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月金
在第二轮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预防大量热钱的流入,但香港在联系汇率体制下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更容易吸引热钱涌入。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热钱以地下钱庄等不同途径深入内陆,但目前规模不足以兴风作浪。而在制度层面上,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目前有利于圈住热钱,内地和香港亟须建立监控限制热钱的工作机制圈住热钱洪流,使其破坏作用降到最低。
香港成热钱蓄水池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创下30个月来新高,环比大增79.27%。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人民币加息和升值预期升温,热钱加速流入中国。
“但有部分企业不愿意提前结汇,有一些头寸可以挪动。比如说中资企业,觉得人民币要升值,把外汇收入提前结成人民币,放在国内而不是国外,你说它是不是热钱?不热,确实又有点热。”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兼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浦永灏11月24日在媒体见面会上对记者说。
然而近期央视报道称,据估算有高达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在香港,计划通过银行转账、贸易的途径流入内地。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11月25日表示,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很多都是认购新股的资金,当中包括不少内地企业在港上市筹集的资金,而资金如果要进入内地将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记者了解到,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股指已经先后达到或是创下金融海啸以前的新高,相比之下,中国的H股相对便宜,整个经济面也比较健康,这给H股未来收益带来利好。
香港交易所资料显示,香港今年前十个月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3459.4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74.60亿元上升222%。而且,前十个月共有78家新上市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较去年同期的44家上升77%。
此前,香港证券业协会委员温天纳指出,“按非正式统计,目前约有6500亿港元屯兵香港,找寻机会,伺机进入内地。庞大的资金量,加上杠杆效应,热钱将达数以万亿港元计。”
据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介绍,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在港对冲基金的数量增长了大约50%。今年前9个月,香港证监会新批出的对冲基金公司及对冲基金经理牌照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和。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对本报记者表示,为应对第二轮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印度、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预防大量热钱的流入,但香港在联系汇率体制下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更容易吸引对冲基金在港建立据点。
圈住热钱洪流?
在香港,由于受到热钱的冲击,整体楼价由2008年12月谷底至今年9月上升47%,从去年11月至今上升17%。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洪丕正此前表示,由于预计香港资金的进出将会增加,这将使香港资本市场波动更大,势必影响到香港的楼市、股市及汇市等。
热钱已经向内陆渗透。据香港金管局发言人透露,今年香港80亿元人民币兑换限额到9月底时还剩余一半,但在10月下旬就被用尽。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就用掉了40亿元人民币兑换额度。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有关官员表示,内地和香港在打击热钱方面需要有信息沟通,建立监控限制外部热钱的工作机制。
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港元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将给香港防范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增加难度。
但是,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则认为,虽然有大量资金流入香港,其中一部分有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图利,但起码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对外来资金并不存在汇率升值和套取高息的诱因。而若与港元脱钩,汇价必然会大幅波动,被大户炒家炒上炒落,而这些情况在1983年实行联汇制度之前亦发生过,应该以此为鉴。
而且,在来港基金中,就有1992年做空英镑、1998年阻击泰铢的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携近90亿美元前来驻扎,目前索罗斯正在调兵遣将,在香港建立办公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份公开的文件显示,该基金大量增持了中资蓝筹股。
有市场策略分析师向本报记者分析,目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有利于圈住热钱,除了中国没有持续加息外,其他都符合索罗斯的做空标准,预计索罗斯会推高中国大宗商品价格,迫使央行持续加息,此时香港与美元脱钩则正适合其做空中国的目的。
高盛亚洲经济分析师冯殷诺近期发表研究报告称,目前港元与美元脱钩的条件尚不成熟,预计香港5年内基本不可能放弃联系汇率,即使10年之内,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几率也低于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