世界银行可以与中国讨论并合作。

  推动中国承担更多全球责任

  佐利克在专访中特别对本刊记者强调,现在是远离国际合作的最糟糕时机。他认为中国可以从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等危机中看到增长的机遇,同时应当在世界经济中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从更紧迫的挽救世界经济陷于二次衰退的角度,佐利克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增加消费,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佐利克指出,目前全球经济正陷入新的危 险期,今年秋季发达国家有关赤字、债务和欧元区的决定很可能决定全球经济是进一步滑向更危险的境地,还是会开始漫长的复苏。中国在本次债务危机中处境较 好,但如果不采取行动转向内需驱动,很难说几年后中国的增长形势还会乐观。世行正在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合作研究转变增长模式的具体做法,包 括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都在讨论之列。

  在产业政策上,佐利克担忧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将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并最终影响到中国自身在全球创新产业链上的发展。他表示,希望中国能够设计出开放的创新战略,激发中国人的才华能量与下一代的教育,同时又与国际发展相关联。

  佐利克指出,中国已经是国际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但中国仍然相当谨慎。今后,中国领导人应会成为全球性解决方案中的一个关键参与者,中国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努力,将有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以及全球增长,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