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待农民工和城市就业人员同等待遇缓解招工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03:09  CCTV经济半小时

  (主编:孟庆海      编导:姜龙飞     摄像:樊金峰 陈艳波)

  今天我们的节目将继续聚焦“找工作”,昨天我们关注的是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到了南方沿海,对工作挑挑拣拣。今天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不愿去南方打工的那些年轻人们。

  这些年轻人往年去南方沿海干的都是普工,也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那么今年岗位缺工现象最为严重,根据广东省的统计数据,普工短缺的比例占缺工人数的比例达到了60%。

  普工短缺严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不是收入太低他们不愿意来?我们先到南方的深圳去看一看。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705家企业节后两个月的用工需求,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其中80%的企业在一个月内急需用人,市场需求总人数为194.4万,用工缺口为81.9万。其中普工“招工难”尤为明显。

  “目前还没招到,招了3天,今天是第四天。招到人为止。”

  记者在走访深圳市的各大工业区的时候,看到基本每个工厂在门口都设有招工的广告信息。

  “不太好招,去年很好招,今年形势很不好。”

  “觉得今年缺人吗?你们的工厂?”

  “缺啊。”

  “缺多少大概缺口?”

  “大概缺多少,反正现在在大量招。”

  “大量招。”

  “女的无限。”

  由于招工困难,这些厂在招聘广告中,都明确列出吸引打工者注意的条件,8小时5天工作制,以及平常加班,周末与节假日加班费也都明确列出来。此外如果两夫妻同进工厂的话,可以提供夫妻房等条件。

  “而且今年我们公司还调整了,我们公司还加了工资。”

  “以前进去都只是800、900块钱,学徒工也是,以前学徒工进去的话基本上工资都很低,现在学徒工进去的话都有1200,但是还是招不到。”

  可以看到,春节过后,招工难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恰立日精密塑胶模具厂的老板阮正彬告诉记者,自2009年10月份起,该公司招工形势开始吃紧,今年春节后情况更严重,用工缺口越来越大。这是恰立日的车间,记者采访是下午3点,正是工作时间,但是记者看到,偌大的车间只有5、6个人在工作,其中有部分机器已经闲置。

  阮正彬:“差不多有三天了,三天了根本就招不到人。前天收到3、4份,昨天也才收到4、5份,就算你收到了这个简历,他也不一定去你厂里面。”

  阮正彬告诉记者,这是他在深圳十年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人员的紧缺,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加,显得更为明显,如果一直招不到工人对这些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客户给阮正彬发来一个带着急字的传真,要求他们尽快完成这个单子。订单的增加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不过他却高兴不起来。

  “有些订单,因为招不到人,工人赶不出来,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不了,如果他们能等待的话,就等待,不能等待的只有推迟掉。”

  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兄弟模具厂的厂长吴瑞清,他告诉记者,订单已经排到4月份、5月份,如果再接的话,可能要排到6月份,一些短期的订单也只能推迟掉了。

  “心里很难过,很无奈。”

  记者:“那这些订单怎么办?”

  “这些订单有些只能是退回去,客户。”

  吴瑞清告诉记者,退订单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因为你退了一次,下次人家可能就不找你做了。但是面对目前招不到人的局面,他们也毫无办法。

  普工大量短缺让沿海的工厂使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求职者。涨工资、提供夫妻房等等,但是这些办法似乎都收效甚微。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眼下的用工短缺?去年还是全国找工作难,短短一年间为什么就变成了招工难?一些企业在南方当地坐等招人招不着,干脆就到北方或内地区摆摊设点直接招人。本栏目记者专门到山东潍坊--一个传统的农民工输送地进行了调查。”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二一大早,记者赶到了潍坊市的一个大型农民工招聘会现场---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潍坊)春季人才交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暨“春风行动”招聘会。在这里记者见到,大批的应聘者鱼贯的涌入会场,在会场的门口,用工单位自发的排起了欢迎的队伍,散发各种招聘信息,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抢夺到人才,整个会场内更是人头攒动,三个大的招聘区内应聘者摩肩接踵,人在其中穿行变得相当困难。本次招聘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春风行动”这个针对于农民工的招聘会改变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各类人才的综合招聘会。

  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庄严:“就是无论你是农民工,还是你是毕业生,完全都是一个待遇,什么已经打破了什么户口的界限,学历的界限,现在呢,现在看就是招聘企业对人才的,对用工的需求,应该说是趋于理性,趋于针对性比较强了。”

  庄严告诉记者,本次展会到会求职择业的山东全省各类人才达到4万多人,全国各地65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2万多个,这其中还有很多外地企业,记者在会场内遇到了一家来自杭州的企业。

  “我看有人登记了吗?”

