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业税实转大势所趋 业内称有利于打压楼市投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15:26  温州日报

  物业税“实转”是大势所趋  业内称有利于打压楼市投机

  随着二套房贷政策的尘埃落定,下一个颇受关注的政策焦点就落在了物业税的开征上。近日,有消息称,物业税“空转”工作在部分地区试点了6年多之后,将推广至全国。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征收物业税是迟早的事,但目前开征难度仍然较大。

  政策影响>>>

  可抑制投资过热

  所谓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物业税的基本框架为: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简言之,物业税就是一种“合并税种”。如果物业税能够破冰,无疑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定房价。

  在如今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开征物业税有一定的必然性。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薛朝辉认为,开征物业税可以从保有环节抑制房产投资投机过热。对于房产用来投资而非自用的炒房者来说,开征物业税,加大持有环节的成本,投资风险系数将大大增加。如果没有一定的炒房利润空间,投资者将会谨慎而行。其次,业主房产持有成本的增加必将迫使他们提前释放房源,从而激活二手房市场,解决楼市的供需矛盾问题。

  就温州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看,购房者中带有投资炒房心态的占了八成左右,物业税一旦开征,购房者在没有转让房产之前每年都得交税,囤房持有成本的增加必将“逼退”部分投机者,从而使房价回归真实。

  “其实,单凭某项政策或税收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有政府从土地、金融和税收等各个环节逐一调节才能真正实现稳定的房地产发展。但物业税的开征的确是一副很好的药引,它将起到完善房产规范发展的积极效力。”多数业内人士表示。

  政策出台>>>

  短期开征难度较大

  事实上,“物业税”的提出已有6年之久,但至今仅停留在“空转”阶段,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推进。唯一的变化就是已经在10个省市进行模拟评税的动作将要扩大至全国,但对于具体的实施时间,依然没有明确的消息。

  天浩置业王珍楠表示,目前开征物业税并非合适时机且条件不成熟。一方面,今年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物业税一旦推出将对地产行业形成较大打击。另一方面,物业税牵涉面较广,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物业税根据什么来征收?是按套征收,还是按面积或价格征收?此外,还牵涉对房屋价值的评估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起征物业税要面临如此多的复杂问题,国家不可能轻易出台。”一位从事地产行业多年的人士表示,物业税“空转”今年或全国推广的消息,主要是释放一个信号,表明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从而对投机者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以起到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效果。

  “物业税的推出是必然的,这是理顺中国房地产税制的重要举措。”薛朝辉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物业税想要今年推出已不太可能,最快也得明后年。不过他表示今年物业税“空转”试点范围有望扩大。

  政策猜想>>>

  或始于商业和高档房

  在采访中,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物业税作为财产税的一种,在国外已是一种征收时间较长、发展较为成熟的税种。就我国现状来看,尽管物业税短期开征难度较大,但并不排除首先在个别前期已积累“空转”经验的城市试点开征。

  物业税开征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空转”主要针对经营性企业,按照新的市场估值作为税基进行征收。因此如果开征物业税,也应该会先从商业地产入手,针对普通住宅的物业税短期内出台还不太现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物业税作用之一是抑制过度占有资源,保护必要消费,因此一旦开征,首先‘开刀’对象也该是别墅等高档住宅,以及超出自住范围用于出租获利的房产等,对于大多数只拥有自住房的居民而言,短期还不会有太大影响。”王珍楠说。

  至于具体如何计税,业界说法不一。据了解,目前“空转”的物业税有两种计算模式:如果房屋是自住,以房产评估价的70%为基准,征收1.2%的物业税;如果房产是出租投资用,就以投资回报为基准,征收12%的物业税。根据国际惯例,征收不动产的物业税需要定期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每年按照评估价值对房地产所有者征税,因此税值会随着房产的升值而提高。

  多数专家认为,应根据房屋面积、区位,是自住还是“二套房”等情况,按差别税率征收比较合适。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物价标准不一,还应视各地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征收标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