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发商舌战楼市新政 土地供给成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01:31  第一财经日报

  尽管不少开发商认为此轮调控对楼市打击不会很大,但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议论此事

  李军

  面对房地产业调控新政,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终于忍不住开火了。在最近几篇博文中,他指责新政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是“向计划经济倒退”。

  “严厉的行政干预已到了房价不跌绝不罢休的地步了,已经开始不讲法律而只讲‘政治’了。”任志强写道。

  此说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强烈反弹。新华网评论部发表了一篇名为《任志强万言书是开发商谢幕前的高音》的评论,直斥任志强的言论是“‘利益’二字在作怪”,并称开发商迟早会淡出媒体的聚光灯。

  尽管不少开发商认为,此轮调控对楼市的打击不会很大,但是新政在业界还是引发不小的“地震”。近日,清华大学就有多场房地产大佬参加的“头脑风暴”,议论此事。

  开发商不轻言悲观

  政府祭出重拳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正在以色列进行他的精神之旅。

  “我在那里(以色列)祈祷一星期,回到国内现实中来,就觉得中国房地产有病,得了癌症,癌细胞很有生命力,快速扩张,把其他行业营养都吸引过来,这样下去,会危及中国经济发展。”潘石屹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有关“房地产走势和泡沫”的内部会议上说。

  潘石屹认为,新政对投机者的打击作用不会很大。他甚至认为,在此次新政后的博弈中,房地产商相对有利,地方政府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他们(地方政府)很多地块刚刚七通一平,负债很高,正准备卖个好价钱,结果市场要下来了。而房地产商账面上都是上百亿元现金,抗风险能力强,不会轻易降价。”

  潘石屹称,2009年市场销售太火,房产商手中握有太多现金,沪深两市70%的上市房地产企业手上现金超过100亿元,房地产商主动降价可能性很小。

  而河南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更是信心满满,他认为:“房价还将稳步上涨,除非土地出让机制根本性调整,因为建安、税费、土地出让金、经营管理费等都在上涨,房价必将上走。房地产长期处于朝阳产业。”

  来自学界的观察则相对比较中性。在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看来,目前内地的房价走势,类似于1997年年初时的香港。随着政府的调控政策,1997年底香港房价开始逐步下跌。据他介绍,如果以1997年底的房价指数为100来计算,2003年香港房价指数跌到谷底时只有大约37%,目前也不过刚刚回升到78%左右。

  不过雷鼎鸣也表示,中国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快速的经济增长,都使得房价上涨的压力不小,中短线下跌仍面临不小困难。

  土地供给成舌战焦点

  除了城市化的动力,地产大佬们大多把高房价的责任算在土地出让制度身上。

  “土地价格太高,高得离谱,面包与面粉价格不合逻辑,房价与租金、房价与地价统统乱套。”潘石屹说。

  胡葆森也认为,许多地方财政很大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有的地方甚至高达70%以上,而政府一把手都是任期制,都有卖地冲动而缺乏建保障性住房欲望。“这些年政府投入保障性住房太少,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工程和政绩工程,很少比例资金盖保障性住房。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将来可能有变化,高房价不会持续太久。”

  攻击用地供应短缺同样也是任志强一贯的立场。在那篇被称为万言书的博文中,任志强写道,房价上涨,很明显是供给严重不足而产生的。“去年上半年投资的低增长和新开工的负增长以及全年的土地供给负增长,都早就预告了今年上半年会出现土地短缺供给中的天价,也早就预告了今年上半年住房供给在部分城市中的稀缺了。”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策划师联谊会主席顾云昌在第十三届中国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开学典礼上也认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房屋销售面积超过土地增加面积、土地供应量远落后于房屋销售量的现象,北京、上海、深圳尤为明显。他表示,要想加大供应量,做大“蛋糕”,首先即须加大土地供应量。

  在新的“国十条”中已经提出要加大土地供给。15日国土部公布今年全国计划供应住房用地18万公顷,用地放量大增,不仅远远大于去年的7.64万公顷,也远远大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

  治病药方何在?

  对于目前行业畸形发展所引发的“病态”,房地产利益相关者都试图开出药方,既救行业也是救自己。

  潘石屹说,治这个病,可以有三个方法。第一种办法立竿见影,就是调整首付比例和利率,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控制资金向市场的“输血”;第二种办法是税收政策,具体来讲就是推出物业税政策,这是缩小贫富两极分化的好办法;第三种办法是针对房地产问题根源的土地政策做出调整。“货币政策对于目前市场的作用只是‘创可贴’,先不让血流下来,但是从根上治病还是要靠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潘石屹表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在土地供应中,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土地制度安排要改,政府不要参与土地开发,从制度上解决土地供给,政府要扮演守夜人角色。

  “要理性调整,不要非理性和过度调整,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多建保障性住房。同时,房地产要加大投资力度,既然供不应求,就要加快生产,最终通过市场化解决房子问题。”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提出了他的想法。

  孟晓苏还奉劝投资者理性消费,同时期盼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

  对于这个观点,任志强也是同意的。但他认为,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文件至今也未明确到底应对什么人进行保障、保障的范围、权利、面积、标准以及方法。

> 第一财经日报同日相关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