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人才市场华普大厦近日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广州某展示设计制作公司挂出了一块“阴阳招工牌”。左边是招聘外观设计师、储备干部等高端职位;右边是招聘木工、电工、包装工等低端职位。两边不同之处在于左边没有薪水,而右边则列出薪水标准,如木工最高可以拿到4500元。
“阴阳招工牌”显示了在当前“用工荒”的背景下,加薪成为最有效的招工手段,甚至一些城市还在酝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应对“用工荒”。然而加薪不是万能的,有专家提出,用工荒其实是一种农民工“权益荒”。还有人大代表对此提出提案,希望珠三角各城市能把农民工接纳为“新市民”。
本栏撰文:记者邓仲谋 图片:记者乔军伟
表象:听取涨薪一片
曾先生家里的保姆节后说不来了,详细了解原因后,才知道保姆去年的薪水是1400元,今年她那些姐妹们都涨薪了,她也希望赶上形势,又不好直说,所以推辞说不干了。与保姆身价提高一样的是,月嫂的薪水据说也达到了4500元/月。
“我们也比往年提高了400元左右。”一家化工企业招聘生产工,开出月平均收入2100~2500元的薪水。此外,还有生日礼金、节日聚餐、有薪产假等福利。但优厚的待遇并没有引来“群鸟朝凤”,因为前来招聘的其他企业也在这轮“用工荒”中加薪了,求职者“吊”起来卖。
来自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不带任何技能的民工起薪是1215元,比2008年正常年份的工资水平高出5%,比2009年时的1050元高出近200元,所以,市场的招工起薪点大部分在1200~1500元。而记者在广州开发区3月10日举行的大型公益招聘会上了解到,电子厂给女工的薪水已开到1800~2700元。
太和顾问针对“用工荒”公布的《基层员工劳动及福利政策专项调研报告》也显示,企业正在从多个维度、多元化地解决“用工荒”的问题,有89%的企业选择提高薪酬水平。有关人士指出,涨薪是最直接的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招聘成功率的方法之一。
在一片涨薪声中,最低工资标准也被屡屡提起。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透露,深圳今年拟调高最低工资,应该不会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调高幅度估计不会低于10%。
在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领导也表示,正在酝酿进一步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劳动力的供给和短缺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然而,无论加薪也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好,在这场劳方和资方的博弈中,利润薄弱的中小企业首先会成为第一个反对者,其道理正如海珠区一位正在招人的大伯所言,不是不想加钱,而是一加钱就没有利润了,没有利润的事谁去做呢?
实质:“用工荒”其实是“权益荒”
在这场“用工荒”中,许多评论指出,“用工荒”根子在非同城待遇,解决“民工荒”问题,要尊重农民工应有的合法权利。
有专家认为,在现有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所需要的养老、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不能得到与市民同等待遇,因而“用工荒”实质上也是“民工权利荒”,单纯依靠提高工资待遇和改善劳动条件,尚不足以解决当下用工短缺的难题。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能否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能否实现成为市民的利益祈求,直接决定着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要解决“民工权利荒”,门槛在于“入户”。中山市在流动人员管理方面积累了“中山模式”,并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根据《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规定,按照流动务工人员的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纳税程度等进行累计积分,根据积分情况流动人员可享受入户和子女入学等相应待遇,目前已有6.6万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占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40%。
破解“用工荒”的根本途径在于加速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在两会期间也建议,珠三角地区各级政府让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成为新市民,对技术人才要想办法挽留。
思考:用工荒“倒逼”了什么?
南粤人才市场总经理魏福树说了一个身边的故事,南海有一个家具厂,原来工厂买了一套国产机器,需要10个工人,后来买了一台进口机器,只需要2个技术工人了,一下子减少了招人的难度,减少了用人成本。
家具厂的更新设备,属于典型的产业转移升级。普遍的观点认为,“用工荒”所呈现的廉价劳动力的短缺,势必将作用于依靠这些起家和维持运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现实困境面前加快产业升级和调整。
出路:农民工转变产业工人
政府:走出去送岗上门
要解决“用工荒”,政府部门要组织珠三角各用工市场和粤东、粤西、粤北各市进行对接,举办专场招聘会。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透露,3月中下旬,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将组织150家企业分别到云浮、肇庆、梅州招人,送岗上门,企业主要是用工缺口较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也将采取“走出去”战略,节后组织企业到甘肃、四川等地举行大型供需见面会,并出台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出资“埋单”等优惠政策。
企业:给农民工上升空间
面对“用工荒”,企业在招人的同时,还要“挖潜”。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在两会期间建议,应当引入农民工人力资源“评级”机制。针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比较高,注重就业前景的情况,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对学历较高农民工区别安排,做岗前培训、职位培训、“持级”上岗等工作,满足其不断晋升的期望。
学校:培养技工人才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谢可滔认为,“用工荒”其实是“技工荒”,校企合作对企业缓解用工荒是很好的一条路子。据了解,目前广东高校在校企合作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班”、广东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广东白云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保证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有教育专家表示,在企业实现转移升级的过程中,职业学校所起的作用是将农民工转变成产业工人。
中国人口红利有没有过去?
人口红利,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供给上。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根据中国一些机构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
中国有没有到“刘易斯拐点”?
早在1954年、1955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先后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一个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存在着“无限供给”的“过剩劳动力”;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会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供给也从“剩余”转向“短缺”。
按照刘易斯的劳动力供给理论分析,农村劳动力是现代工业部门新兴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人类在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农村经济迈向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过程中,伴生出农村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