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多国贸易保护损害中国制造 > 正文
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外贸整体比2008年同期下降17.5%,其中出口下降18.8%,进口下降15.8%,贸易顺差减少30.6%——2009年1至11月,对于多年来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中国外贸来说,这样一份成绩单或许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这是30年来,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回望2009年的中国外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同时他也表示,从目前的预测来看,2010年全球经济将会增长3%左右。如果考虑到以往的经验和经济复苏的实际状况,明年全球贸易增5%,中国出口增10%是比较恰当的预测。
影响超出预期
“就像没有人准确预测到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样,对于危机可能给中国外贸带来的影响也没有人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
2009年首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就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在接下来的2月份,数据更加凄惨,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25.7%,为1991年公布外贸月度数据以来的最低点;进口下降24.1%,顺差同比下降43.3%,环比则下降了87.6%,为2006年2月以来单月最低水平。虽然此后降幅逐渐收窄,但糟糕的数据,仍远逊于许多人原先的预期。
“根据以往的经验,类似这样的衰退一般会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随后便会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研究员李健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此次危机在趋势上也大体符合这一规律,但经济调整的时间和深度都超出不少人当时的预期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虽然国际贸易形势自第二季度开始好转,降幅收窄,但仍然高达两位数。WTO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下降14%,发展中国家下降7%。IMF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下降11.9%。
与此相对应,2009年1至10月,我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双边贸易总值下降18.7%,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双边贸易总值下降14.9%,与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的双边贸易总值下降19.3%。
“危机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采访中,这是所有专家的一致看法。在他们看来,当前世界贸易正在萎缩,陷入80年来的最差状况。而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超过近8%,无法期望中国可以在这样的全球贸易下行大潮中不受影响。
反危机措施卓有成效
面对严峻的形势,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稳定外需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选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6月8日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从2009年6月1日起,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我国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共计2600多个10位税号商品。
而这已是我国2009年内第3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2008年8月以来第7次上调,目前综合退税率达到12.4%。
不到一年的时间,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显然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有一点应急的感觉。”李健表示,当时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对于稳定外需有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李健向本刊记者表示,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尤其是7月以后,月度进出口回升态势更为明显,月出口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月均进出口额恢复到2000亿美元以上。9月份进口额更是今年首次将跌幅降至个位数,仅为3.5%。而刚刚公布的11月份数据再次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回升态势——进出口总值2082.1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一举扭转了外贸为时1年的下降局面,并且也是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
“此外,从进口端看,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也带动了初级产品进口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谈到,“实际上,初级产品进口量,从2月份就转为正增长了。”
“好消息”似乎还远不止这些,在外部情况对中国不利的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却在增加。
从2009年上半年的数字来看,全球出口贸易下降32%,我国下降21.8%;上半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是9.4%,比去年同期的8.2%还有所提高。
“这说明,虽然我国的贸易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但这是由于全球贸易收缩所造成,并非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份额的提高,恰恰说明了竞争力的提升。”赵晋平谈到,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无论是从出口,还是从整个贸易的下降幅度来看,都是相对有限的。“总体上中国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实现了,竞争力并没有下降。”
“这其中,我国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减缓了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赵晋平表示。
春天还有多远
2010年中国外贸形势如何,这是一个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了解的问题。
“会明显好于今年。”多位受访专家的回答令人稍感欣慰。
首先,从国外看,各国政府一年来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结束一季度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态势,衰退趋势减缓并走向复苏,主要先行指标不断改善。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日本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5,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9个月上升。欧元区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增长预期也有所改善,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由-1.4%上调至-1.1%。而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3.1%。
其次,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特别是此轮危机中,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没有减少,竞争力没有削弱,随着国家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改善,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基础更加稳固。
但是,受访专家也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足,复苏的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风险。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美国2009财年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是2008财年的3.1倍,赤字率高达10%,创二战以来新高。德、法等国财政赤字率均超过3%的控制目标,日本财政赤字率达到9.4%。各国基准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因此,全球经济即使实现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其次,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WTO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
再次,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
再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我对1980年~2008年的数据作过分析,全球GDP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全球贸易就会提升2~3个百分点。而中国出口和全球贸易增长又是高度相关的,一般而言,全球贸易增长每提升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提升2个百分点。”赵晋平表示,从目前的预测来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3%左右,这就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长6~7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12%~13%左右。当然,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还是不稳定的,尤其是消费需求短时间内尚难以复苏,因此全球增5%,中国出口增10%是比较恰当的预测。(记者尚前名)□