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 11:06  东方网-文汇报

  收入差距过大后果堪忧,如何解决专家观点不一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以每年0.1%速度递增。

  在有完整统计数据的150个国家中,基尼系数超过0.49的不超过10个,排名前十的除了中国外,就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

  对于这一现状,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副研究员熊世伟。专家们普遍认为基尼系数过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但是对于基尼系数过高的解决途径,几位专家有着不同看法。

  个税起征点要不要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纳税?

  据统计,2008年在我国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65%以上,而高收入者纳税额只占税收总额30%左右,熊世伟认为这很不正常。“征税目的就是要调控收入,但现在的税收政策并没有让高收入者成为纳税主体,反而是中低收入者成为纳税的主力。”他说,“我国应该提高个税起征点。”

  在早先接受采访时,杨宜勇就曾表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怎么调,都有它约定俗成的规制。同时,以家庭征收个税可能有益于低收入者。不过对此,也有不同观点。“按家庭征个税只是在玩数字游戏而已,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私营企业者家里的一群人都是帮他干活,却只拿很少的工资甚至不拿工资,但实际上一家人都享受到高收入者的福利。”陈维说,“同时以户为单位征税很难操作,容易造成更多的偷税漏税。”

  在陈宪看来,个税如何收、起征点怎么调都应与税制改革挂钩。税制主要包括对税种、税率、征收方法等的规定。现在关于税率采用累进税率还是固定税率就有很大争议。而个税起征点也会因为税率的改革而变化。税制改革应该是复杂的整体问题,不能片面分开考虑。

  工资要不要涨?集体谈判是否可行?

  近来,国内关于提高工资水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熊世伟也认为,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一定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可是大部分居民还是感觉不到,对物价上涨却非常敏感。这说明百姓收入还很低,收入分配改革应该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陈维表示,涨工资虽然有可能使外资撤出,但是我国的经济不能只为了迎合外资而存在,应该走上产业发展升级转型的道路。

  而陈宪则表示,在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工资水平不能涨得太快,否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用工,失业人数增加,贫富差距反而被拉大。他同时表示,发达国家的企业工资很多是通过集体谈判制定的,这一方式有一定可行性。但目前中国的工会组织还不强势,怎么保证劳方谈判能力是政府应当考虑的。

  调控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二次分配,还是机会均等?

  那么,调控收入分配最关键的途径是什么呢?熊世伟认为是税收。他认为,在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体现效率,二次分配体现公平,而税收就是实现公平最有效的杠杆之一。

  陈维则向记者表示,解决贫富差距最关键的是对财富来源的认可。“在社会发展初期,机遇大量存在,一些人抓住了就先富起来了。这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人们财产来源的透明度,如果大家都认可他的财富来源,那么对他的抵触也不会那么大。”

  陈宪也认为规范财产申报很重要,如果财产不透明,一些灰色收入会造成经济数据统计的困难,真正的基尼系数也无法得到。不过他也同时指出,调控收入的关键是人人都可以获得公平的机会。“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本价值的公平,这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医疗的社会保障上;一方面也包括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不能允许特权的存在。”本报实习生  赵征南  本报记者  徐维欣

  何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