  “登记了几个了。”

  “但不是很多,这有两份是吧?”

  “就两份,从8点半过来了。”

  与整个火爆的会场相比,这家企业可谓是门可罗雀,记者注意到上门咨询的就很少,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正式登记的应聘者只有两个人,这让原本想在潍坊找到工人的应聘者很困惑。

  招工企业负责人。

  “1200块钱还算可以,而且我们这个工作。”

  外地企业招工遇到了冷遇,那么本地的企业又是如何呢?在一个本地的企业前,记者了解到了这样的情况。

  “那就是工人现在为止,您一个没招到,有来咨询的吗?”

  “没有。”

  “一个也没有,那您是不是,我们这个待遇会比较,因为他有没来咨询的是吧?”

  “没有来咨询的。”

  这家企业一上午的时间,连一个前来咨询的农民工都没有遇到,而企业现在面临着十多人的用工缺口,这也让企业的负责人很困惑。

  “不太好招,昨天23号,22号吧,我们参加了一个招聘会,基本上报名的很少,报名的很少。我认为工资待遇不低了,怎么说呢,我们平均工资要在两千左右吧。”

  在另外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前,记者了解到用工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应该说是电焊工,生产工人这一块,应该是能影响到的,因为我们现在就是生产量很大,但是人员呢少,所以说一些进度各方面都影响到了。”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作为农民工的输送基地,本地企业每年的用工基本可以保证,可是今年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今年就是好像,因为我们这个企业吧,应该说是属于发展阶段吧,今年特别好,就是订单各方面比较多,所以说用工荒问题就非常的严重。”

  本地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这对于很多本地企业来说很难接受,那么,大多数的农民工究竟在干什么呢?

  “看了吧,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吗?”

  记者:“那现在没有工作,自己不着急吗?”

  “也是刚不干了。”

  记者:“刚不干了,那之前的工作为什么不干呢?”

  “工资低,老加班,福利不好。”

  这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告诉记者,现在他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要挑选到一个工资、福利待遇满意的单位,并且对于自己的收入提出了要求

  “两千至两千五吧。”

  记者在现场同时了解到,很多以往外出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现在准备回到家乡,不再外出打工。

  “我从辽宁大连刚回来。”

  记者:“为什么不再去了呢?”

  “因为怎么说,我觉得在这边发展的话,比那边更好一些是这样。”

  记者:“什么发展更好一些?”

  “发展的像空间,就是说因为大连那边,发展就是说比较成熟,那么咱们这边呢刚刚开始的这块,所以这边的发展空间要比那边的好一些。”

  除了工资、待遇以外,以后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他们考虑重点,同时,工资差距的变化也成为一个主要原因。

  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书记庄严:“我感觉就是,出去吧和在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然后就想比如说一年出去,也不能保证就在外面就能挣到钱了,然后像逢年过节回家也不是说很及时的,有的时候也不能回来,其实出去和在家里我感觉是一样的。”

  我们看到,缺工现象不仅在东部沿海存在,在劳务人员输出地同样存在。

  “是的,但是,这些输出地和广东等地相比缺工现象要轻得多,因为很多民工今年选择了留在家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选择了留在老家,不再外出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在潍坊的一家生产电动车的企业内,见到了张勤明和任霞,他们去年都在江苏打工,而今年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这家电动车企业打工,任霞负责的是充电器的装配,而距离她的岗位不远的就是张勤明的工作整车的质量检验。

  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张勤民:“一天得一百辆左右一个人。它稍微有点斜,我把它砸正了,这一个扶手有点斜,这样就可以了。”

  张勤明告诉记者,他去年是在苏州的一家电子企业做操作工,在他感觉工作环境的确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张勤民:“总体上这边环境比那边稍好一点,这边比较宽敞,那边可能车间比较小,然后呢就是这些,地面也比那边比较漂亮,比较好。”

  午休的时候,记者跟随张勤明回到了他的宿舍,在这间宽敞的宿舍内,只住着三个人,张勤明告诉记者,他是三年前初中毕业后,就去了苏州一家电子企业打工,一直还算顺利,可是去年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企业。

  张勤民:“正好有一个金融危机在那边,好多公司然后就是订单不是很多了,像我们之前是三条生产线,然后呢后来变成了就是一条半,就是一条,然后那一条呢是将近着生产,生产没那么多顶半条,但是员工它不能用那么多了吧”

  除了企业的效益不好以外,张勤明认为工作了三年,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限制,于是他在去年十月份选择了回到家乡打工。

  张勤民:“我在那边干的时间也比较长了,可能在同一家公司,感觉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就是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了。”

