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阶梯电价结束意见征集 多数人选阶梯电价方案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0:25  现代金报

  按照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通知,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意见征求阶段21日结束,接下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次征求意见情况,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后,印发指导各地。

  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阶梯电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对于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发改委及有关方面也在意见征求期间进行了解答。

  1.用电量分档如何照顾家庭差距?

  人口多的家庭可申请加装电表

  对于人口较多的数世同堂家庭,用电量分档如何体现公平?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称,以家庭为单位和按家庭人口数确定电量基数各有优劣。

  因此,发改委建议以家庭为基础确定电量分档,对于超过正常人口数较多的家庭,由各地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时采取特殊措施灵活处理,如规定超过一定人口数量的家庭,经一定程序批准后可以申请加装电表或者增加用电基数等。

  2.为何不设“电价下调”的档次?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决策

  对于这个问题,曹长庆说,目前居民电价整体不具备下调的基础。近年来,全球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除居民外的其他行业电价年均上涨4%,但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用电价格一直未作调整,居民电价大幅低于工业电价。

  曹长庆说,从照顾社会困难群众考虑,我们在设计阶梯电价方案时,对设置“电价下调”档次问题也有过考虑,即对低收入居民家庭实行优惠电价或者电价补贴。而这次初步设计方案具体操作暂未作统一规定,拟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决策。

  3.有居民认为首档电量标准偏低?

  发改委说110度和140度是误解

  很多人提出,按照目前的两个方案,第一档电量标准都有些偏低,建议提高第一档电量标准。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大家对第一档电量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按目前方案,是以覆盖70%-80%的居民家庭为标准确定第一档电量。以全国平均为例,覆盖70%的居民家庭户均用电量为110度,覆盖80%家庭的户均用电量为140度。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两个方案,只是规定各地应按70%或者80%的覆盖率去确定各地分档标准,但相同的覆盖率下,各地具体电量分档标准会所有不同。

  4.阶梯电价实施后多少人将受益?

  每个人都将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有人认为,实施阶梯电价后,电力部门是唯一的受益者。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认为,实施阶梯电价的出发点是促进节能减排,进而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并且,此次阶梯电价主要着力于建立机制,电价调整增加的收入不会完全留给电网企业,而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弥补节能减排等环境成本增支因素,;二是用于居民用户电表改造支出,;三是弥补由于燃料成本上涨增加的电网企业购电成本。

  5.实行阶梯电价后将交多少电费?

  月用电量90度,支出增加0.9元

  实行阶梯电价,我们将交多少电费,让我们来算一算,以全国平均水平为例:如家庭月用电量为90度,按方案一,每月电费支出不受影响;按方案二,则每月电费支出增加0.9元。如家庭月用电量为150度,按方案一,每月电费支出增加2元;按方案二,每月电费支出增加1.9元。

  如果家庭月用电量为300度,按方案一,每月电费支出增加23元。按方案二,每月支出增加13.9元。

  6.实行阶梯电价影响居民几何?

  70%-80%的居民电价保持稳定

  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后对居民电费支出到底会有何影响?这是很多居民都关心的问题。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后,总体而言,70%-80%的居民包括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的用户电费支出是保持基本稳定的。

  实行阶梯电价后,月均用电量在第一档电量以内的居民用户电费支出基本不变;月均用电量超过第一档的用户,随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多。这就从电价机制上引导电力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用户节约用电、合理用电。

  7.使用预付费的居民将如何付费?

  最省钱的方法应该是按年购电

  实行阶梯电价后,使用预付费电能表的居民用户将如何付费呢?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分用户在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前,可按购电量以年为周期执行阶梯电价。如果按照第一档基本电价标准为150度一个月,居民一次购买1年用电量1800度电,付出的这1800度电都是不涨价的基本电价水平。而如果居民是每个月都买电,有时候一个月购买电力是低于150度的,不用执行涨价部分,但在夏季用电时用电量很大,多出的部分就要执行涨价政策,对于居民而言是不划算的。

  □据新华网10月21日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