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统计局称灰色收入推算偏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07:38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刘秀浩   

  7月初王小鲁称“中国2008年灰色收入规模达5.4万亿元”,国家统计局官员连续两天发文回应。

  统计局连发两文称灰色收入推算偏高

  从今年7月初王小鲁发布报告称“中国2008年灰色收入规模达5.4万亿元”,到国家统计局官员连续两天发文回应,“灰色收入”是否大量存在、是否严重扭曲国民收入分配等话题,再一次引发社会各阶层的热烈讨论。

  昨天,新华社一篇题为“国家统计局网站刊文回应居民收入统计问题”的报道称,日前有学者撰文称,据测算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加上这部分遗漏收入全国居民收入为23.3万亿元),其中5.4万亿元是灰色收入。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新华社援引的学者文章和数据即出自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该报告全文近3万字,首发于今年7月出版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杂志总第48辑。

  这项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非官方统计的23倍;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与2005年的测算相比,扩大了近1倍。研究认为,“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严重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该报告随后被《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等媒体纷纷摘要转载,在政府和学界引发热议。

  到底什么是“灰色收入”?王小鲁认为最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界定其合法或非法的收入,也包括那些违规违纪但不违法的收入;第二是实际上非法,但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属非法的收入。“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围绕权力产生的腐败和寻租行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由于管理不严、不当造成的流失和不合理配置;土地收益分配不当;垄断性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超常收入。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情况。

  “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

  关于灰色收入的概念,近来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一种说法是:灰色收入就是非法收入,只能“取缔”,不能“规范”;所谓“规范”,有将非法收入合法化之嫌。另一种说法则强调这一概念本身“不科学”、没有明确定义,因此反对使用这个概念。

  不过,王小鲁认为,之所以产生“灰色收入”这个概念,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无法明确界定、不能清楚地判断其合法或非法的收入。即使“取缔”了灰色收入的概念,也决不等于取缔了灰色收入,实际上等于对如此重大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王小鲁在调查报告中指出,“中高收入阶层以上居民的隐性收入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最高收入居民的实际收入高达统计收入的几倍,说明存在深刻的制度性原因。这些隐性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也不再是正常收入的统计遗漏,而只能用灰色收入来解释。”

  这是王小鲁关于灰色收入的第2份报告。

  早在2005年,王小鲁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研究团队就对居民收入分配做过调查,并在2007年拿出了关于中国灰色收入状况的第一份公开报告。

  这一次,王小鲁扩大了调查的样本范围,对2008年的灰色收入进行研究,涉及全国19个省份64个城市14个县城4909个家庭。与其前一个报告推算的2005年居民收入相比,2008年无论是9.3万亿元隐性收入,还是5.4万亿元灰色收入,都比2005年增加了差不多一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5年至2008年期间名义GDP的增长速度。

  有媒体认为,今年以来国家高层纷纷公开表达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决心,而王小鲁的研究报告,则为观察国民收入的真实状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规范灰色收入”曾一度被列为2010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规范灰色收入”的字句在正式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删去。

  国家统计局连发两文

  新华社昨天报道称,针对有学者(早报编注:即王小鲁)提出的有大量城镇居民“隐性收入”被统计遗漏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网站24日、25日连发署名文章就居民收入统计与调查方面的问题做出回应。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施发启博士在昨天的署名文章中称,该测算结果在调查样本、计算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最终的推算结果也明显偏高。

  施发启的文章题为“也评王小鲁博士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他认为,该调查样本量太小,代表性不足。该项调查共包括家庭样本4909个,约为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样本量的7.6%,样本量明显偏小,无论是直接推算还是间接推算,以此为基础的计算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施发启在文中称,该研究数据引用不合理,同时,间接推算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文中称在推算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时,该研究报告采用了城乡年末人口,而统计部门一般是用年平均人口。按照该报告的计算方法,如果按城乡年平均人口推算,2008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会比按城乡年末人口计算结果低0.6万亿元。

  施发启,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并担任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任兼职研究员,曾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24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王有捐在署名文章中表示,该项调查方法是让调查者找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来做调查,再通过这些人又找他们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进行调查,从而取得居民收入和一系列消费结构方面的数据。这种在社会学中被称之为滚雪球法的调查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王有捐的文章题为“也谈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与王小鲁博士及其课题组关于调查推算方法的商榷”。

  王有捐在文中称,一些不愿意向统计局调查员透露自己实际收入的高收入人群会仅因为调查员是熟人就如实相告?这显然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不相符,怕露富是常态,对熟人恐怕也是如此。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