  如今,在这家企业,由于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认为非常适合自己以后的发展。

  张勤民:“像我们呢,只要积极努力,只要上进肯定能有这个空间能够提升。因为我马上就要升到班长了。”

  张勤明的家距离企业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父母都是农民,他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原来他每月的收入大概是1400元左右,可是由于人在外地,生活成本高,花销大,每个月基本没什么积蓄,如今他的月收入也是1400元,可是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张勤民:“我现在就是每个月发了工资吧,我直接给家里,就是光剩下几百块钱给自己吃饭就行了,一个月差不多八百、九百是没问题剩下。”

  差不多的收入,不同的积蓄,生活在亲属、朋友之间,张勤明感觉自己现在过得很舒适,如今24岁的他不准备在外出漂泊,要在家乡安家立业。

  张勤民:“然后就是像回来这个地方,想谈个对象,想什么的,就想家附近的,或者别出去潍坊市附近之类的,是这样。”

  任霞的家距离工厂很近,她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甚至午休的时候都要回家吃饭,从工厂到家只要十几分钟的路程,她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南京的一家电子企业打工,去年同样是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她回家务工。

  任霞:“一开始发钱还不少呢,到后来不是金融危机,各个厂子都不好不是,然后它就工资,订单就不大多了,然后工资也少了,所以就不想再那干了,活也不大多,有时候还给放假。”

  任霞是今年刚刚上班的,她预计自己的月薪可以拿到1300元左右,这虽然与原来效益好的时候1700元的月薪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她还是觉得在家舒服,不再外出打工了。

  任霞:“在这里就隔着家近不是,挣一千多块钱不是,然后你可以回家吃饭了,然后买东西,在这里你可是挣几分是几分了。家里花不了这么多,还可以天天回家,多高兴,你看我1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不愿出去了。”

  任霞告诉记者,本地老一代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很多已经成为企业的主干,收入和发展空间都很理想,基本在初五就已经回到企业上班了,而像他们这样新生代的农民工流动性都很大,尤其是今年她很多在深圳打工的老乡,就不会再回去了。

  李安忠:“从去年调查的情况来看,有超过六、七成的在外打工的人员都返乡,回到家乡创业。”

  超过七成的人员不在外出,那么,这些曾经在外地务工的人员究竟又在做些什么呢?

  昌乐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李安忠:“一个主要渠道呢,就是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后,一些新型企业吸纳了这些剩余劳动力。再呢就是一些返乡农民工进来以后,有一部分实现了自主创业,同时带动了附近人员的就业。”

  如果有相近的收入,家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那么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了沿海地区的招工难呢?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潍坊自身经济增长带来的用工需求让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家乡创业。近几年来,内地的经济发展很快,不讲潍坊这些位于东部的民工输出地,很多传统的劳务输出地像河南、四川等地经济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和机会。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留在家乡务工的张勤明和任霞,另一个群体的产生也是沿海招工难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继续来看记者在山东潍坊的采访。

  张涛模具厂总经理张涛:“原来也是搞机械这一块的,跟一个学徒,通过学徒搞机械,制造车、洗、磨什么都学会了之后,回家自己创了这一块。”

  张涛现在是一家模具厂的老板,主要是加工农机产品的零配件,2007年之前,他一直是珠三角一带打工,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他开始了在家乡的创业之路。

  张涛:“村里也有这些出租的房屋,有这个优惠条件吧,在外面呢又学一定的基础,觉得自己搞一点事业,所以我就争取了,从家里把我亲戚朋友搞一点资金,就是自己搞起来这一块来。”

  从2007年到现在,张涛的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现在是24小时运转,获利丰厚。

  张涛:“春天这个农机产品好一点吧,供不应求多,”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张涛又吸收了20多名农民工。他的企业位于开额元街道的创业孵化园之内,张涛可谓是尝倒了自己创业的甜头。

  张涛:“一个是本身在自个地方,本身的自己的老少爷们照顾,再就是本地的政府这些劳动部门,包括村里的,街道上的,也给予一定扶持。”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孵化园内,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人数比例还不小。

  寒亭区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尹正宝:“整个这个园区,36家企业的话,得占了20%的是农民工。”

  除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之外,孵化园内的房租也是非常的便宜。

  尹正宝:“房租现在的话,到咱这基地里面来的可能就是5块钱一平米,其他地方可能高一点,7块钱左右,这2块钱呢是作为镇、区两级政府各负担一块,给房主补贴。”

  而这些政策,正是潍坊市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一个大胆举措,有效地吸收了大批回乡创业的农民工。

  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于曼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农村社区化,社区化代表什么意思呢?就是市民化了,就是市民化了,社区化、城市化了,我们全市大约在11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一千多处城市农村社区,我们整个的就业服务延伸到了基层,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部分人留在了家乡就业,一部分人留在了家乡创业。沿海的招工难也就在所难免。现在招工难已经成为一道几乎无解的题摆在了很多沿海企业的面前,但就在沿海企业苦苦寻找对策之时,有一个公司提供的岗位在山东潍坊却供不应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潍坊中潍国际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玲:“现在还不愁招人。”

  姜玲经营的是一家从事对外劳务输出的公司,现在主要是向日本提供劳务输出服务,在很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时候,她现在企业提供的岗位供不应求。而在她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工资水平。

  姜玲:“合人民币的话应该在一万块钱左右。”

  记者:“一万块钱左右,一万块钱左右,那就是他每个月能剩?”

  姜玲:“能剩个七、八千块钱吧。”

  姜玲告诉记者,平均一万元的月收入是吸引应聘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指出前几年,公司还有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业务,可是公司的不稳定和收入的不稳定,使她现在不得不放弃了这些市场。

  姜玲:“只往日本派遣,别的市场现在出现金融危机以后,出现拖欠工资的,还有一些就是劳务人员,就说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跑到使馆去闹事的现象比较多,所以说我觉得日本呢还是比较稳定的。”

  姜玲说,在日本打工,有明确的法律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的协议非常的细致,使得外出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证。

  姜玲:“他那个加班呢,就说是这个地区的加班费最低不能超过,最低的这个限度不能低于这个限度,他这个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他的工资呢,他都会按月是发的,再一个各种保险,他是都上的比较全。”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民工输送基地,潍坊市今年整体的情况如何呢?记者在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得到了这样的一组数据。

  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于曼萍:“我们潍坊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同时呢也是一个农民工输出的大市,总的人口呢,我们在860万人左右,每年的富余劳动力呢大约在350万左右,我市每年呢到珠三角,一直到长三角,一直到上海、天津等地,每年出去务工大约在10万人左右。”

  采访时于曼萍告诉记者,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她明显的感觉到了外出务工人数的减少。

  于曼萍:“在工资水准上,现在我们在工资的水准上与南方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及上海、北京,这个工资水准已经拉不开很大距离了,所以很多的农民工,现在呢已经从南方逐渐地返乡进行创业。比如说今年吧,我们做了一个,年前做了一个调研,今年农民工的返乡,基本大约它一个比例,比往年的这个比例呢,应该是往年在60%,还要再继续走出去,但是今年呢大约在30%,已经留到当地进行自主创业和就地就业。”

  伴随着本地企业用工量的增长,工资、待遇不断地提高,回乡打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可是作为农民工输送地的潍坊,很多企业还是感到了招工难。

  于曼萍:“有些企业现在还感觉到了用工短缺。从我们整个的潍坊来看,也由原来劳务,应该我们是劳务输出基地,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既输出又输入的一个城市了。这就说我们的资源也应该是不足了。”

  在于曼萍看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工作为一种资源,必然会面临紧缺的问题,这也就要就企业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

  于曼萍:“我是觉得应该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步伐,原来的靠劳动力、低成本扩张的想法,我觉得已经过去了,必须从原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转化为知识型和科技型来为主,这是一个结构的调整。我觉得企业也要转变观念,提高工资标准,与市场相结合。”

  于曼萍一直坚持认为,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要与与大学生就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可以缓解各地现在的招工压力。”

  于曼萍:“我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真正的短缺,在这里呢,我认为就是给大学生们提个好的建议。一个要走出去,走出原来的这种思维,不管是就是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先择业,可以先就业后择业,我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的这种岗位和农民工的岗位,我觉得是同等的,不要以身份而定岗位,而是你能不能去适应这个岗位,我觉得这是平等对待的问题。”

  半小时观察:用工需要新思维

  温家宝总理在和网民的交流中,专门谈到了沿海的招工难,他认为,就业总体形势严峻依然没有变,全国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多达1亿五千万人,城市待业人员两千四百万人,因此,这种招工难恐怕只是一种相对的招工难。是那种工资待遇相对低、工作环境相对差、工作保障水平相对低等职位的招工难。

  要想缓解这一类企业的招工难,恐怕提高待遇是关键,这个待遇不光指工资,也包括其他各种保障,让农民工兄弟享受到和城市就业人员一样的待遇恐怕至关重要。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对日本劳务输出企业钱固然高,一个月能挣1万,法律还比较完善,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如果一味期待像以前那样用低廉的价格找一批不讲任何条件,只知道闷头干活的苦力,这种期待将不再现实,社会在发展进步,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思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